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一位10岁的女孩,在江边玩水时神秘失踪,原以为是落水,却没有人看见孩子的踪迹,之后警方调查认为可能拐卖的嫌疑更大,并立即展开了调查。
然而更让人气愤的事,在这之后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继父,给他们一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家人仍没放弃,孩子母亲爆料更多细节,直言相信自己的丈夫。
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些人又为什么将矛头指向孩子的继父呢?
意外的失踪
2022年重庆的夏天,10岁的李憬轩结束补习,心情很好,一路小跑着来到继父张小林的轮胎修理店,张小林是个朴实的修车师傅,他和李憬轩的妈妈杨阳重组家庭,还生了一个小儿子。
虽然李憬轩和张小林没有血缘关系,但张小林一直把她当亲生女儿疼爱,八年来,他们关系亲密,情同父女,这种没有血缘的亲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晚上九点多,张小林收工后,带着李憬轩和孩子来到江边散心,夏天夜晚的江边人很多,非常热闹,不少大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玩水降温,看到其他小朋友在水里玩得开心,李憬轩也动心了,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慢慢走进江水里。
夏夜江边的景象让李憬轩十分向往,她跟着其他孩子们的行列体验清凉的江水,感受夏夜的乐趣,清澈的江水很浅,仅仅漫过她的脚踝。
继父张小林则坐在岸边光溜溜的水泥地上,视线跟随着孩子们嬉戏玩闹的身影,他同时和附近的几位家长轻松地聊天,谈论着孩子们的趣事,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构成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一个转身,女儿消失无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小林三岁的儿子突然开始大哭,张小林赶忙站起来去安慰他,仅仅过了很短的时间,也就一两分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小林安抚好儿子,再次把目光投向江边时,却发现原本在那里的李憬轩已经消失不见了踪影,他一下子慌了神,江边空无一人,只有江水依旧在缓缓流动,这让张小林的心里更加焦急。
起初,他以为女儿已经安全回到岸边,并未多想,但是经过仔细搜寻,他并没有在岸上发现女儿的身影,一种不好的感觉瞬间涌上他的心头,他开始大声呼喊女儿的名字,沿着江边来回奔跑,焦急地寻找着,然而始终没有找到李憬轩的踪迹,他的心越来越慌乱。
女儿究竟去了哪里?这个疑问如同巨石压在他的胸口,察觉事情不妙,张小林马上打了110报警电话,警察和蓝天救援队很快到达,开始仔细搜寻。
潜水员下水,认真查找江中的每一个地方,救援人员拿着专业设备,在江边来回搜索,不放过任何线索,警犬也加入了,它们努力闻着,希望能找到李憬轩留下的气味。
尽管他们花了几个小时仔细寻找,但仍然没有进展,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都没得到,李憬轩就像消失了一样,完全找不到踪迹,甚至连她常穿的那双红蜻蜓牌黑色凉鞋,也在搜寻范围内彻底消失,未能发现,整个搜寻行动陷入了僵局,毫无头绪,令人焦虑。
溺水还是拐卖?
大兴场码头附近大桥下的事发地点是水泥地,紧挨着马路,不是沙滩或湿地,这说明落水环境比较特殊,难以想象失足落水的情形。
事发当晚江边非常热闹,人流量很大,如果李憬轩意外落水,周围那么多人按理说应该会注意到,却没有任何人发现。
此外,岸边还有不少钓鱼的人,他们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如果真有人落水,他们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听到,因此,种种迹象表明李憬轩溺水的可能性确实很小。
随着调查的展开,警方和家属逐渐认为李憬轩可能不是意外溺水,而是被人拐走了,事发地点离马路很近,车辆出入方便,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监控摄像头,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
另外,事发当晚人很多,情况比较混乱,这让拐卖者更容易隐藏自己,提高作案成功的可能性。这些因素都让拐卖的可能性增大。
经过调查,重庆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侦分队决定正式受理这起案件,他们认定这是一起“拐卖失踪案”,意味受害者可能被拐走,并且下落不明,这是对此案性质的最终定义,警方将以此展开深入调查。
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杨阳和张小林因为女儿的失踪,生活彻底被打乱,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杨阳几乎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女儿的突然消失让她精神几近崩溃。
为了全心全意寻找女儿,杨阳不得不关闭了赖以生存的轮胎修理店,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场艰辛的寻女行动中,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她希望奇迹出现,哪怕大海捞针,也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把女儿带回家,让她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杨阳和张小林都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找到女儿。
为了找到李憬轩,他们印了很多寻人启事,启事上详细地写着李憬轩的样子、特点,还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拿着这些寻人启事,把重庆的大街小巷都走遍了,在每个地方都贴上了启事,希望有人能提供线索,他们努力覆盖每一个可能的角落,不放过任何机会。
微弱的光芒与无尽的黑暗
杨阳除了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还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寻找女儿,她在抖音、小红书、微博、豆瓣等多个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发布了大量寻人信息,希望借助网络扩大搜索范围。
她不停地在网上发布女儿的信息,详细描述女儿的特征:杨阳是河南新乡人,女儿李憬轩出生于2012年7月20日,2022年7月15日在重庆市南岸区大兴场码头走失,走失时穿着蓝色连衣裙,梳着马尾辫,脚上穿着红蜻蜓牌的黑色凉鞋。
杨阳还特别强调了女儿的身体特征:头顶正中间有个黑痣,左边肩胛骨后面有个指甲盖大小的肉色胎记,她还提到,女儿特别喜欢画画。
寻女期间,杨阳也遇到不少虚假信息,大多都是骗局, 一些人声称知道李憬轩的下落,要求杨阳先支付2000元,由于非常着急,杨阳立刻转账,结果对方收款后就消失了。
这些骗局不仅让她损失了钱财,更让她备受打击,精神上非常痛苦,这些欺骗行为加剧了她的焦虑和绝望,让她原本就疲惫的心更加难以承受。
二次伤害的利刃
随着寻女消息的扩散,很多网友开始关心李憬轩失踪的事情,但是,在大家关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情况,有些网友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寻找孩子本身,而是注意到女孩和父亲的姓不一样,开始怀疑继父张小林。
更过分的是,有些人恶意猜测,觉得是继父故意让孩子失踪的,这样的说法非常不负责任,容易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帮助寻找孩子,而不是传播不实的谣言。
有些人怀疑杨阳一家是在故意制造话题,为了增加点击量和关注度,以此来获得大家的同情和帮助,这些负面的评论就像锋利的刀子一样,狠狠地刺伤了杨阳一家本就脆弱的心灵,让他们的伤口更加疼痛,这些质疑的声音,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原本就面临困境的一家人感到更加无助和绝望。
“清白的人自然是清白的!我丈夫对憬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全家人的感情都很好,他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杨阳非常无奈地回复那些质疑的声音,“我比任何人都期盼这件事情不是真的!但是它已经发生,所以恳请大家不要再伤害我了。”
网络上的恶意攻击让杨阳一家无论身心都感到十分疲惫,他们不仅要忍受失去女儿的巨大伤痛,还要面对来自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恶意言论,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打击非常大,网络暴力更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希望大家可以停止对他们的攻击。
虽然网络上的信息很杂乱,但是有很多热心人一直在帮助杨阳一家,他们积极转发寻人启事,分享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并且鼓励杨阳不要灰心,这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给杨阳带来了温暖和支持,让她在绝望的时候感到一丝安慰。
正是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杨阳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女儿,日子一天天流逝,距离李憬轩失踪已经超过一年,杨阳还在不停地更新社交媒体,发布女儿的相关消息,盼望着有一天李憬轩能够看到,让她知道妈妈始终在等待着她。
女儿究竟身在何处?天气变冷,不知道她有没有足够的衣物保暖,妈妈的心如刀绞一般痛苦,这既是杨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也代表了所有失踪儿童父母共同的期盼和伤痛。
李憬轩失踪这件事,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伤痛,也提醒我们社会上还有很多安全问题,以及网络舆论有时候会变得很复杂,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更应该想一想,怎么引导网上的讨论,避免对已经受到伤害的人和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这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