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交易暂缓后,李嘉诚拆分电讯业务伦敦上市,规模高达190亿

壹知眠羊 2025-04-02 09:47:38

原定于4月2日签订出售港口的计划,在多方的影响之下,现在几乎被确定为不会签了。

李嘉诚卖港口的事情终于要告一段落了吗?从现状来看,并不是。

最新消息显示,李嘉诚又将目光放在了伦敦,他要剥离长和全球资产,在伦敦上市,规模预估高达190亿美元。

又是190亿美元,李嘉诚难道在玩“声东击西”?这笔交易又将如何发展呢?

长江和记暂缓港口出售

长和实业向美国财团出售港口的事情,一经曝出就掀起滔天巨浪。

在中美博弈的特殊背景下,李嘉诚出售包括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的行为,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损害了国家利益。

尤其是巴拿马运河,身为全球最重要的水道之一,每年承载了全球约6%的贸易量,其中我国货运 占比高达21%。

一旦美国控制该咽喉要道,那之后中国的货船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就像是现在,美国就已经想对停靠在美国的中国船舶征收巨额“服务费”了。

这个时候,仍然有一些人表示,这是单纯的商业交易行为。但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李嘉诚出售港口,直接选择了美国财团,而非公开招标呢?

所以李嘉诚和美国财团的行为很明显,就是一起打着商业之名,却关乎着地缘政治问题的不单纯的交易。

对此,官方三番五次发声提醒李嘉诚,而民间也给予了强烈谴责。但任凭舆论怎么蔓延,李嘉诚都没有任何回应。

眼看距离正式签订日期越来越近,不仅港府专门派人就此事和长和实业进行接洽,3月24日,我们还正式颁布了《反外国制裁法》。

在如此特殊时间节点颁布法案,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果然,在该法案颁布之后,李嘉诚旗下公司股票瞬间受到剧烈冲击。

眼看该行为的影响愈加增大,庞大的压力之下,3月28日,港媒报道称,长和高层人士透露,他们在未来一周内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港口的协议。

这场交易似乎就此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从多方面来看,该交易的背后仍然隐藏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

第一,根据消息显示,4月2日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而非签订协议的最后期限。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交易都将被作为博弈的重心存在着。

第二,该交易难以被“终止”。在交易条款上,一旦长和单方面违约(停止交易),那长和将需要向贝莱德财团支付约15.4亿美元的违约金。

虽然相比较出售港口的228亿美元来说,这一笔违约金似乎不算什么,但要知道,就是这15.4亿美元,就是长和去年净利润的23%。

在巨额违约金之下,长和只能选择暂缓,该怎么解决仍然需要协商。

第三,就算是以上两点都解决了,那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贝莱德等财团在金融市场的影响。

他们是全球最大的资管集团,一旦和长和实业的交易出现问题,那长和系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转将会出现一定风险,这对长和来说是不利的。

所以该怎么解决,远不是一句“终止”就可以概括的,但目前我国的反垄断审查成为了关键。

3到6个月的审查时长,一方面是给该交易留有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是给长和换取一定的空间,避免直接激化矛盾。

但可以预见的是,该交易一旦失败,美国政府必然会疯狂施压,对华遏制将会进一步加大,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时刻保持戒备,避免相关企业出现类似事情。

然而,其他企业还没动静,李嘉诚带着长和系企业又开始转向伦敦市场。

伦敦上市意欲何为

路透社报道,李嘉诚的长和集团,目前正在计划剥离估值超1000亿港元环球电讯业务,并且寻求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成为近年来伦敦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预估将在128亿到192亿美元。

而对于模式目前正在商讨的有两种,第一种纯电信,也就是将欧亚的电讯业务整合成一个;第二种则是电信加基建,这种将会捆绑一部分欧洲资产,估值更高,但风险也会更大。

为什么长和作为一个香港企业,却选择在伦敦上市?李嘉诚究竟在想些什么?

对于长和企业来说,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公司运营稳定而做出的选择。2024年的时候,港交所出具新规,要求香港上市企业中的香港董事占比不得少于三分之一,而长和企业运行这么多年,9名董事中,只有两名是香港人。

他们想要将电信业务拆分上市,要么就是动管理层,要么就是另寻出路,而在伦敦交易所上市,无疑会让长和面临更小的风险。

另一方面则是降低了国内的交易风险。此次港口交易事件已经告诉李嘉诚,交易并不是为所欲为的,他在做决策之前需要考虑各项事宜。

但如果将企业转向国外,那不仅扩展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还能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尤其是这种比较敏感的电信业务,上市后将会受到英国《公司法》的保护。

而对于伦敦来说,长和的这一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伦敦交易所的募资额一直不如纳斯达克,他们需要一个大项目来提振信心,而长和系此次拆分的电信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加上英国对上市企业的政策调整,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伦敦金融城的地位。

从过往来看,李嘉诚的嗅觉一直非常敏感,此次对长江和记业务的拆分,再一次表明了他对资本动向的敏锐。

在经历过港口事件之后,李嘉诚正在尝试走“曲线”,不管是港口还是长江和记的其他业务也好,李嘉诚现在要么是将资产分割出售,要么是引入第三方对冲风险。

无论如何,李嘉诚应当明白的是,利益固然重要,但过于追逐利益,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渊。

0 阅读:2

壹知眠羊

简介:分享干货,记录感悟,听我啰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