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对台湾的台积电进行了多次公开批评,言辞激烈,甚至扬言对台湾制造的芯片加征100%的关税。他多次抱怨台湾“偷走”了美国的芯片产业,这种言辞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伴随着一系列实际政策举措的推进。近期,美国媒体曝出,美政府正推动一项计划,拟让台积电和英特尔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岛内的强烈反应,岛内民众的担忧情绪愈发高涨——台积电会变成“美积电”吗?民进党当局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正成为台湾社会关注的焦点。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商,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使其成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美国的芯片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台积电近年来的崛起,尤其是在5纳米和3纳米芯片的生产技术上,已使得台湾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特朗普的“喊话”显然是出于对台积电竞争力的担忧,以及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特朗普所说的“台湾抢走美国芯片生意”,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产业的转型困境。美国企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已经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了其他国家,台湾的台积电就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外包的代表之一。虽然台积电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无可替代,但这种产业链分工也让美国面临失去主导地位的风险。特朗普上任时即提出“美国优先”的政策,试图将更多制造业带回美国,确保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台积电的存在无疑成为美国政策的一个痛点。
近期有美国媒体曝出,美政府正在推动一项计划,试图促成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合资公司”计划。这一计划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合作,它还涉及到产业竞争、地缘政治以及台美关系等复杂因素。台积电与英特尔的合作如果成行,不仅会改变台积电的独立性,也可能使其深度融入美国主导的产业体系,成为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虽然这一计划目前仍在探讨阶段,但它显然在岛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台积电是否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如何平衡与美国的利益关系,成为了岛内民众关心的核心问题。

岛内民众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在台美关系中的态度越来越倾向于迎合美国的需求。民进党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以强化台美关系为核心,力求在美国的支持下提升其国际地位。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外部势力的做法,已经在岛内引发了不少质疑。尤其是在台积电问题上,岛内不少人认为,民进党当局无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独立性,甚至在为美国利益低声下气,换取短期的政治利益。这种做法,不仅有可能导致台湾失去产业自主权,也让民众开始对民进党的政治诚信产生疑虑。
2月26日,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发表了严厉批评。她指出,台积电的独立性正受到威胁,而民进党当局却依然为谋取个人政治利益,出卖台湾企业和民众的长远利益。朱凤莲明确表示,民进党当局正在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当作“伴手礼”交给外部势力,试图通过与美国的合谋,换取所谓的“国际支持”。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让台湾社会面临失去产业自主权的危险。
民进党当局的这种做法,其实在许多领域都能找到相似的例证。近年来,台湾在多个领域不断加深与美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合作方面,民进党政府一直在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然而,这种依赖外部力量的做法,也带来了台湾社会的巨大风险。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一直是岛内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而一旦台积电的自主性被削弱,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也将随之动摇。
民进党当局的隐秘交易,已经引起了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应。许多岛内企业和民众对政府过于依赖外部势力、出卖台湾产业的行为深感不安。台积电作为台湾的经济支柱,其自主权的丧失,将会给台湾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台湾对外经济依赖的加剧,也让民众对台湾未来的独立性产生了深刻的忧虑。

民进党政府对外部压力的屈服,可能会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美国的政策变化和产业需求,往往会直接影响台湾的经济和政治走向。尤其是在美中两国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台湾是否能保持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台湾未来政治命运的大问题。
台积电是否会变成“美积电”,这一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揭示了台湾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民进党当局是否能够坚持台湾的产业独立性,是否能够保护台积电及其他核心企业的自主权,已经成为台湾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如果台湾继续在美国的庇护下妥协,最终可能会让台湾失去真正的自主权,沦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将决定台湾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台积电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是否能够应对美国的政治压力,已成为台湾未来发展的关键。台湾社会能否抵制外部势力的干预,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产业自主权,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