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朝鲜铁原上,仅存的志愿军战士正趴在被炸成蜂窝的掩体里躲避炮弹。子弹早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最后几颗。军长傅崇碧拎着机枪冲到战壕口,眼看全军覆没。
突然,战士带来了一个消息,杨得志司令带500人支援来了。
傅崇碧看到是杨得志亲自带着士兵前来,当场发火:谁让你过来的?疯啦。
前线都快崩了,援兵来了不该放鞭炮庆祝吗?傅崇碧怎么还急眼了?这次战役之险峻,源于美军总司令李奇微的一条“毒计”。
李奇微的“钝刀子割肉”战术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到一半,美军司令李奇微突然变招。此时由于战线拉的太长,接连拿下清平川大桥和汉城,志愿者战士们早已精疲力尽,剩余的粮草弹药撑不过七天。
于是,李奇微趁着我方疲怠之际,他命令联合国军边打边撤,退35英里后架起坦克大炮消耗,只为要在志愿军追得汹涌之时反咬一口。
由于大家冲劲太猛没有意识到这是圈套,好在彭老总一眼识破,眼看前线部队冲得太猛,,他当机立断,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内。
可李奇微哪肯罢休,眼看自己战术将成不肯放弃,为了能咬下志愿军一块肉,他转头盯上了铁原,这地方当时是志愿军的后勤输送咽喉,一旦被掐断,几十万大军要么被包饺子,要么活活饿死在三八线。
此时我军唯一能调动的63军刚从前线撤下来。军长傅崇碧看着花名册直皱眉,原本2.4万人的部队,现在能站着的不到1万8,重机枪只剩17挺,炮弹平均每门炮分不到5发。惨的是,战士们已经一个月没吃过热饭,不少人走着路都能睡着。
可对面的美军目前粮草充沛,5万精锐,300多辆坦克,炮弹管够。
傅崇碧把三个师长叫到跟前,指着地图上三道防线,坚守住铁原,否则将前功尽弃。
守铁原的任务,砸到了63军头上。傅崇碧连夜摆出“倒品字”阵型,右翼187师守涟川公路,左翼189师卡住铁原山地,188师当预备队。
他赌美军会主攻地势平坦的右翼,把家底火炮全押了上去。
谁知美军不按套路出牌,5月23日,美军突然调转枪口,冲着左翼189师的丘陵地带猛轰。此时,左翼的189师师长蔡长元干了个大事,他把全师拆成200多个小队,让小队分散在20公里山地。美军坦克刚碾过第一道山梁,就发现每个土包后面都有人开枪,每片树林里都有冷枪手。
美军上校得知志愿军的战术后十分生气,因为这样的布局大大阻碍了美军的前进速度,每到一个山丘阵地就要打上好一会,直到推平才能继续前进。
=
但他们不知道,每个“钉子阵地”只有五六个人,打完子弹就拼刺刀,最后活下来的战士会引爆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有个排长带着3个兵守了8小时,等援军赶到时,阵地上只剩他抱着半截身子。
这样惨烈的阻挡方式导致我方损失惨重,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美军继续攻打铁原的攻势。历时数天后,在铁原僵持了这么久,美军仍然毫无撤回的意思,大有一网打尽的猛劲。
五百人支援,罕见发火打到第10天的时候,63军的电报员已经不需要密码本,因为所有部队番号都打残了,直接报人名就行。
铁原战场已成人间炼狱,傅崇碧的指挥部被炸塌三次,参谋死的死、伤的伤。傅崇碧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打,他拎着机枪要亲自上阵时,突然一个消息传来,首长杨得志带着500人赶到了前线。
看到是老首长亲自带兵来到前线,傅崇碧急得拍桌子,连上下级的礼仪都顾不上了,对着杨得志罕见发火怒斥,谁让你过来的,疯啦。
500人若救不了铁原,司令官死了整个指挥系统可能崩溃。傅崇碧的暴怒藏着残酷的理性,若真的全部牺牲,那损失只会扩大。
他心里清楚,此时各处兵力匮乏,这500人聚齐已是不易,不过另一边杨得志被骂了心里却并不生气,他很清楚铁原守不住,那么志愿军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铁原不能丢,哪怕是从自己身边拿走一部分人支援,也总比眼睁睁看着傅崇碧全军覆没强。
原来这500人,是杨得志把警卫员、文书、炊事员全凑出来的。五百人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却让大家看到了首长的必胜决心。
为了让美军相信志愿军仍有支援,187师师长徐信突然出奇招,当天深夜,他把全军最后30门火炮集中,这些炮是拆了汽车轮子用人拖上山的,每门炮只有3发炮弹。已经是最后的火力了,但要打出千军万马的架势,只能倾尽全力伪装。
凌晨三点,所有火炮突然齐射,美军油库、弹药库接连爆炸,损失惨重。
对线的李奇微果然被唬住了,当真以为主力仍有保留,于是在这次爆炸后,美军迅速调整了战略,向后撤了20公里。
其实这时候63军已经山穷水尽,再打下去炊事班都准备好了拎着菜刀上。让人泪目的是,有个小战士被炸断腿,硬是爬了200多米把两颗手榴弹塞进美军坦克履带。
6月11日天亮时,铁原还在志愿军手里。2万将士用血肉之躯扛了13天,硬是给大部队挣出了撤退时间。傅崇碧被抬下战场时,浑身裹着血布还在喊:“我要兵!”
后来统计,这场阻击战63军伤亡1.5万人,189师活下来的不到400,有个连队守到只剩3个人,还在交通壕里来回跑动坚持着。
李奇微到底输在哪?美军至今想不通:装备代差大到离谱,为什么就是啃不下铁原?
其实答案很清楚,这场仗没有奇迹,只有志愿军不服输、不甘心的死磕。
比起国家存亡,个人安危也可以置之度外,因为有些仗,不得不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参考资料:
铁原阻击战:临危受命 力挽狂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