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关税打全世界,但70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太空之城#

太空之城 2025-04-19 14:41:20

美国仍维持“一家独大”,但在走下坡路,特朗普加税欲夺主导地位

4月2日,特朗普对全球挥舞起了关税大棒,似乎打定主意要1V全世界,对于其举动,前段时间一位太和智库研究员这样说,“美国的一系列举动都是在寻求主导地位”,这句话一针见血点出美国的“国际格局蓝图。”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际格局仍延续着"单极主导"的特征,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美国依旧强大,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用“一家独大”来形容。

2024年,美国的经济依旧是全球第一,GDP总量为26.9万亿美元。

2024年,美国的军事力量依旧强大,11个航母战斗群还是他们行走天下的利器。

2024年,美国的政治影响力依旧不可忽视,联合国五常之一;北约的老大哥,欧盟的指向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五眼联盟等等都有美国人的身影。

2024年,美国的文化在全球依旧市场庞大,好莱坞、美式科幻的名片依然有它的光辉。

而这些,最终构成了美国的“一家独大”,也构成了今天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尽管我们说它现在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但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美国还不是“瘦死的骆驼”,而是利齿尤在的“美洲虎”。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还将继续主导世界格局,也就是所谓一家独大。

当然,这个过程中,因为其他力量的追平,将不断地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客观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并不被这位“老大哥”所接受。所以它要费尽心机地保住自己的主导权和地位,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地区冲突与争端。

这种现实困境恰与小说设定形成镜像。

未来的地球将是无国界统一政治,届时人类将真正进入地球村的状态

《太空之城》描绘的27世纪地球,通过"地球联合总署"实现了治理革命。不过,在小说里,人类组建了一个名为地球联合总署的机构,来管理全球。

用两个核心特征来整理小说中描绘的政治格局就是:

其一,是国别已经基本消失,由地球联合总署及下属单位履行治理全球的责任。

其二,科技虽然高度发达,但是社会却出现了“双区上下城”的不合理结构。

先说正面的,小说里的地球联合总署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可以决定地球对外对内的很多事情。“地球村”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而且不仅仅是地球联合总署,在这个机构之外,还有洲际联盟,太空战略部队,地球宇宙观测中心,地球联合总商会等等。

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未来的这个地球,变得更加统一了。相信看过小说的朋友,或多或少地都已经了解过小说中出现的“人工磁场发生器”,在小说里,这可是化解外星人消磁打击的重要装备。这款装备自20世纪初就开始研制,但是其中存在的程序BUG,却是在外星人入侵前100年左右才得以解决。

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若不是有地球联合总署统一调配,这样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工程,估计也很难完成。但偏偏就是在联合总署支持下,人类花费了600年的时间,硬生生地弥补了这个程度漏洞,让其修复如初,这才有了后来的“因乎”号人工磁场发生器。

现实中全球的航天合作受限于国别利益,难以达成全人类通力协作

对比一下,今天我们的航空航天活动,虽然也有国际合作,但是始终难以摆脱国别的影响。就拿西方和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过往来说,同样是壁垒重重,西方国家生怕自己的核心机密被我们“窃取”。当然了,恰恰也是西方这种刻意的封锁,使得我们自力更生,不但拥有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以及将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这是后话。

不过,更值得思考的是,世界各国为什么不能在各个领域实现真正的通力合作?若是这样,说不定早几十年我们的航天技术就会有质的飞跃,同时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不是成天你防着我,我防着你。说来说去,这个问题的痛点还是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依旧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而不是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些也就是小说中“地球联合总署”的作用,虽然在故事中,这个地球联合总署只是在人类面临星际联盟入侵的时候,显现了强大的协调组织能力,但故事毕竟是700年之后了,这7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统一的机构。

即便处于高度发达和联合的世界,但社会却是畸形极端的上下城结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件事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即使人类在未来建立了地球联合总署,但是社会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因为在科技高度发达,地球基本处于统一的状态下,仍旧存在一个“双区上下城”的社会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黑色的 S 区坐拥全部财富与资源,既是无限尊贵也是绝对权威;白色的 X 区偏居一隅,与所有的高端科技绝缘,仍保留着千百年前陈旧缓慢的生产方式艰难苟活。打着“合理分区,科学管理”的遮羞布,全球已经超过200亿的人口因为无法平衡资源供给,不得不优先抛弃掉了一部分人。

被遗弃的人们在价值的天平上比不上一枚奇点币贵重,你可以称呼他们为“老弱病残”,也可以称呼他们是“贫穷的下等人”或是“再无剩余价值可压榨的人形物件”。这样的人,自然是不配享受高端科技的。

说到这里,《太空之城》最基础的世界观架构已经很清晰了,在人类社会,科技虽然高度发达,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治理机构,但是在无限繁荣之下,却是整个社会的极端割裂。

很多时候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道理就是这样,当我们把小说和现实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地球联合总署的出现,实际上就是联合国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结果。而双区上下城的社会结构,则是因为资源不足,以及科技快速发展的负面效应引起的。

团结依赖于满足生存需求,虽科技进步,但有限的资源仍是冲突根源

客观来说,一个星球或者说一个群体要想真正走向团结,首先要解决就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利益需求,而人们最基础的利益需求,其实就是“生存”二字,只有保证绝大多数人可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才能逐渐消失。

除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外,我们在过去的时间里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手段的缺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家权力的实现与执行,其实依靠的是强大的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能力。在电子信息传输手段出现之前,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不论是飞鸽传书,还是驿站邮差,都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可避免的缘由导致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治理机构所管辖的范围始终是有限的。

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仅革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使得管理或者服务主体的效率得到了跃变式发展。比如,在几千年前的汉朝,边疆地区发生地震,信息要到几个月之后才能传递到中央朝廷,抗震救灾也大多数时候也只能依靠当地的力量,现在就截然不同。

当生产力发展到可以让一个主体细致入微地控制掌握全球的时候,这个联合治理机构自然而然也就会出现了。这其实就是科技“缩圈”的表现,科技的发展不断地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在缩短服务者、管理者与被服务者、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

至于生产力发展,过去,人类几千年间发生的很多战争,包括这几十年来我们看到的国际矛盾与争端,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其中既包括生存必需的资源,也包括生产必需的资源,同时还有生存生产必要的空间。

唯科技论掩盖剥削真相,本质是权力者为掌控资源编织的谎言

而从小说来看,未来几百年,我们还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当然,只要是问题,都会有解决的途径,区别只是在于解决的时间长短而已。但是在这个问题无法彻底解决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采取一些手段适当地化解。比如前往太空寻找更多的资源,为文明发展所用。再比如,利用强制手段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够做到合理地分配,从而避免贫富之间的分化过于巨大。

然而,小说之中依旧出现了双区上下城的结构,除了资源不足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唯科技论”的声音甚嚣尘上。

这应该说是小说中各个文明之间的一种“通病”,因为他们都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见识到了科技变革产生的巨大力量,认定只有抛弃情感,以绝对理性的态度发展科技,才能带动文明的进步。

因此,小说中的人类才会以是否对于科技的发展有贡献为标准,将世界分成了黑白两片。其实,这就是将生命物质化,把人当做了可以随意牺牲和放弃的筹码。

但要深入分析的话,所谓的全心全意发展科技,需要抛弃情感,也需要抛弃一些老弱病残,就是一个弥天大谎。是那些掌握资源、掌握权力、掌握财富的上位者,为了更好地控制下层民众,保证自己的优质生活撒下的谎言。

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不断冲击着普通人,若不纠偏将影响社会公平

而这个问题要继续深挖下去,实际上也和我们很少注意到的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有一定关系。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淘汰传统的产业和从业者,比如AI的飞速进步,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无人汽车、无人快递、无人外卖等等产品。

这些产品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末位淘汰。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冲击文字创作、视频生成、艺术创造等多个领域,而无人汽车、快递、外卖的出现,是否又会让大多数普通人失业?而当我们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科技的发展也在放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说到底,科技的飞速进步,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的,而不是和底层人民抢饭碗,来拉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而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问题,就会导致财富、资源、话语权,向极少数利益团体汇聚,最终形成《太空之城》里,那种资源被少数商人掌握的情况。

统一治理集中资源,是文明应对挑战、迈向深空的关键优势

最后一个问题,现实中的“一强独大”和小说中把世界归于一个具有实际权力的联合机构治理,哪一种优势更大?

毫无疑问是后者。

一方面,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一个统一的治理机构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资源。万里长城能够最终建成,并且被历朝历代使用维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原地区每隔几百年就会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他们可以统一调动全国各地的人力和物力为修筑长城服务。

一个统一的治理机构,实际上就是把十根手指攥成拳头,可以更好地发挥实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一直在讲的问题,而力量的集中,就需要一个统一的主体,在居中调度。

另一方面,从未来的需求而言,结合小说中人类与外星人的反击战争来看,拥有一个体系完备的机构,可以极大增强文明的生存概率。小说之中,地球不仅组建了地球联合总署,还组建了太空战略部队以及空天军,以及宇宙观测中心,同样还有相对统一的科学家团体。

正是这些力量,使得人类更趋向于一个整体,同时太空战略部队和空天军的存在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球的整体防御力,宇宙观测中心,更可以提前发现宇宙中对地球的威胁,以及一些未知的文明。总而言之,趋同,在人类走向更为遥远的深空中,可以向文明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小说描绘了联合人类的景象,既是未来想象,也是对现实的深刻拷问

     

同样的理由是,在这场反击战中,正是因为有了地球联合总署的存在,人类才可以统一调度,统一运用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协调了剩下的幸存者躲进地下城,并保证这些幸存者的生活所需。同样,也是因为地球联合总署的存在,人类才得以在700年的发展时间里,在太阳系构建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

虽然这些防御措施在外星人刚刚入侵的时候就被击溃了,但还是为人类后续的抵抗争取到了时间。

因此,以一个国家利益为基础的“一家独大”,远不如以全人类利益为基石的“联合”。当然,说到底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美好幻想,毕竟小说中人类走向真正的联合也还是在几百年之后。

事实上,《太空之城》还有很多值得讲的地方,其实在这本小说,只要你深入地去阅读,你就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社会发展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当晨曦穿透星舰舷窗,700年后的世界既非乌托邦也非反乌托邦,而是人类抉择的真实投影。《太空之城》用31万字构建的星际史诗,既是对未来的大胆设想,也是对当下的深刻叩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一一品味。

0 阅读:0

太空之城

简介:《太空之城·反击》唯一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