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看三国题材的影视剧时,常常会听到剧中那些大将们自报家门哦。就好比会听到有人大声说道:“吾乃燕人张翼德”,又或者是“常山赵子龙”这样的话语呢。
就连小姜维在初次登场的时候,都口称自己是“天水姜伯约”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关羽在很多时候,从来都不会主动去说出自己的“家门”呢?就算是在临阵迎敌那种非常关键的时刻,他也仅仅只是说上一句“关某”就完事儿了,这到底是为啥?
自报家门
在三国题材相关的影视剧当中也好,三国小说里面也罢,只要出现两军大将即将展开交锋的这种场景,往往都会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双方大将在动手之前,必定是要先清清楚楚地亮明自己的身份才行。
就拿曹操南下进攻刘备那次来说吧,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赵云挺身而出,上演了一场极为英勇的壮举呢。他就这么单枪匹马地朝着曹军冲了过去,完全是孤身一人闯进了曹军那密密麻麻的阵营之中。一番拼杀之后,竟然成功地把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给救了出来呢。
在那个时候,曹操瞧见了一员极其勇猛的将领,那猛将的风采和气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曹操。曹操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当下就赶忙吩咐手下的士兵们,让他们可千万不能下杀手去伤害这名猛将,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一定要把这人给活捉了才行呢。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云那可是极为勇猛啊。只见曹军蜂拥而上,一批又一批地朝着赵云冲过去,可结果呢,竟然根本就拿他没办法,丝毫也撼动不了他。就这样,到最后赵云居然还成功地从曹军的围堵之下逃脱,跑掉了。
就在这个时候,曹洪一路追赶了上来,随后他便大声地呼喊着说道:“前面那位好汉,不知可否留下您的姓名呢?”
就在这时,赵云提高了嗓音大声回应道:“我就是常山的赵子龙!”
在后来的某个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孙尚香企图把阿斗偷偷带走,情况十分危急呢。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站了出来,他为了阻拦孙尚香的这一行为,当即自报家门,清清楚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这一举动可把孙吴的那些人给吓得够呛,他们一下子就慌了神,赶忙放下了阿斗,然后灰溜溜地逃回了东吴。
在后续展开的多次征战过程当中,赵云有一个举动那可是经常出现呢。啥举动呢?就是他会无数次地自报家门。您可别小瞧了这自报家门的举动,它可有大用处啦,每次这么做,往往都能起到震慑敌军的效果呢,而且还不是偶尔奏效,是关键时候真的特别有用。
张飞曾有过两次自报家门的情况。
或许会有人看到此处后觉得难以置信,就张飞那大大咧咧的性子,怎么自报家门的情况仅仅只有两次呢?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毕竟以我们对张飞性格的常规印象来说,感觉他应该是那种很容易就大声报出自己名号的人呢,可实际上却只有两次自报家门的情况,确实挺让人疑惑的。
咱们来瞧瞧他到底经历了些啥事儿,最终才做出了“闭嘴”这样的选择呢?
在长坂坡那场激烈的战事当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他第一次对外说出自己的名号,是发生在替赵云进行断后的时候。当时赵云身处长坂坡,面临诸多状况,而他挺身而出,担起了为赵云断后的重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里,他第一次报出了自己的家门呢。
只见赵云报出自己的家门后,那场面别提多风光了。这时候,有个人瞧见了,心里就琢磨着,人家赵云这么弄挺有气势啊,我也得来一下子。于是呢,他就朝着曹军那边扯开嗓子大喊道:“燕人张翼德在此呢,你们这些不怕死的就尽管过来吧!”说这话的人正是他。
只听这猛地一声大喝传来,曹军顿时就乱了阵脚。那些士兵们一下子都慌了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贸然往前冲了。就因为这一乱,大好的战机就这么给耽误了,原本可能有的优势也在这片刻的慌乱中丧失掉啦。
话说马超可是出身豪门世家,面对某人的时候,那是丝毫不留情面,一点也不惯着对方呢。只见马超当即就开口大骂道:“哼,我可是来自公卿世家,身份何等尊贵,又怎么可能会去认识那种乡野村夫!”
从所经历的种种情况来看,大家得知道,并不是每一次进行“自报家门”这种做法都能起到什么作用的哦。有时候呢,你这边刚自报完家门,那边可能就会遭遇别人毫不客气地回怼,怼得你,一下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完全就是无言以对的那种状况呢。
要知道,张飞曾经有过第二次报家门却碰了钉子、遭遇尴尬的情况呢。打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报过家门啦。
关羽难道也会有这样的担心吗?
出身不同
要是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那咱们不妨就从“刘关张”三人的出身开始去了解一下,说不定这样就能稍微知道点儿其中的门道呢。
首先来说说大哥刘备吧,他可是有着不一般的身份呢,是刘姓宗室的后人。
要知道,这人从小其实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可为啥后来日子过得比较贫苦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推恩令”了。就是因为“推恩令”的施行,使得情况发生了变化,进而让这人的日子变得贫苦起来啦。
在黄巾起义发生之后,刘备就投身到了朝廷的军队当中。在军队里,他凭借自身的本事和努力可是立下了不少战功呢。而且,他还有着“皇叔”这样特殊的身份。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就凭着这“皇叔”的名号,当他自报家门的时候,一般人可都不敢轻易去回怼他,毕竟这身份摆在那儿,还是挺有分量的呢。
我们并不清楚张飞具体的出身情况,而且呢,他这个人在大家的印象里是比较粗鲁的。怎么个粗鲁法呢?就是行事作风比较豪放、直接,没那么多讲究和细致的做派。甚至,乍一看上去,还会让人感觉他好像是那种没怎么读过书、没什么学识的“市井之徒”呢,不过这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观感啦。
话说在桃园三结义那个时候,刘备偶然间碰到了关羽。这一碰上呢,刘备觉得和关羽挺投缘,当下就热情地邀请关羽,说要和他一块儿去张飞所在的“庄上”坐一坐,唠唠嗑啥的。
大家知道吗,刘备啊,他在老家也就仅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屋子而已,条件可以说是相当简陋啦。再看关羽呢,他甚至连个属于自己的家都没有,居无定所的。不过呢,这张飞就不一样啦,他可是拥有一座“庄子”呢,和刘备、关羽的情况形成了挺鲜明的对比。
话说当时有三个人,他们一见面就感觉特别投缘,就好像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心里都萌生出了想要结拜为兄弟的想法。这时候,张飞站了出来,只见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大大咧咧地说道:“嘿!我家,还有一座桃园呢,那地方宽敞又清净,正适合咱们去那儿结拜,走呗,都跟我走!”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张飞在早年的时候呢,是靠着从事屠夫这个行当来营生的哦。在燕地那个地方,他混得可并不差劲呢。而且,他本身身体特别强壮,武艺那更是十分超群,就凭这些条件,他起码也能算得上是一个豪绅啦。
再来说说赵云,他,原本出身于常山的一个儒家世家呢。等到他长大成人之后,他的父母可上心啦,专门为他请来了那些在武艺方面非常有名望的名师高人,就是想让这些高手们能全心全意地教导赵云学习武艺。
在天下陷入大乱的局势之后,有这么一个人,他呢,就带领着常山当地兴起的起义军队伍,毅然决然地投奔到了公孙瓒那边,从此便踏上了那条谋求建功立业的漫长道路啦。
之前赵云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前提,在长坂坡的时候,他才会豪情万丈地大喊道:“吾乃常山赵子龙!”
当下的大学生啊,要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那在招聘会上可就有底气了,能大声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我是某某大学毕业的。”
要是所读的大学实在没什么能说得出口的地方,那往往就会尽量少去提及它,甚至干脆就不提了。
关羽很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话说他在年少的时候,是在河东解县那个地方呢。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儿,他把一名豪绅给杀了。这事儿可闹大了,官府随后就对他发出了通缉令。没办法,他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只能开始四处逃亡啦。就这样,这一路逃亡下来,到如今都已经过去五六年的时间咯。
他由于害怕被官兵追杀,没办法就把自己原来的姓名给改了。从那之后呢,他也没个正儿八经的职业可以从事,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嘛,所以生活过得挺贫困的,常常为了生计发愁呢。
在那之后,天下陷入了一片大乱的局势当中。面对这样动荡不安的局面,他思索再三,最终做出了加入起义军的决定。其实啊,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正是因为最初加入起义军只是出于这样较为简单、现实的目的,所以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他都从不主动报出自己的家门来历的原因所在啦。
在《水浒传》这部名著里啊,大家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呢。就拿武松来说吧,从来都没见到过他会自称是“阳谷县武松”。还有林冲呢,他也是不愿意把自己称作“沧州林冲”的哦。
关羽的一生,有一段在河东的经历,而这段日子,或许称得上是他这辈子难以抹去的耻辱呢。
他的出身其实是比较普通的,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不过呢,在之后的发展进程当中,他的表现那可是相当出色的,和刘、张、赵这三个人比起来,可丝毫不逊色呢,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很不错,完全能和他们几个并肩而立。
其先是凭借着“温酒斩华雄”这场战役而一举成名,自此之后,便被天下诸多英雄豪杰所知晓啦。
在那之后,刘备选择向袁绍投降了。而有这么一个人,他凭借着自身那忠肝义胆的优秀品质,成功获得了曹操的器重,这里所说的他,就是和刘备有着一定关联的那个人呢。
曹操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他凭借着自身的勇猛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说那一回吧,在战场上他可是毫不含糊,面对敌方的大将颜良,他奋勇出击,直接就将颜良给斩杀了。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又成功破除了白马之围呢。就因为这一系列了不起的战绩,他一下子就成了曹操跟前的红人啦。曹操对他那叫一个看重,又是赏赐给他珍贵无比的赤兔马,又是封他为汉寿亭侯,这待遇,在当时可真的是相当高啦。
在关羽获得了正规的“封号”之后,往后的日子里呢,他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称是“汉寿亭侯关某”哦。要是碰到那种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的场面,他就干脆直接自称“关某”啦。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是不是太夸张啦?关羽究竟干了些啥,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避讳圣名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又有了“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
打这之后,关羽的名号那可真是威震天下。名气大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他只要简简单单说上一句“关某”,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分量,那可比加上任何其他的前缀都要管用得多呢,足以让所有人都知晓是他关羽本人了。
要是仅仅只是这样的情况,那是绝对不可能得到后世之人给出的“盛赞”的。
关羽在经历一番波折后重新回到了刘备身边,从这之后,他便肩负起了极为重要的职责——镇守荆州。荆州乃是战略要地,关羽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于是全心全意地担当起了这份镇守之责,守护着这片对刘备集团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
起初的时候,刘备做出了一个安排,他带着庞统一同前往川地。而把关羽、诸葛亮以及赵云等这些重要的人物都留在了原来的地方驻守着,要知道,这里可是他们极为重要的大本营,不容有失,所以才留下这么多得力之人来镇守呢。
庞统不幸离世之后,刘备集团想要顺利夺下益州,这时候诸葛亮就和赵云等一干人等一同前往川地了,如此一来呢,就只剩下关羽独自一人留在原地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众人都聚集在汉中这个地方,然后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夺之战,那可真的是打得难解难分,双方拼得你死我活的。就这样一直持续争斗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呢,才算是好不容易、很勉强地把汉中给夺下来啦。
按照刘备他们所制定的计划来看,对于关羽在荆州这边呢,并没有要求他非得去干出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情来。只要关羽能稳稳地守住荆州这块地方,那便达到要求啦,就是这么个情况。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候,荆州可是遭到了孙曹联军的猛烈进攻呢。这情况可不得了,形势变得极为危急,整个荆州都处在一种十分严峻的局势之下。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是,关羽不但成功守住了荆州,而且还主动发起了襄樊大战呢。在这场大战当中,关羽可谓是战绩斐然,由他所率领的军队把曹军打得是落花流水,尤其是由禁所率领的那支曹军队伍,更是在这场战役里被关羽打得大败而归。
你知道吗?要是能给他调配足够多的兵力,他可厉害着呢,就算没有刘备和诸葛亮在一旁协助,他凭借自身的能力就完全有本事直接把中原地带给统一起来。
在那个时候,江淮地区的老百姓们纷纷把“关羽”当作心目中最为尊崇的对象呢。而且,就连那些活跃在绿林之中的好汉们,也都纷纷朝着荆州的方向涌去,他们内心都怀着一个热切的愿望,那就是能够拜入关羽的旗下,成为其麾下的一员呢。
大家知道吗,关羽当时所处的情况是这样的,只要他自己有那个意愿想要称王的话,那么凭借他在荆州的势力和地位,他随时都能够在荆州宣布“自立为王”。
就算已经具备了称王的各种条件,关羽那忠肝义胆的品性也始终未变,他压根就从来没有产生过“叛反”这样的念头呢。
蜀军在汉中的战事使得自身消耗极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能够调去支援荆州了。而关羽当时正身处荆州,由于缺乏后续援兵的有力支持,最终中了敌人的计谋,无奈只能败走麦城。
当他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之时,其实是存在着一个选择的,那就是向东吴投降。要知道,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下,投降东吴或许能保得一时的安稳。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条看似可以保命的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心中秉持着那份无比珍贵的忠肝义胆。为了这份忠义,他毫不畏惧,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悍然赴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忠义的坚守。
在他离世之后,孙权压根就没那个胆量去处置他的尸首呢。孙权心里头估计也犯嘀咕,不知道该拿这尸首怎么办才好。于是呢,就赶忙把这尸首给送到曹操那边去了,好像是想把这个烫手山芋赶紧扔出去,让曹操去头疼怎么处理这事儿呢。
话说曹操瞧见了这位曾经与自己交情匪浅的好友的尸首,当下就悲痛万分,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哭罢之后,曹操下令,要以“诸侯”规格的葬礼来好好安葬这位故去的友人,让他能够走得风风光光,也算是全了二人往昔的那份情谊。
虽然他在三国时期就已经离世了,但是他那忠肝义胆的种种行为,一直以来都深深地被后世之人牢记在心里。而且呢,就连皇室也对他的这些事迹进行宣扬推广,让更多的人知晓他的这份忠义之举呢。
特别要提到的是,自唐朝往后,关羽所获的谥号不断增加呢。先是在宋朝的时候,被追封为忠惠公;之后呢,又有了新的封号,叫做崇宁真君;再往后到了元朝,更是被尊封为齐天护国大将军啦。
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关羽的封号变得越来越夸张了。这其中呢,有可能是受到了当时小说的影响哦。要知道,那时候小说挺盛行的,里面对于关羽的一些描述、刻画之类的,说不定就让人们对关羽更加推崇了,进而使得他的封号不断发生变化。当然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统治阶层为了宣传“忠孝”的理念。在古代,统治阶层很重视对百姓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忠孝”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呢,他们觉得关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很符合“忠孝”的要求,所以就通过不断抬高关羽的封号这种方式,来达到宣传“忠孝”的目的啦。
就拿万历时期来说吧,那时有“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样的称呼。还有光绪时期呢,出现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样的称谓……
古时有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自报家门,它其实就是古人用来达到震慑敌军的目的,同时呢,还能起到提升己方士气的作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罢了。所以呢,对于这种自报家门的事儿,咱们可没必要太把它当回事儿,就这么个情况啦。
关羽身上所展现出的“忠肝义胆”以及“不甘平庸”的精神,着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那种对主公的忠诚,对正义之事的坚定守护,充分体现了“忠肝义胆”的特质。而他不甘于碌碌无为,始终怀揣着远大抱负,努力在那个时代闯出一番作为,这种“不甘平庸”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好好去借鉴、去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