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发生大事!专家:拐点来了!许多人还蒙在鼓里,早知道早准备

彪悍设计狮 2024-11-28 14:53:16

近日,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的一番言论,再次将楼市的未来走向推向了风口浪尖。

她指出,尽管近期政策频出,但受制于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真正企稳回升或许要等到2026年,尤其是上半年销售才将真正见底回升,而新开工面积的企稳则可能更晚,要等到年中。

这一预测,无疑在楼市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回望过去几年,关于楼市何时企稳的预测层出不穷,2025年、2026年、甚至2027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也曾深入剖析过这些预测背后的逻辑与依据,尤其是高盛对于中国房价的独到见解,更是引发了我们两期专题视频的深入探讨。

然而,面对这些预测,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

毕竟,未来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时间才是最终的裁判。在我看来,这类预测对于当下楼市的指导意义有限,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楼市政策的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回想两年前,取消限购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连松绑限购都可能只是政策一日游的短暂尝试。

然而,时至今日,一线城市已然迈出了全面取消限购的勇敢步伐。

再看一年前,新房降价销售还是禁忌之地,一旦有项目敢于降价,便会立即遭遇停签的严惩。

可如今,新房限价政策已然成为历史。如此剧烈的政策波动,使得我们难以准确预测两三年后的楼市风貌,甚至半年就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周期。

其次,房价的波动同样令人咋舌。

2022年与2023年,房价的下跌趋势显而易见。而进入2024年,尽管跌幅有所收窄,但整体跌幅比例超过10%的城市仍然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

那些在今年小阳春时期勇敢入市的购房者,如今或许已经感受到了房价下跌带来的沉重打击。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政策还是房价,都充满了变数与挑战。

因此,与其盲目预测未来,不如脚踏实地,关注当下的市场动态。毕竟,在如此坎坷不平的路面上行走,看好脚下往往比平视远方更为稳妥。

那么,房地产到底何时能够企稳呢?

其实,我们无需过分焦虑。因为当真正的企稳时刻到来时,信号将会异常明显。

以2015年的房价大涨为例,当时的新房待售面积高达7.19亿平方米。然而,随着房价的上涨和销量的走高,库存量迅速下降。

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5.8亿平方米。库存量的明显减少,成为了楼市企稳的重要信号。

然而,对比当前的市场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新房待售面积已经攀升至7.3亿平方米,甚至超过了2015年的水平。

更为严峻的是,二手房的挂牌量也远超当年。这意味着,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楼市的全面企稳,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单纯依靠居民端加杠杆来推动去库存,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在上一轮去库存过程中,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过度拉高。因此,未来的政策可能更倾向于结构性企稳。

所谓结构性企稳,就是针对库存量相对较小的城市,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鼓励。

通过鼓励购房、加大收储商品房和闲置土地的动作,再配合减少土地供应量,从而逐步实现这些城市的楼市企稳。

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去库存的压力,还能避免全面刺激楼市带来的潜在风险

当然,这种结构性的企稳,也意味着整体房价,难以回到过去的上涨时代。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定调已经不再是追求上涨,而是促进市场的止跌回稳。这既是对市场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理性规划。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的政策创新和市场调整。

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参与者,都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灵活性来应对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对于购房者而言,更需要保持理性的心态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房价波动和政策变化中寻找合适的购房时机和策略,才能在这场楼市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在最后:

总之,楼市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就一定能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和出路。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到来吧!

0 阅读:19

彪悍设计狮

简介:专注家居与房产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