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耀良走了,才68岁。
你说这不可能吧?这个消息简直像一颗炸弹,爆炸在我的脑袋里。咋还没准备好接住呢?
那个拍过《赤裸羔羊》的霍耀良,那个在香港电影圈有着硬核导演标签的霍耀良,就这么走了。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正常的,可是想到那个一度让香港电影风头无两的名字,就突然觉得生活有点不真实。小时候看《赤裸羔羊》时,我根本没准备好接受这部电影带来的冲击。那种赤裸裸的直白,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你清醒,让你看到这个社会的龌龊与堕落。
霍耀良拍的电影永远不会让你感到舒服,你就得吞下那些不堪、丑陋,甚至是难以言说的真相。但正因为如此,他的电影,才真正做到了震撼。想想看,哪一部电影能让你在结束后久久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直到今天,《赤裸羔羊》依然是香港电影中的一颗深刻的烙印。不说了,回头看这些作品,真的是每一帧都在提醒你:霍耀良就是那个敢拍、敢做、敢背锅的导演。
他像一个挑战者,站在潮流的对面,毫不妥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你说,他的电影,真的是没有错吗?说实话,他的电影可能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然而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让它更显得难能可贵。霍耀良的死,竟然让我有点想不通。
我想大部分人,尤其是他的同行,可能都感觉到一股失落感扑面而来。王晶在社交媒体上悼念,语气里还带着点不舍,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话说,王晶也是那种商业化的大佬,居然对霍耀良说这种话,挺让人感动的。毕竟,他明知道霍耀良的电影,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拍的,甚至可以说是与市场有着明显的对抗。
这个想法,放到现在的香港电影圈,简直有些异类。你看那些爆款影片,别说思考了,观众甚至都懒得思考,直接刷票房去了。蓝燕也发了微博,说第一次和霍耀良合作时,他那种严苛的态度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我笑了笑,这就是霍耀良的魅力,他不是那种轻松随便的导演,反而有点像那个总在拍摄现场对演员说你给我认真点的严格教练。可能我们现在看这些故事,觉得有点古板,但回想起来,这才是他独特的方式。不迎合、不妥协,反而是用那份不容忽视的艺术精神让电影更具生命力。唉,霍耀良的离世真的是一个时代的告别。
看到他曾经的作品,现在再看香港电影,感觉那种精神已经变了样。这不是说现在的电影不值得看,而是那份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对抗社会的勇气,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今天的电影市场,被商业化、市场化的浪潮冲得七零八落,越来越少有导演敢像霍耀良那样,直面社会的黑暗,用极端的方式去表现。你想啊,今天的娱乐圈,什么样的电影火?
能拍个速食剧、抖音短片就能进榜,大家的关注点也都停留在了这个快餐式消费上。曾几何时,我们的电影可以看见导演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可以看到电影背后隐藏的丰富思想,今天的电影,能看到什么?大部分的创作,连思考的空间都没有。霍耀良的离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电影,已经在渐渐丢失它的灵魂。
霍耀良的离开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极速消费的文化?快速的生活节奏,快速的消费观念,甚至连艺术,也变得快速消费。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等待一部作品慢慢酝酿,越来越少有人愿意为了艺术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曾几何时,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还能够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和共鸣,可如今,我们只关心卖不卖座,而对于电影背后的精神和价值,似乎越来越不敏感。
所以说,霍耀良走了,香港电影丢了一位真正敢说真话的导演。虽说他活得很硬朗,但他给我们的启示,给我们的警醒,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不是简单的影视娱乐,而是一场关于社会、关于人性、关于时代的深刻对话。至于今天的我们,能不能继续维系那份属于电影的纯粹,我真的不知道了。反正,霍耀良离开了,我只能默默地希望,某一天,香港电影或者整个电影圈,能再迎来一个像他一样不走寻常路的导演。
也许,到时候,我们能再次体验那种赤裸裸的震撼,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电影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不管怎么样,霍耀良的离世,必定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那个时代的硬核导演是真的走了。至于下一个,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