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浪潮中,储能技术已然成为能源领域实现深度变革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2 月 24 日,一则重磅消息从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龙山电厂传出:其 600 兆瓦机组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成功完成满容量顶峰试运,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在能源技术革新层面引发了强烈反响,更在金融投资领域掀起了新的思考与探索热潮。
技术革新:解锁火电调峰新密码
从技术原理来看,该项目以熔融盐作为蓄热介质,犹如为能源存储打造了一个高效 “热库”。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
在电网低谷时段,项目巧妙抽取火电机组主、再热蒸汽,用于加热熔盐,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实现能源的有效 “囤积”;而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储存热能的熔盐迅速释放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水或蒸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及时为电网 “输血”,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
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火电机组调峰能力的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
据实际数据显示,项目投运后,龙山电厂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增加 100 兆瓦,顶峰能力增加 30 - 60 兆瓦 。
机组深调期间可实现边储边放,最大供汽量达 230 吨 / 小时,机组调频能力、AGC 响应速率提高 1.5 倍 。更为重要的是,其每年还能消纳新能源约 5.2 亿千瓦时,有力推动能源结构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金融机遇:储能领域的投资新蓝海
从金融投资视角深入剖析,龙山电厂项目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意义。一方面,该项目总投资 3.2 亿元,其顺利推进无疑是储能领域投资可行性与潜力的有力例证。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储能项目已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焦点。
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凭借其稳定的收益预期和对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作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目光。
以绿色融资租赁为例,其租赁资产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等领域。这类储能项目设备融资占比高,项目投产后现金流稳定,与融资租赁产品长周期性特点高度契合,可通过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方式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几年,绿色融资租赁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业务规模以每年超过 20% 的速度增长,为储能项目的资金融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类似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能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新机遇。在能源市场中,火电抽汽熔盐储能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风险,显著提高了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使得能源市场的投资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吸引更多资本涌入能源领域,尤其是对新能源和储能项目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4.3 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 3.6 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超过八成。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 33.5 亿千瓦,同比增长 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 8.9 亿千瓦,同比增长 45.2%;风电装机容量约 5.2 亿千瓦,同比增长 18.0% 。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储能项目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配套,其市场前景广阔无垠。
案例借鉴: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再看其他相关案例,华能德州电厂的火电机组调峰调频模块化熔盐储能示范项目同样成果斐然。
该项目建设 12 个储热单元,总储热量为 18 万千瓦时,具备 5 万千瓦 ×4 小时的调峰能力,运行模式灵活多样。这类项目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夯实了火电抽汽熔盐储能技术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众多类似项目的蓬勃开展,正逐渐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能够降低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还能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金融机构在评估此类项目时,基于产业集群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会更有信心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的成功,是能源技术与金融领域的一次完美融合与突破,更是开启能源变革与金融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契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认可,未来这类项目有望在能源结构优化、金融市场投资等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而言,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把握新的投资风口,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效益的提升贡献力量,达成双赢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