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工人日报》发表观点文章"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实现银发红利"。
《工人日报》是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是中国最高级别的报刊媒体之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该报的主旋律。
看来近期传得沸沸扬扬,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实施的传闻绝非空穴来风。
该报的这篇文章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将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探索的第一阶段,推动老年人实现再就业不是挤占中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而是鼓励老年人更多的集中于"适老化"岗位,即对经验、技术、耐性等职业属性要求较高,同时对体能、敏捷度要求较低的岗位,如教师、医生、档案员等,与中青年群体就业岗位互不挤占,发挥老年人在经验,技术方面的优势,传帮带助力中青年劳动者实现职业成长。
另外要强化多层次保障体系,要求用工单位为老龄劳动者投保商业意外保险,适时调整相关法律法规,对老龄劳动者给予基本劳动保障,未来将通过科学布局和长远规划全方位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建设规范化、统一化的老龄劳动力大市场。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又学到了两个新名词,"低龄老人"和"银发红利",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多少岁算低龄老人?那高龄老人是不是能逃过这一劫,安度晚年?银发红利?谁给谁发红利?国家给老人发红利?还是有些人想从老人身上榨取红利?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关于老年人延迟退休,继续工作的方针,意义,具体措施,乃至远景规划,目标,都已经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仔仔细细了。
你说人老了做不动,他说给你安排了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岗位,你说年纪大了上班怕有风险,他说不用担心我们会要求单位给你买商业意外保险,你说哪条法律规定我这大年纪还要去上班,他说没关系我们会调整相关法律法规……
看来为了延迟退休,让"低龄"老年人继续"就业",某些人也是拼了。
没办法,低龄老人们,看来以后也只能戳着拐杖,戴着老花镜,勉为其难地走上讲台教书,挂着听诊器给病人看病,或者去档案室保管资料了,劳劳扎根岗位,立足本职,接续奋斗,继续发挥光和热!
以后年轻人干不了的体力活,都交给低龄老年人干了,为《工人日报》点赞[点赞]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胡说八道,为什么不将公职人员退休的待遇先饼下来向为新中国建设坐出重大贡献的工人靠拢
工人日报跟工人什么关系?
中国的工会,哈哈哈哈,笑死人的一个机构,坑工人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