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会购买出口转内销的商品吗?有没有想过特朗普向我们加征关税以后,国内大量的外贸企业是否会出现库存积压?
现在,国内的一众零售巨头先后推出扶持计划,要帮助原先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了。或许在现在的危机中,又蕴含着另一种机遇。
京东的2000亿元采购计划
本月11号,京东针对外贸企业推出了一项2000亿元的扶持计划,接下来一年时间,京东将向外贸企业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原先供于出口的商品。
现在的情形是,特朗普设置的关税壁垒,已经在短时间内对那些外贸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供应出口的商品不能出库,积压就在所难免,寻找新的市场就成为了这些企业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特朗普天真的认为,自己采用恫吓的手段可以把中国人逼到谈判桌上,可他根本不了解中国人多年来真正的性情是什么。
几千年来,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被别人逼着做事,尤其是在自己没有做错的情况下,还要被别人逼着做错事。所以特朗普的关税恫吓并不能起到任何效果。
既然对外贸易的企业存在库存积压风险,那就让他们的商品全部转向国内市场销售,而在整个流程中就存在一个对接问题。
京东作为线上电商企业,可以给这些外贸公司提供良好的平台。京东已经宣布,他们接下来将会安排专业的采购团队进驻一家家外贸企业,直接采购优质产品,然后直接上线供应。
而在线上平台,京东最大的优势是自身的完善供应体系、物流体系以及自营模式,这就相当于京东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大量的外贸企业及产品背书。
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企业,平台也要提供更为密集的培训、补贴以及各类资源的支持,后续都将一一推出,目标只有一个,帮助一些优质的产品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除了京东,国内其他的零售巨头针对外贸企业也都迅速推出了各自的扶持计划。
盒马:24小时入驻
同样是在11号,另一家平台盒马也宣布,针对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申请以及认证流程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
平台在接下来也将上线外贸专区,比如百货类的商品可以集中向线上的顾客展示。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供应链的韧性,可以尽快帮助外贸企业打开新的局面。
电商平台的快速行动,接下来可以为国内的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对外贸企业来说,电商平台完善的供应体系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打开国内市场,因此这是一个双赢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外贸企业此前都是全球知名连锁巨头的供应商,有些是连锁巨头自有品牌的代工企业。
也就是说,多年来,一些外贸企业并没有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品牌,无论是从技术标准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面,他们的产品都具备拥有独立品牌的资格。
以后一些商品转向国内市场,就能逐步开启和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过去的优势,再将品牌一步步打造起来,这比单纯的帮助国外企业代工更有发展优势和前景。
所以,入驻电商平台,这仅仅是第一步,通过快速展示,再通过消费者的一步步认可,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也就会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商贸发展的新进程。
除了电商平台,线下的零售巨头也采取了行动。
快速上架,门店落地对接
国内的永辉超市近日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外贸企业如果因为出口受阻出现库存积压,永辉超市接下来将会开通绿色通道,15天快速上架。
除此之外,很多外贸商品在国内的认知度偏低,永辉超市也会提供推广扶持,未来将会和一些外贸企业联手打造和开发新的品牌产品。
在零售领域,超市作为线下终端,联系着极为重要的消费者。货物如何供应,品牌怎么去构筑,都要在这个终端体系内一步步搭建。对外贸企业来说,这是全新的开始。
华润万家9号也推出了自己的举措,利用国内2000多家门店,要将大量的原本用于对外销售的优质产品逐步转向国内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要让好的商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与消费者见面,商品的匹配和定位就很关键,所以未来铺货的时候会分级分类,在不同的超市落地。
这进一步说明,终端市场确实大有学问,尤其对大量的外贸企业来说,他们原先只是做的供应链上的环节,和现在直面市场完全不同。
如今,这些企业直面国内的市场,有的可以打开新的供应体系,继续供应商的方式在国内合作,有的都可以利用手上已经优质的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商品更进一步铺开。
一句话,国内线上线下的零售巨头作为销售终端,能够做的就是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平台扶持。
对大量的外贸企业来说,眼下这个阶段就是转型期。
短时间的扶持以及长期发展方向
从短期来看,由于美国突然设置的关税壁垒,实际上打乱了原来的商贸流通以及货运体系。
有些已经订货的产品,由于关税增加或者其他缘故,临时性的不能再发货,从而就会出现库存积压。
扶持计划可以消化掉这一部分产品,对外贸企业来说,也能帮他们缓解短期内的资金压力。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接下来企业要怎么走,还要看它们各自的发展规划。
要继续走外贸路线,要么对关税措施观望一段时间,要么就得开拓其他市场。如果要放弃外贸路线,开始转向国内市场,接下来就得进一步跟国内的零售巨头深度合作。
就像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大量的外贸企业此前都是做代工产品的,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供应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现在要转向国内市场,他们的产品质量毋庸置疑,但是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市场知名度偏低,在现实层面要开拓就会举步维艰。
长远来看,他们就得规划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建立自己新的品牌,然后进行推广和市场的拓展,另一个方向是逐步融入国内的供应体系中,给大的品牌做供应商,或者是给一些零售端的自主品牌供货。
总之,主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接下来外贸企业的发展规划也得跟着改变,对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个转型时期。
至于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关键要看接下来的品牌打造和供应体系的构筑是否顺利。所以客观上来看,目前的局面还带有很多不确定性。
尤其是从产品端来看,当大量的新产品涌入市场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竞争,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内卷。
各个零售企业适时的推出扶持计划,实际上就是要避免接下来的无序和混乱局面。零售平台有序的引导,尤其是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可以避免市场上的过度拥挤。
当然,以上的情况都是从企业和零售端的角度来看待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众考虑的问题是另一个层面的。
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怎么样?
消费者主要考虑的是产品品质,知名度偏低只是一时的问题。如果产品品质过硬,在目前的消费生态领域,很快就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很多外贸企业经营多年,他们的生产能力毋庸置疑,产品品质也过硬,从这一点来看,根本不用担心未来没有市场的问题。
尤其是在产品的技术标准以及创新领域,外贸企业的产品还拥有更大的优势。将上述优势一一综合起来,接下来面向国内市场,关键是要打造优质的供应。
实际上,只要消费者认可,供应体系的打造就会顺理成章,哪怕没有经营经验,也可以迅速在市场上铺开。
现在的局面是,关税壁垒事实上打断了中美之间的商贸流通。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也应该适时的支持国货产品。
零售企业在支持,再加上消费者的支持,很多外贸产品就能迅速的打开局面,更不要说其中的很多商品多年来一直是对外供应的。
在一些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外来的产品更好,而这些外来的产品原本就是在国内制造的。每个消费者如果不支持,难道就要看着他们自生自灭吗?
很显然绝对不行,平台和供应体系可以保证完善的供货,消费者作为最终的需求端也能力所能及的做自己的事。
一句话,美国想要完全放弃中国制造,接下来我们就要让美国人看一看,中国制造是如何在国内市场更加发扬光大。
至于美国人自己,他们多年来大量产品的制造经验早就荡然无存,有没有产品供应已经不重要,或者说产品价格的突然暴涨他们也不在乎。既然美国人愿意享受这种不便,那就让他们好好去享受。
结语
出口产品转内销,提供更便捷的扶持通道,就能让大量的产品快速和消费者见面。从生产端到中间的运输,再到终端的零售,整个体系打造起来,就会形成新的产品流通循环。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国内的市场是极其庞大的,只要各个环节运作有序,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产品。
参考资料:
《中国多家电商和零售企业宣布支持出口转内销》 中国新闻网 2025年4月12日
《超2000亿元,京东、盒马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第一财经 2025年4月11日
《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盒马也出手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