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村的九经书室是一座建于清朝末年的客家民居,因为形似古时的锁头,所以客家人通常把这类房屋称为锁头屋,是一种微型的客家民居。九经书室是珠玉村的吴三文在建造继述堂的时候建的私塾,原本打算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读书的地方。不料还没来得及使用,儿子就遭到福建的土匪绑架勒索而吓得带着全家人外逃南洋。继述堂及其附楼合面楼、九经书室便成了闲置的房屋,后来被松江区委和赤卫队用作地下印刷厂、红军医院和珠玉村党支部的办公场所,九经书室更是用作攻打隆文伪乡政府的策划指挥所。
吴三文的私塾——九经书室
古时的铜锁
1927年,共产党员吴鸿基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他在珠玉坑问津小学宣传共产主义的先进理念,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学习人数达五六十人,成为当时珠玉坑的新潮流。
吴鸿基一边宣传,一边挑选进步青年吴玉文、吴扬生、廖招秀、吴钦皆、吴应浩、吴永湘、吴国华等人,在“九经书室”(私塾)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培养预备党员。
九经书室一角
1928年春,在 “九经书室”成立了珠玉坑共产党支部,吴鸿基任支部书记,成员有吴玉文、吴扬生、吴钦皆、吴应浩、廖招秀。
九经书室旁边的小巷
1929年11月下旬,中共梅县松江区委组织了100多名赤卫队员于天将亮时攻打隆文伪乡政府。由于经验不足,组织不善,敌人防守严密,攻了一阵后不得不撤退,只在隆文圩上贴了许多宣传标语。
从隆文回来后,松江区委和赤卫队在九经书室策划第二次攻打隆文伪乡政府。松江赤卫队认真总结经验,做出周密部署,采取三面包围、内外夹攻的办法攻打隆文伪乡政府。
九经书室一角
11月27日晚上,兵分三路,主攻由珠玉坑赤卫队负责,吴鸿基、黎头及珠玉村赤卫队长吴连开带领赤卫队员90多人,先分散到大华(大畲)石灰窑背集中。晚上11点后,插到隆文东山马古坵埋伏。
第二路由黄日彬、梁明等人带队,由宝坑、文普、檀树江、梅州畲等赤卫队负责,从苏田经木寨到隆文圩。
第三路由松源赖屋、桥背、横坊、蕉岭南北磜等赤卫队负责,从松源化联的湖洋坝、楮树坪、火烧坑、白玉一带绕到隆文村东下片。
松源化联村的楮树坪革命旧址
松源化联村革命旧址
另外,赤卫队还通过关系,联络国民党自卫队的王付华、钟松林作为内应,得知隆文伪乡政府三星楼的下面有水涵洞,可以连通外面。区赤卫队组织了雷明远队长、桥背赤卫队员刘达成、刘孔祥及珠玉坑赤卫队员吴扬生四人组成的敢死队。
原隆文伪乡政府三星楼(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副会长供图)
战斗打响后,在枪声的掩护下,雷鸣远队长带领的敢死队伺机潜入水涵洞,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乡政府,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吓得敌人双腿发软,不得不缴械投降。16名自卫队员和伪乡长当场被俘,缴获长枪11支,短枪2支,经过教育后,钟松林、王付华和另一个自卫队员表示愿意当赤卫队员,其余13人发给路费遣散了。撤出时还将伪乡政府(今隆文河畔的三星楼)点火烧了,伪乡长被带到隆文中学背后枪决。
攻下隆文伪乡政府后,赤卫队没收了反动资本家“全丰”“协丰”店里的全部布匹百货,组织赤卫队员担回,担不完的就散到街上送给群众。
没收的货物担回后,一部分放到宝坑大水坝新屋下,一部分放到珠玉坑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德馨楼。按照松江区委开会研究,决定将所有的布疋百货交给桃尧圩的协茂百货店代售,所得资金全部用作革命经费。
协茂百货店旧址(桃尧供销社生产部)
第二次攻打隆文伪乡政府取得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开了,隆文农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也震动了闽粤边区的国民党反动派。
珠玉村的华侨吴三文出资建造的继述堂及其附楼的系列文章包括:
1、梅州这座漂亮的古民居,竟是闽粤边区红军医院,住过150多名伤员
2、梅县这座清代客家古民居,曾经隐藏着闽粤边区我党的地下印刷厂
3、印尼华侨建的继述堂内设暗室,墙内藏数十个陶罐,当初屋主想干啥
4、客家裁缝巧为驼背做衣服,竟获军服天量订单,发财回乡却遭遇不测
参考资料:
1、《珠玉大队1927—1949村史》(1983年吴汉棠记录整理)
2、《桃尧镇珠玉村红色革命史料》(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编辑整理)
3、《珠玉村革命旧址2022.3》(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继伟副会长编辑整理)
4、采访珠玉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