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高层频繁会面,沙特一行接触之后,乌克兰冲突大结局似乎已经敲定。特朗普对普京的“崇拜”迫使着俄乌天平朝向一方倾斜。美国已经公开表示,要乌克兰以其他形式偿还3500亿美元的军援和利息。
乌克兰的“剩余价值”要被榨干,美俄和欧洲斡旋之际,中俄的分歧也逐渐浮出水面。俄罗斯的态度很微妙,既要承认与中国的合作,又没办法真正拉下面子求中国帮忙。王毅外长一句话切中痛点。中俄的分歧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俄乌进入第三个年头终于要迎来大结局,日前美俄代表在沙特会面之后,英媒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英国专家在谈到美俄谈判的问题时这样认为:美国可能会为了改善和俄罗斯的关系,从波罗的海和西欧撤军。
这个消息被北约的高级官证实,北约确实在考虑从部分地区撤军。不过至于怎么撤,何时撤,撤到哪里,还没有具体的结果。
现如今俄乌冲突最显著的变化是称呼,以前欧洲称是“俄罗斯入侵”,而现在他们说是“乌克兰冲突”。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态度。
乌克兰的局势变化,让欧洲明白,美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欧洲老牌的盟友国家甚至都逃不过对方挥下的关税大锤,即便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听到特朗普要对欧盟国家提高关税时,是一脸不可置信和愤怒的表情,一向被称作“亲美”的冯德莱恩,罕见的对美国发了火并拒绝接受美国的关税提议。
俄乌冲突如何结束,也是欧洲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但现在,美俄两国并不打算带上欧洲,甚至不愿意带上乌克兰,而是想关起门来谈判。
而这,也是中俄间的分歧所在。
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很明确,能和平谈判最好,能用政治手段就不用武力手段,但现在两个关键的主角只有一方坐在谈判桌上,这样的谈判场面中方不得不站出来说个公道。
或许在美国眼里,乌克兰的想法并不重要,能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才是关键,不论是从领土问题还是各种会面,现在都是乌克兰一头退让。
美俄在沙特会面,泽连斯基早早就在中东等着了,但愣是没有一个国家邀请他参加会谈。
在美国给乌克兰的军援里,每一千亿美元就要拿出五百亿的利益,不榨干乌克兰誓不罢休。
美国当地时间2月19日,欧洲和美国各自就乌克兰局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特朗普宣称“泽连斯基应该尽快行动,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
欧洲方面则是法国举行第二次紧急会议,多个欧洲国家参与,马克龙在媒体前表态“将同乌克兰站在一起,努力争取和平。”
想要摆脱乌克兰完成谈判,不现实,对此,中方也表明了态度。
中方多次表明立场中俄双方的分歧就在于,有多少国家参与谈判。
在美俄双方想要把乌克兰和欧洲排除在外,只想要乌克兰和欧洲接受谈判结果时,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甚至公开谈论乌克兰问题时称:英国和欧盟等不守信用,所以无需他们参与谈判。
可现在欧洲两次紧急会议表态,要同乌克兰站在一起。
中方代表傅聪说了一句话,给俄罗斯提了个醒,他说:中方乐见实现和平的努力和共识,但应是所有当事方都参与进谈判过程来。
这句话说的很委婉但也很直白。
乌克兰问题从来都不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双方问题,从美国制裁俄罗斯开始,欧洲就不能置身事外,这三年来流水一样的军援送到乌克兰境内,即便是最后谈判,欧洲也依然是谈判中的重要力量。
于是在2月17日,王毅外长在同爱尔兰总理哈里斯会谈时,专门提到了这个话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中方愿意同欧洲共同维护联合国权威;中方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并探讨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
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仅仅只有美俄谈判可不能够。
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美国霸权收缩,实现他认为的“伟大”,可他提出的方案,只能让美国和俄罗斯满意,这样做只能维持表面和平,要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就必须让当事方和利益方都加入到谈判中来。
现在的美国为了和俄罗斯一道解决冲突,做出的妥协是真的不能想象。
为了终结乌克兰冲突,美俄提出了三阶段的和平计划:停火,举行乌克兰大选,签署和平协议。
对泽连斯基来说,这个和平计划很致命,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从24年时,乌克兰就应该开始举行总统大选,只是由于战争导致乌当局进入战时计划。
现在泽连斯基只能说是战时总统,真要开始举行大选,那么他必然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更让乌克兰绝望的是,英媒消息称美国会为了缓和同俄罗斯的关系从波罗的海撤兵,降低对俄罗斯边境地区的军事威胁。
美俄缓和关系,欧洲如何自处,为了围剿俄罗斯的能源,欧洲又出钱又出力,现在美国反水靠近俄罗斯,欧洲的脸面往哪放。撤军确实是有利于美俄关系改善,但同时也激化了美国同欧洲的矛盾。
不论是美国和欧洲的矛盾还是中俄之间的分歧,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解决乌克兰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能不能让欧洲和乌克兰都参与到谈判进程中来,完成秩序的重建。
中方的态度和立场已经表明了,就看美国和俄罗斯能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其中利弊。
参考资料:
美总统特朗普称泽连斯基最好尽快行动
2025-02-20 02:12·央视新闻
法国再举行紧急会议商讨乌克兰问题 马克龙强调各方目标相同
2025-02-20 06:55·中国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