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我们离人形机器人量产还有多远?一文概览各企进度(四)

人形机器人发布 2025-04-29 17:27:56

过去一年,全球范围内资金的大量涌入、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企业的不断创新,使人形机器人量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研发进展如何?距离量产还有多远?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

此前,在《2025我们离人形机器人量产还有多远?一文概览各企进度》《2025我们离人形机器人量产还有多远?一文概览各企进度(二)》和《2025我们离人形机器人量产还有多远?一文概览各企进度(三)》中,我们对国内部分企业的进展进行了盘点。然而,除了已提及的企业外,国内还有哪些人形机器人企业在推动量产?其具体进展如何?

接下来,和人形机器人发布一起深入了解国内其他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动态与量产进度~

伟景智能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景智能”)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以立体智能视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为核心,专注研发和生产工业立体相机和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早在2017年,伟景智能便成立咸阳全资子公司,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在产品方面,伟景智能于2021年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晓唯”,2023年发布专用采摘机器人,2024年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系列和新一代灵巧手。据悉,伟景智能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系列包括人形采摘机器人、AGV版人形机器人和双足人形机器人三类产品。

其中人形采摘机器人聚焦农村劳动力不足且成本高、农业环境复杂、作业对象特殊的问题,相对于人工以及传统的采摘机器人,伟景智能的人形采摘机器人在工作效率、人身安全性、耐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采摘对象多样性上拥有明显优势,为农业采摘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农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据伟景智能官方透露,晓唯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实现高度精细化手眼伺服协同操作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运动状态下完成手眼伺服联动操作。目前第二代晓唯机器人已在新疆棉花采摘基地进行部署。

AGV版人形机器人上半身采用全新高度仿人的外形设计,底部采用支持自动导航的轮式底盘,整机支持升降,集多种核心技术于一体,能够通过感知交互与外界环境进行实时互动,可在工业、家庭、商业、教育、科研等各领域中担当人类的得力助手。

双足人形机器人采用高度仿人外形设计,全身40个自由度,集立体视觉技术、手眼伺服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具备“自然学习+具身智能”的强大特点,能够通过感知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像人类一样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下执行各种任务,助力工业、农业、商业、家庭、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领域向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发展。

新一代智能灵巧手按照真实人手1:1设计,具有9个自由度和18个手部关节,高度模拟真实人体手部结构,可完成各种复杂抓握动作和手势展示。控制系统采用电流反馈控制方法,可根据物品的材质和重量智能调节抓力的大小,单指指尖压力可达8N。同时,该智能灵巧手和伟景立体视觉智能系统集成后,视觉系统可以通过手部装配的2个Mark点实时定位给、掇弄手掌的空间位置和移动路径,进而实现智能灵巧手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物品取放和搬移工作。

在技术突破方面,伟景智能自主研发的基于“立体视觉+自然学习(NaturalLearning®)”的双目智能视觉技术,具备可认知、可学习、累积性、叠加性等特性,帮助机器人更好地感知立体世界。目前,伟景智能已将视觉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慧矿山、智能焊接、智能抓取、铁路、农业等多个行业。并已形成规模化商业效应。

在量产进程方面,伟景智能CEO董霄剑在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透露,伟景智能目前人形机器人总出货量已突破1500台,今年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人形机器人”,又名“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成立,是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围绕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两大核心任务开展攻坚,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在产品方面,2024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推出全国首个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LITE”,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同年8月,“天工PRO”和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相继发布。其中,“天工PRO”身高163cm、体重56kg,具备42个自由度,在智能交互与任务执行能力上显著提升;“天轶”搭载具身智能情感大模型,可实现人类情感识别与深度交互。“天工”系列机器人持续迭代,其奔跑性能尤为突出,此前实测平均时速达10km/h,最高速度达12km/h,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且在复杂地形移动、外力抗干扰及上肢精细作业方面表现稳定,已实现超市分拣、收银结算等场景应用。

2025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频出。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21.0975公里赛程,刷新全球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纪录。同期亮相的“天工2.0”在多维度实现技术升级:硬件层面,自研一体化关节提升运动性能与场景适应性;续航方面,双电池快换电系统实现工业级永续作业;操作应用上,端侧智能计算平台为实时决策提供算力支持。

在平台与数据建设领域,2025年3月发布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作为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系统,突破传统单一任务开发模式,填补具身智能通用软件空白。同时,公司推出的大规模多构型具身智能数据集RoboMIND,通过标准化采集与多模型验证,解决了全球开源数据质量不均、通用性差的问题,满足复杂场景训练需求。

未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具身智能技术研发,推动“慧思开物”平台全球化应用,并联合产学研各方构建开放生态,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全球智能化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数字华夏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华夏”)成立于2024年3月,致力于让AI惠及每一个人的使命,推动人形交互机器人规模商用。秉承让机器人拥有温度的初衷,数字华夏重点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互动大模型算法及智能硬件的研究,并实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

在产品方面,数字华夏于2024年8月推出首款仿人机器人“夏澜”,并获得央媒及多家主流媒体二十余次报道。2025年4月末,数字华夏又官宣发布全球首款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P01”,该产品面向商用场景设计,提供火焰红、金韵橙等5种外观配色。技术配置方面,星行侠P01集成声源定位、精准拾音等模块,支持超10种主流方言及国际语言交互,具备意图理解、多轮对话等功能,可与专业知识库及商业系统(库存、订单、CRM等)实时对接。同时,产品也具备“本体模式”与“飞兵模式”双形态,后者结合轮式底盘,实现3D地图构建、路径规划及智能避障功能,续航超10小时并支持自动充电与电梯联动,适用于商场、展馆、办公楼等高频巡游场景,可覆盖超1万平方米区域,适应多种地面材质。此外,产品还搭载了“巨号APP”,用户可通过界面控制机器人表情、语音、动作,并支持动作录制与多模态同步交互;其可调节表情系统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的真实感。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数字华夏为星行侠P01提供多样化定制方案,用户可选择科幻风、仿生半脸或全脸造型,适配不同场景需求,同时,其手部模块支持夹爪或灵巧手切换,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

埃斯顿酷卓

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酷卓”)成立于2022年7月,系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孵化企业,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产品方面,埃斯顿酷卓于2024年9月举行的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CODROID01,正式宣告入局。CODROID01身高170厘米,整机重量控制在80公斤以内,采用一体化关节模组设计,全身最大可达44自由度。单臂为7自由度,负载达5公斤,单腿为6自由度,步速为3公里/小时,灵巧手配置6-7个自由度。其核心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发,具备响应速度快、扭矩密度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噪音、抵御外部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1月埃斯顿酷卓完成战略融资,引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与江苏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增资金额合计1.3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基金出资1亿元,南京产业专项母基金出资3000万元。此次融资使埃斯顿酷卓成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的首个直投项目,不仅为企业注入资金,也侧面反映了政府与资本对其技术路线的认可。

据相关消息,为推进技术落地与商业化,埃斯顿酷卓制定了2025年技术攻坚计划:硬件端,今年第二季度,埃斯顿酷卓将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相较于初代产品,Codroid02在性能与成本控制上实现双重突破:整机重量减轻超10公斤,同时手臂负载能力提升至10公斤以上,运动灵巧度显著增强;功能层面,Codroid02搭载智能决策系统,可执行简单搬运任务,摆脱初代仅能完成基础动作演示的局限。

今年年中,埃斯顿酷卓将推出单臂负载达20公斤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进一步优化灵巧手自由度。软件端,今年三季度,埃斯顿酷卓将发布第二代软件控制系统,聚焦提升运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量产环节,埃斯顿酷卓今年也将启动首条生产线建设,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加速商业化进程。

速腾聚创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平台的领导者”,专注于为机器人市场提供行业领先的增量组件和解决方案,已为机器人和相关行业的2800多家客户以及全球310多家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提供LiDAR和感知解决方案。

在产品方面,速腾聚创于此前1月3日举办的“HelloRobot”2025AI机器人全球线上发布会上,首次展示了其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并发布了多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推出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并首次亮相一系列面向机器人的创新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据悉,RoboSense速腾聚创将自研人形机器人整机作为通用具身智能开发平台,从整机出发,围绕行业需求开发产品。其发布了开创性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ActiveCamera及多维增量零部件落地成果三维力传感器、直线驱动器、第二代灵巧手Papert2.0等产品。

其中,ActiveCamera解决方案作为机器人视觉的全新品类在硬件层面可凭借数字化优势,实现激光雷达数字信号和摄像头信息的融合,让机器人既能识别精准的三维环境距离信息,又能感知丰富的视觉语义信息,并且可以克服强烈明暗变化等环境干扰影响,真正拥有了超越人类的视觉能力。在部署上,ActiveCamera体积小巧,简洁易用,可以安装在任何需要机器人视觉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依托于RoboSense超级传感器平台,ActiveCamera可以通过功能丰富的SDK满足不同场景任务需要,避免重复造轮子。开发者可以通过SDK直接调用建图、定位、避障等能力,节省传感器驱动开发,数据标定、数据融合的时间。

E1R基于车规级平台设计,搭载了全球首款数字化SPAD-SoC芯片和2DVCSEL芯片,出光窗口小巧,拥有120°×90°超广视场角,可适用于工业、商业、具身智能等各类型移动机器人。

Airy的尺寸仅有乒乓球大小,却能提供水平360°、垂直90°的超广半球形FOV,覆盖120m直径范围。结合每秒172万出点数和正负1cm探测精度,Airy的性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赋能机器人实现全向感知,能轻松应对多样化的操作场景。

力传感器FS-3D,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性,适用于足式机器人的末端运动控制,可极大提高双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度,实现更好的安全性和运动性能。高功率密度直线电机LA-8000,峰值推力可达13000N,可以在人形机器人搬运重物、奔跑跳跃等场景下提供精准而强大的腿部力量输出。

第二代灵巧手Papert2.0仿人手设计,具有20个自由度,最大负载五千克,在指尖指腹和手掌上共有14个力传感器。其性能配置在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中也属于第一梯队。配合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Papert2.0可灵活复刻人手的精细动作和操作。它可以用四自由度的食指操作电动螺丝刀,也能力度精准适中地拿起鸡蛋。结合速腾聚创在机器人视觉上深厚的积累,它还可以通过将感知信息与手部动作闭环起来,提升面对不同任务的通用性和和操作准确度,开发出丰富的场景应用。

机器人域控制器DC-G1具有高集成化、小体积、大算力、低功耗等特性,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中央计算平台,它可以支持各类实时感知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和运动控制算法等,协助开发者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面向未来,速腾聚创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机器人行业贡献力量。

天创机器人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创机器人”)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南京,是一家致力于提高人类安全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构建起以T-BOT智能机器人、T-RADE识别算法库、T-IM智能硬件和T-ONE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工业智能运维全栈解决方案体系。目前,天创机器人业务覆盖电力新能源、公用事业、油气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已为近千家头部企业提供服务,助力其挖掘运维数据价值,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产品方面,天创机器人于2025年1月14日发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该机器人采用轮式底盘设计,全身具备30个自由度,基于人形仿生逻辑配置双臂作业系统,并针对工业场景需求强化末端负载能力。其1300mm大臂展手臂搭载高刚度一体化关节,可实现25kg重物搬运,满足工业场景高扭矩、高负载作业要求;腰部采用折叠升降结构,使手臂垂直展开后末端高度达3m,显著提升高位作业能力。在智能控制方面,“天魁”1号通过大模型与通用AI结合,实现物体识别、抓取规划到精准放置的全流程作业;多传感融合自适应力控算法,保障双臂作业力控精度达0.1Nm级。此外,该机器人配备末端执行器快换模块,支持14种5kg级自研特种末端工具快速切换。

在技术突破方面,“天魁”1号取得防爆技术突破,成为全球首个获得IICT6级防爆认证的人形机器人。其运动结构、电源系统及电气线路均经过特殊防爆处理,具备长续航、多地形适应和多传感器融合导航能力,可覆盖90%以上工业与能源场景路况。产品支持遥操作模式,操作人员可通过驾驶舱远程操控机器人抵达作业现场,并利用带力反馈的遥操作器实现跨地域可视化作业。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天魁”1号聚焦应急救援与复杂恶劣工业场景,适用于抢险救灾、石油炼化、矿石冶金、核能发电等领域。针对高温、高湿、高粉尘、易燃易爆等危险作业环境,该机器人可辅助或替代人工操作,提升作业效率并降低安全风险。产品发布后,已吸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海油天津设计院、比亚迪、华能南京金陵发电等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洽谈,探索落地应用场景。

在量产进程方面,“天魁”1号目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天创机器人也持续推进产品迭代,计划于2025年完成“天魁”2号履带式防爆人形机器人和“天魁”3号轻量化小负载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及量产,进一步完善防爆机器人产品矩阵。

跨维智能

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跨维智能”)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以Sim2Real为核心,研发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在3D生成式AI、多模态大模型及三维成像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跨维智能打造了软硬一体的产品矩阵,包含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基于3DVLA(3DVisionLanguageAction)大模型的成像感知套件等产品,率先实现了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的规模化商业落地。

在产品方面,跨维智能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发布了业内首款基于Sim2Real具身智能引擎定义的人形机器人DexForceW1。该机器人采用采用高度仿人结构,身高170cm,具备34个动力单元和8小时超长续航。

在感知层面,W1搭载了跨维智能纯视觉空间智能传感器,并采用6厘米双目基线距离设计更好模拟人类眼睛布局,实现仿人视觉功能,配合跨维自研成像算法,该解决方案可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光照,如强光直射、阴影区域、低光照等环境下,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物体特征进行学习和建模,从而更准确地识别目标物体。

在运动控制层面,W1控制频率高达1000次/秒,无论是复杂多变的精细操作,还是高速动态的任务执行,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确保动作精准流畅。同时,W1搭载7自由度仿人机械臂,单臂最大负载能力达到10KG,足以应对各类较重负载任务需求,并且重复定位精度可精准控制在±0.5毫米范围内,配备的6自由度灵巧手,在力控制精度方面达到20mA的精细级别,能够依据不同作业需求,以极其细腻的力度感知与操控反馈,灵活处理各种精细物件,实现人机交互场景下的柔顺操作。

在技术突破方面,W1作为行业首款AI定义的人形机器人,实现了AI和PhysicalAI之间的端到端。AI层面,以跨维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为核心,其“海量数据生成+高效仿真”可直接完成多环境的真机部署、应用的极速切换;本体层面,W1采用高度仿人结构,具备34个动力单元,可做到高度灵活与多场景通用,再搭配跨维纯视觉空间智能传感器,实时感知,精准控制,使之成为可落地的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实现了从仿真到数据、到模型,再部署到真机的端到端闭环。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W1此前2月在由南山区主办的“怒放的生命”企业风采嘉年华暨2024年度经济突出贡献企业TOP荟上,和舞蹈演员一起带来精彩演出。面向未来,W1有望领航多行业智能化变革,驱动诸如智能制造、科研教育、医疗、物流、服务等行业向高效、智能、精准进阶。

越疆机器人

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疆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7月,由山东大学硕士刘培超创立,是国内首家上市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作为一家致力于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创新的企业,越疆长期坚持机器人技术全栈自研,在安全性、稳定性、自主移动作业、人工智能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90%、国产替代率可达100%。。

在产品方面,越疆在今年3月中旬凭借其在协作机械臂领域十年的技术积累,推出了全球首款同时具备“灵巧操作+直膝行走”能力的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据了解,DobotAtom身高1.53米,体重62公斤,拥有人体1:1仿生手臂构型,全身配置41个自由度的关节,上肢搭载7自由度工业级协作机械臂,通过自研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实现±0.05mm重复定位精度。

在技术突破方面,DobotAtom搭载了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并采用驱控一体化设计,成功打通了机器人从“手”到“脚”的一体化控制难关,可以驱控一体化地复刻人体关节运动逻辑,既拥有灵巧的双手操作能力,又能直膝行走,实现上下肢协同的高水平运动控制,拥有更强的工业级作业能力。同时,越疆也开发了仿人直膝步态行走系统(AWS)。该系统融合了生物力学原理和模仿学习+强化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可从大量人类行走动作中学习,生成高度拟人的全身运动策略进而助力DobotAtom实现直腿行走,与传统弯膝行走的机器人相比,DobotAtom直膝步态可降低42%的能耗,大幅延长持续工作时间。此外,为了有效提升机器人应对复杂现实场景的能力,越疆还针对运动平衡难题,打造了全身动态平衡控制算法,让机器人在行走搬物时保持重心稳定,不易跌倒;针对非结构化环境的复杂交互,开发了垂直领域的机器人操作技能模型ROM-1,结合了强大的端侧算力用于现场训练与推理,使机器人在未知场景下具备自适应和泛化能力。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越疆目前已通过驱控一体化等自主技术,在组件集成度和性能上做到行业领先,从系统设计层面降低了硬件冗余和能耗,从而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越疆从规模效应和产品定价策略触发,以19.9万元人民币的起售价进行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破冰。

在量产进程方面,越疆Atom将于下半年正式启动首批产品的量产下线,依托协作机械臂累积销量超过8万台,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这一大规模量产带来的供应链优化和制造经验,这使得越疆有能力控制具身智能类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将高尖技术以更亲民的价格推向市场。

钢铁侠科技

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铁侠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是国内较早从事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研发及推广的科技公司,已自主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设计机器人本体结构、自主创新机器人核心算法等,并申请专利五十多项。

在产品方面,钢铁侠科技于2016年推出第一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原型机,并实现智能行走功能。此后持续迭代,目前已完成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ART的研发。公司提出的机器人“运动脑”概念及设计架构,推动了导航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在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开发、仿真调试监控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技术突破方面,钢铁侠科技独立完成两代仿人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开发,自主设计步态算法,并解决了高精度电机驱动器、姿态传感器、控制器及通信模块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难题,实现仿人机器人稳定双足行走。这些技术成果为其产品在多场景应用提供了支撑。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钢铁侠科技的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可应用于科研教学、展览展示领域。根据规划,根据其规划,未来产品还将拓展至智能服务、体育竞技、养老护理、应急救援、娱乐陪伴及航空航天等多元场景。

然而,从企业近年来的业务动态观察,钢铁侠科技的业务重心出现明显转移,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与产品更新频率有所下降。

清宝机器人

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宝机器人”)成立于2022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与具身智能技术结合的全球性高科技公司。

在产品方面,清宝机器人已推出0.4版本人形机器人、0.6版本双足行走机器人、智能座舱检测机器人、智能头颅等多个版本人形机器人。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清宝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在文旅场景,教育场景,工业场景得到应用。客户包括清华大学,理想汽车,旷视科技,多个文旅场景和“一带一路”国家客户。前不久,清宝机器人还对外官宣其机器人已成功入住柬埔寨某用户家庭,成为全球首个进入到家庭服务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更多关于人形机器人行业内容可在人形机器人发布公众号中查看,欢迎前来关注。

0 阅读:3

人形机器人发布

简介:最新发布人形机器人科技、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