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在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哪怕是一次点击都可以被后台当做一条数据收集起来。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浏览淘宝时主页会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刷短视频平台时会根据你的点赞,推荐更多类似风格的视频等等。
我们在享受大数据为我们带来更加便利生活的同时,却也要小心大数据带来的风险与危机。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网络数据的陷阱中,无法自拔,更有甚者,可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网络红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又一个新奇好玩的视频让人目不暇接。但网络领域过快的发展往往会导致因制度滞后而出现的监管盲区,所以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行为的进行收集与监管,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大数据“扫黄”主要是利用网络数据监管,通过对特定时间、地点、转账金额等几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收集分类,进而对有可能“涉黄”的目标人群进行标记,必要时候会重点排查。
1、时间: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期间,是大数据“扫黄”进行重点排查的时段。网络监察人员会对此时段账号有高频转账行为的人员进行标记。
2、地点:若账号的收款或转账地点常为高档酒店或住宅小区附近,或是如酒吧、洗浴中心、夜店等娱乐场所,又符合上述收款时间常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间的账号所有者,也会被大数据标记为特殊关注对象。
3、金额:转账金额特殊,账单内交易收款或转账常为398、698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金额。
一个微信账号或收款账户,若同时符合以上几点特征,就很可能已经被大数据盯上,并且被标记为重点关注人群了。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利用数据监控进行“扫黄”呢?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打击下,涉黄违法犯罪数量大大减少,针对淫秽色情信息网上传播新途径新形式,国家也推出大数据扫黄的专项行动,加强监管,整治不良之风。
大数据“扫黄”无疑是当今网络时代最有效惩治违法犯罪的手段之一。2020年,全国处置色情低俗等不良信息1018万余条,查缴非法有害少儿类出版物31万余件、非法报刊52万余件、侵权盗版出版物740万余件。
2019年青岛“11·27”涉嫌贩卖Y秽物品牟利案,就是警方根据工作中的线索展开侦查工作。经查该涉案软件聚合了200余个淫秽色情直播平台,注册会员达200余万人,总访问量达5000余万次,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网络世界的复杂多样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滋生犯罪的土壤,利用微信等平台进行组织卖Y,传播淫秽影像等行为不仅危害社会文化环境,更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隐藏在网络社会的一株毒草。大数据就是通过蛛丝马迹帮助执法人员找到并彻底挖出这株毒草,还给群众一片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
大数据“扫黄”从根本上来说不仅保证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还保证了未成年人及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若不对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本上加以遏制,对“涉黄影音”“色情直播”等现象严厉打击,就会有更多的衍生情况出现,造成更加难以挽回的后果。
三、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涉黄”看了这么多,可能你会产生一些顾虑,会不会我们在平时正常的网络冲浪过程中,因为某一行为就不小心被大数据捕捉到,进而被标记为特殊人群?触犯到了“涉黄”的红线了呢?
首先,大数据的监管不会因为你的行为触犯到了以上任意一条就对你进行标记关注,如果你是浏览正常的网站或是进行平常的网络冲浪就更不用担心了。大数据监管是十分严谨的,不会出现“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的现象。其次,大数据排查只是作为一种前期锁定犯罪的手段,只有拥有确凿的证据时,执法人员才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抓捕。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只要我们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去触碰法律红线,正常的网络冲浪行为是不用担心被“大数据扫黄”波及的。大数据是为清朗网络空间筑起的一道屏障,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保证了我们群众的基本利益。
对于大数据“扫黄”您有什么观点或者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动动手,关注我们的账号,时下热点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