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终于开始波及东南亚国家,越南泰国率先掀起严查中企产品原产地的浪潮,是否意味着要配合美国对华极限围堵转口制造?
——【·中美贸易战升级,东南亚成最大受害者·】——
4月以来,中美贸易战越打越猛,等打到月底,美国突然玩了个新花样——不仅针对中国,还顺手把全球其他国家也捎上了。
要知道,美国可是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这突如其来的关税大棒,对越南经济简直是当头一棒。
那一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有些关税甚至高达2000%!这直接把中国光伏企业逼到了绝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集体开始往东南亚跑。
2014年,中企在越南成立了第一家光伏公司——越南光伏科技。
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隆基、绿能、晶澳等光伏巨头纷纷跟进,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
转口贸易主要有两种玩法:
这种方式前几年很流行,但现在已经不好使了。
第二种相对高级一点——在中国生产核心零部件,然后在越南建厂进行组装,取得当地原产地证明。
这种模式过去十年给中国企业创造了巨大生存空间,但现在,游戏规则突然变了!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东南亚国家突然变脸?其实背后都是美国在操盘!
今年3月初,多家美国企业跑到国会去哭诉,说中国企业通过第三国规避关税,要求制定新法律严厉打击。
钢管制造商Zekelman的副总裁直接爆料说,美国进口的热轧钢材并非直接来自中国,而是经过阿曼、泰国、越南和阿联酋等国家洗了个澡。
美国海关随后在4月15日上线了新系统,专门加强对转口贸易的审查,重点盯防东南亚国家。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一直威胁要打击中国的转口贸易,却从未正式通过专门的限制法案。
为啥?一是真查不清楚,二是执法成本高得离谱!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胁迫吗?这招还真管用。
越南面对46%高关税,立刻跑去和美国谈判;泰国外贸厅更是直言要和美国海关合作,防止中国产品借道泰国规避关税。
——【·东南亚没办法,中方放狠话·】——
从越南和泰国的角度看,它们确实很难受。
一方面,过去十年它们从中国转口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投资,还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
光是越南北部地区,就有几十家中国电子制造业企业扎堆设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美国的大棒高高举起,这些国家不得不低头。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也强化了原产地检验和核查,甚至可以直接去企业生产基地现场查看。
最新规定包括:要求企业提供详细的原材料来源,严格检查HS码(国际商品分类代码)一致性,完善审查流程等等。
越南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他们既怕被美国制裁,又希望借机换取关税豁免。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挑战,笔电等电子产业链正加速向越南和泰国转移,2023-2025年间有大量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
如果原产地认证突然收紧,这些投资可能打水漂!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商务部在4月21日发表了罕见强硬的表态。
商务部发言人直接开炮:妥协换不来和平,让步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
这话说得够清楚了吧?就是警告越南、泰国这些国家:配合美国对付中国,最后只会两边不是人!
——【·全球供应链面临大洗牌·】——
这场风波只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一个缩影。
越南和泰国因为地理位置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成了热门选择。
据业内消息,笔电代工巨头广达2023年就在越南投资,计划到2028年达到900万台年产能。
英业达也在2024年第四季度在越南投产,规划年产3200万件产品。
面对越南、泰国等国严控原产地证明的行动,中国企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灵活调整布局。
要深入研究各国原产地规则,确保合规生产;要积极开拓新市场,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中国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同时也愿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历史告诉我们,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短视的保护主义最终必将失败,开放包容的贸易环境才能让各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