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马|骏马奔腾驰骋壮阔山河

我从新疆来 2024-01-06 13:36:36

俗话说:“古有赤兔、的卢、照夜玉狮子,今有新疆伊犁马”。

马对于新疆人民来说不是劳作的牲畜,而是朝夕相伴的老伙计

虽生长在新疆,但对于这片土地却未曾有机会深入了解。近来频频看到“雪崩冲垮马匹”的新闻,不禁想到我们对于新疆马儿又了解多少呢?

四蹄沾尘 万里奔波

有着“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夏天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冬天银装素裹、惟余莽莽、冰天雪地,与夏日的山川河流截然不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派北国风光。

早在汉武帝时期,古乌孙国的伊犁马就被赐名为“天马”。

据传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长安时,乌孙王猎骄靡派使者送张骞良马数十匹敬献给汉朝。十多年后,乌孙王派使者再献良马1000匹作为聘礼向汉朝求婚,汉武帝接受了乌孙王的请求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出嫁乌孙。

在当时,拥有大批的良马对于汉朝加强军事力量同北方的匈奴作战具有重要意义。汉武帝见到乌孙马后,即兴赋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自此“天马”闻名天下。

伊犁马由乌孙马的后代哈萨克马与前苏联的奥尔罗夫马、顿河马、布琼尼马等品种杂交改良选育而成。

如今的伊犁马依旧与三河马、河曲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

伊犁马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性情温驯,富有持久力和速力,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

坐落于河谷之中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作为古乌孙国的游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天山腹地独特美景以及深厚的草原历史文化。

这里独特的马种之一就是伊犁马,堪称“天马”中的骏马,由此得到“天马故乡”的赞誉。

塞外江南 天马浴河

想必大家在网络上都曾看到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贺娇龙在雪原上策马扬鞭的身影,“天马浴河”得以走近大众视野。

在新疆汗腾格里雪山脚下,昭苏水草鲜美;在一朵朵白云的映衬下,特克斯河水缓缓流淌;在一座座雪山的环抱下,油菜花泛着片片霞光。

每年初夏,伊犁马都会在牧民的扬鞭下来到河边饮水洗澡、嬉戏打闹,成群的骏马踏浪而行。

光与影变幻交织在一起,水与马抖擞着力量吸引游客的目光,仿佛在天河上观看一场视觉盛宴——“天马浴河”。

特克斯河畔黄昏时刻的太阳光与成群结队的天马互相映衬,一眼望不到头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络绎不绝的游客们也总喜欢在这里定格美丽瞬间。

等到寒冬凛冽的冬季,在昭苏莽莽雪原上牧民们赶着万匹骏马在雪海里奔跑,马蹄卷起飞扬的雪雾如同在银河纵情驰骋,形成万马雪中奔腾的壮美奇观。

飞驰的马群如从天降、马嘶如雷,依旧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不到伊犁,体验不到新疆之美;不到昭苏,赏不到策马扬鞭之壮观。

你若问我它到底有多壮观?

我说万里奔腾不足为过。

一匹匹骏马卖力奔腾的身姿与山峦、河流形成一幅幅绝美的油画,让大家不禁哼唱起:“当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间繁华……”

看过“天马浴河”的朋友们一定都为之震撼,西极天马,强健而俊秀;古乌孙、现伊犁,它们从来都是这片伊犁草原上的汗血宝马。

披星踏霜千里行,不倦奔波是使命。

马踏飞燕过 尘烟动绿波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仪仗马队可谓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气质的象征。

说起国礼马,给人的印象一定是名贵、俊秀、养眼,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在重大的外交活动中展示过“国礼马”雄赳赳、气昂昂的英姿。

早在1984年,伊犁马就曾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

自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54年中国骑兵部队共参加过6次国庆阅兵。现如今,中国骑兵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马术协会和广泛爱马人士仍在积极号召奔走,希望尽早建立中国仪仗马队以“扬我国威”。

2016年,中国马术协会在“天马”的故乡新疆昭苏县建立了中国仪仗马培育基地,并按照中国人自己对马的审美观为仪仗马制定了高标准和高要求:平均身高达到160厘米左右,毛色一致且体格强壮、体型秀美,这样才能步履矫健、气质高雅。

经过几代培育,伊犁马体型呈正方形、脖颈修长,身高相对于其他马种提升了4公分以上,外貌更加清秀,前胸和后腿也更加结实。

2017年,当地引进了品种纯正的英国纯血种公马与培育出的伊犁母马杂交,出生的马驹长大后身高、前胸和臀部发育有明显改善。

马是智商很高的动物,对国礼马的调驯方式是世界通用的。目前,当地正通过口头命令和肢体语言对入选国家仪仗马的伊犁马进行调教。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看到中国有自己的仪仗马队走向世界的舞台。或许到那时,新疆伊犁马的辉煌历史得以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梦为马 与风同行

新疆一直是我国的养马大区,是我国珍贵的马品种资源宝库。不止于此,马对于新疆人来说是神灵、艺术、诗歌、战士、伙伴、传奇,更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生命。

自马匹被人驯养以来的数千年之中,人马相伴的悠久历史让这片土地积淀了独具特色的马文化底蕴,具备养马、驯马天然禀赋的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在马背上长大,也在马背上致富。

可谓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在新疆,长期生活在马背上的各少数民族在马背上创造了许多精彩而有趣的马背竞技,这也成为了草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全国养马大区和主产区,蓄势待发的马产业现已成为新疆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和农牧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新疆围绕“育马业发展,马品种资源保护和马遗传改良”的发展目标,已初步形成以治区种马场、地方国营马场、马遗传资源保护场为主导的良种马繁育生产体系,组建了速度马、骑乘马、速步马、耐力马、肉用马、乳用马等马育种核心群。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姚新奎针对培育伊犁马的工作提出优化方案:“在培育出伊犁马品种的基础上,今后需要链条式发力,形成从马匹繁育、饲养管理到性能测定、调教训练、上场比赛等一体化培养模式。”

笔者后记

离开新疆之后总会有人问我:“你们骑马上学吗?”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时,我都会打趣的说道:“不是每一个新疆人都会骑马的,比如我就不会。”

不少人提起新疆时总会谈及是山高水远、荒无人烟之地,有且仅有着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当然,透过世代相传的汉书典籍,随着两千多年前便在文字间蹄哒作响的马蹄声则带我们体味了与印象不同的伊犁河谷之景。

每当看到充斥着刻板印象的文稿,便明白这些人或许一辈子都未曾有机会亲身领略新疆的魅力,也会无比庆幸我生在新疆。

其他人眼里寸草不生的荒凉戈壁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家。

如今,待我离开新疆、在外求学时,我逢人便说新疆的好。

这时,我才发现

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无比深沉!

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们能够在不同季节体会不一样的新疆风采,领略气势磅礴的“天马浴河”和“天马踏雪”。

倘若错过昭苏天马节万马奔腾的名场面,那实为一场“人生遗憾”。

逶迤雪山,广袤草原;浩瀚沙漠,苍茫隔壁。

种种山河盛况在这里展露,寸寸旖旎风光让人醉倒其中。更是一个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不会让人后悔的“天堂”。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