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全球手机行业的寒冬没有放过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十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手机市场,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据Counterpoint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 14.2%,上一次销量低于本季度需追溯到2012年第四季度,那时候iPhone 5才刚刚上市不久。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来一路野蛮增长的中国手机市场居然在今年急转直下,季度销量跌回到十年前,手机行业到底怎么了?
一方面,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低迷是导致手机销量下滑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2020年初,首轮疫情爆发后不久,手机市场销量随即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此后三年,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的经济环境大萧条,居民就业、收入增长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企业破产倒闭,裁员降薪成为职场常态化现象。线下实体无法正常开门营业,线上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在收窄,疫情三年,挣钱越来越难,相比于并不是刚需的手机,“能用就用、能省则省”成为主流的消费和价值观。
当然,疫情因素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催化剂,导致手机销量在今年跌入低谷的核心因素仍然归结于行业本身。
近十年来,智能手机从硬件到软件都在不断保持快速的更新迭代,经历了从机海战术、打价格战、拼技术堆硬件等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但是和其他行业一样,智能手机行业也不免在野蛮增长后触顶瓶颈期,产品缺乏差异化,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一味以低价和高配为主要卖点已无法刺激消费者购买新手机的欲望和热情,消费者换机周期不断延长就是直观的表现。
业界有声音称,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拉长到36个月。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记得最早的手机更换周期是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了。”
显然,大家都不愿意换手机了,其中原因无非是手机产品缺乏创新力,无法有效刺激用户购买新机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的手机质量和品控已经十分成熟,一部手机,正常使用三年根本不成问题,新手机没亮点,旧手机还能用,大家也就没有换手机的必要了。
此外,在市场需求疲软的现状背后,手机行业的内卷严重已经上升到无孔不入的境地。新技术被不断下放到千元机,高端旗舰机型的硬件堆叠也是越来越下本,屏幕、镜头、芯片、电池、快充,手机产品的各个维度都越来越卷,如果放在几年前,可能谁也无法预料到今年千元机都能配备210W快充、一亿像素和OLED高刷屏。产品硬件堆叠,很明显能够折射出手机市场内卷的严重程度。
实际上,自从2017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就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趋势。长期以来,手机厂商们依赖薄利多销、高配低价模式争夺市场份额,但随着人口红利、创新力匮乏、新冠疫情冲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老模式走不同了,增长放缓触顶进入瓶颈期成为手机厂商面临的共同现状。为寻求生机,各大主流一线品牌纷纷转变思路,开始冲刺高端市场,从下沉市场向上突围,尤其在华为受制裁后,OPPO、vivo、小米不断在高端市场持续加码,一场围绕高端市场展开的持久战拉开了帷幕。
旧低谷,新起点,从下沉市场一窝蜂卷向了高端市场,似乎也是现阶段手机厂商逆境突围的唯一契机。
但不同于以往薄利多销的模式,高端市场这一块肥肉看似肥美,但想吃进嘴中却并不容易。根据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全球4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苹果的份额高达62%,三星则占据16%,而OPPO、小米、vivo、华为四家加起来仅占15%。由此可见,国产手机转向高端市场虽然是一个突破口,但目前看来,攻占市场仍尚需时日,道阻且长。
销量跌回到十年前,十分饱和的手机行业已是一片红海,今后的手机行业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状态,手机行业也不例外,全球的手机行业进入“冰河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发严重加剧了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增长疲软。
这是全球手机行业萎靡不振背后的真实写照,如何在后期的竞争中突围,机海战术、打价格战、硬件堆叠等老招数已经过时了,如何提升品牌溢价、加码自主技术和产品差异化,似乎才是唯一的破局方向……
换壳技术太差原因所致。
白色家电同样的命运,棒子小西八自求多福去宇宙卖爆炸萨德sang门星吧。
因为钱难赚生活压力大,而且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贵以前买个手机一两千就可以现在买个手机动不动就三四千钱赚的比以前还少谁有钱天天买手机
都没钱了
一个个没有创新拿得出手的产品,价格却一个比一个贵,基本都是5000起步,消费者买账才怪
换个壳不升级
没有华为,5G手机都卖不出去了
苹果比较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