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国单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美欧貌似要闹掰了,欧洲目光开始转向中国,继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后,中欧互动的“连续剧”仍在上演,欧盟27国急派代表访华,中欧关系或迎来重大转机。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其中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企业提供高额补贴,以此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美方此举随即引发欧洲多国强烈不满,当地时间11月22日,针对美国为本国企业提供大规模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法国财长勒梅尔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举行联合新闻记者发布会,法德两国政府一致认为,应该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强硬回应,欧盟必须捍卫欧洲人自己的利益。勒梅尔表示,作为对美方的回应,欧盟方面也可以出台“购买欧洲法案”,让欧洲的产品能得到保护。有西方媒体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一些保护主义成分可能将开启一场贸易战。对此,美媒也评论称,欧美这场争端很可能危险地滑向特朗普时代那种针锋相对的关税战。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欧貌似要闹掰了的时候,欧洲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有外媒消息指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将代表欧盟27国访华,德媒指出,这是三年内,继朔尔茨后第二位到访中国的欧洲领导人。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证实此事,表示米歇尔将于12月1日访华,期间多位中方高层将相继会见,就中欧关系等问题和事务进行讨论交流。赵立坚强调,中方对中欧关系高度重视,愿意通过此次访华与欧方凝聚共识,一同推动双方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给当前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增添更多稳定性。欧洲理事会则在最近一份声明中称,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紧张的背景下,此次访问对欧盟和中国来说是一个及时的接触机会,欧盟和中国领导人将讨论全球挑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外界看来,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欧高层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将致力于通过不断稳固双方关系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既是米歇尔访华的重要背景,也将是中欧双方交流的关键议题。外界分析认为,27个欧盟成员国支持米歇尔访华,意味着当前的中欧关系很有可能会迎来极大的转机。其依据有三个方面:第一,当前欧洲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第二,当前正遭受严重危机的欧洲需要能够真正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合作,而不是一味地被美国吸血;第三,朔尔茨访华所获得的好处,其他欧洲国家都看在眼里,也明白了中国是欧洲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势必会吸引着全球目光,尤其是美国。就在米歇尔即将访华的消息传出之际,有美媒就在渲染欧洲内部对米歇尔此访的“诧异”甚至是“不满”。美媒称,多名欧盟成员国外交官表示,他们对米歇尔访华的消息“感到意外”,并抱怨被蒙在鼓里。不难看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体现了欧洲内部对于米歇尔此访的不同立场以及美国方面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