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曾翔用拖把写字,听听他是怎么解释的

七陆书法 2025-04-09 15:51:30

曾翔用拖把写字的视频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调侃这是“行为艺术”,也有人质疑这还算不算书法。但事实上,书写工具从来就不局限于毛笔和宣纸,古人早就尝试过各种材料写字,而曾翔的探索恰恰延续了这一传统。

从甲骨文到金石碑刻,从竹简到绢帛,中国书法的载体一直在演变。怀素用芭蕉叶练字,张旭醉后以头发蘸墨挥毫——古人从未被工具束缚,而是不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曾翔用拖把写字,不过是这一探索精神的当代延续。

在曾翔的《心经》个展中,观众能看到各种非传统的书写工具:树枝、木板、复合材料、甚至金属片。这些材料赋予了书法新的质感和视觉冲击力,打破了“唯毛笔论”的局限。曾翔曾说,他很久没用毛笔写字了,因为工具只是媒介,真正的书法在于线条的生命力和书写者的精神表达。

用拖把写字看似离经叛道,但仔细想想,工具从来不是书法的核心,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曾翔的拖把书法,本质上是对传统“以物代笔”思维的现代演绎。

对于为何选择拖把,曾翔的解释很实际:写巨幅书法时,传统大毛笔造价高昂,制作周期长,且往往只能用一次,极为浪费。而拖把价格低廉,容易获取,蓄墨量又大,蘸一次墨可连续书写多字,让创作过程更加流畅。这种实用主义的考量,反而让他的作品更具即兴感和力量感。

有人质疑拖把写字的“笔法”问题,认为它无法表现毛笔的提按顿挫。但曾翔的作品证明,工具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拖写的线条粗犷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书法并非只有一种标准,不同的工具会催生不同的艺术语言。

从艺术史角度看,工具的革新往往推动艺术的发展。西方绘画从蛋彩到油画,从画笔到喷枪,材料的变化催生了新的风格。书法亦然,曾翔的尝试并非颠覆传统,而是拓展书法的可能性,工具的突破往往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曾翔的探索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书法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拖把可以写字,那刷子、海绵、甚至手指是否也能成为书法工具?事实上,当代书法早已不再拘泥于笔墨纸砚,而是更注重书写行为本身的意义。工具只是手段,艺术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创造力。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创新。保守者认为书法必须恪守古法,工具、材料、笔法都不能偏离传统。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变化,如果书法永远停留在摹古阶段,那它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而非鲜活的艺术形式。

曾翔的拖把书法,或许正是对当代书法困境的一种回应。在键盘时代,毛笔书写已不再是日常,书法如何保持生命力?或许答案正是打破工具的限制,让书写回归最本质的表达——无论用毛笔、树枝,还是拖把,只要心中有法,手中有力,便是书法。

回看历史,每一次书法变革都伴随着争议。王铎的“涨墨”曾被讥为“野道”,傅山的“丑书”也遭人诟病,但时间最终证明了他们的价值。曾翔的拖把写字,或许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今天的争议,可能正是未来的经典。

说到底,艺术本无定法。曾翔用拖把写字,不是在亵渎传统,而是在探索书法的另一种可能。正如他所说:“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写什么。”当观众放下成见,或许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比“像不像书法”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艺术的自由与真诚。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5-04-09 18:54

    他应该用翔写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