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什么?

君昊看看生活 2025-04-15 10:44:40

成语“司空见惯”,大家都知道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但“司空”是什么?可能不一定大家都知道。

成语“司空见惯”出自唐代“诗豪”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此诗的产生孟棨《本事诗·情感》有详细记载:刘禹锡被罢苏州刺史,回到长安担任主客郎中和集贤学士的官职。那位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著名诗人李绅,久仰刘禹锡的大名,很崇拜他,有次把刘禹锡邀请到府第中喝酒,山珍海味摆满了一桌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绅命一个漂亮歌妓即席演唱歌曲,没料想这位歌喉婉转,姿态曼妙的俏人儿,弄得刘禹锡为之倾倒。于是刘禹锡借着酒兴即席写出了《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杜韦娘是唐代著名的歌女,后来教坊中就用作曲名,并不是这位漂亮歌妓就叫杜韦娘。前两句是形容这位漂亮歌妓的装扮。后两句的意思是李绅您这位司空(李绅时任司空),早已见惯了这种繁华旖旎的歌舞场,可是这位漂亮歌妓却让我一见钟情。虽然我一见钟情,她却不是我的,而是司空您的,所以我这个前任苏州刺史只有思之断肠啊。李绅本来就对刘禹锡很崇拜,是刘禹锡的铁杆粉丝,一听此诗,哈哈大笑,当场就把漂亮姑娘拱手相赠,送给了刘禹锡。

司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之一,其职责和地位随朝代演变有所变化:

1. 西周时期

司空属“”三公”之一(司徒、司马、司空),主管土木工程、水利建设及手工业。《周礼》记载其职责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涉及土地管理、城池修建、道路开凿等。

2. 秦汉时期

秦代设“”少府”分管工程,司空职能弱化。 西汉初改称“御史大夫”,汉成帝时恢复“司空”,与司徒、司马并列为三公,象征地位崇高,但实权逐渐被尚书台取代。

3. 东汉至魏晋

司空明确作为三公之一,名义上“掌水土事”,但实际工程事务由将作大匠等负责。成为荣誉头衔,常授予重臣或外戚,如曹操曾任司空。

4. 隋唐以后

隋代“工部”取代司空职能,负责全国工程。唐代司空为“三师”之一(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虚衔,无实权,用于加封元老重臣。宋代沿用唐制,司空作为荣誉官职,明清时期逐渐淡出。

司空从西周的实际职能部门,逐渐演变为象征性的尊贵头衔,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从实职到虚衔的变迁逻辑。历史上李泌、韩愈等名臣也曾被授予司空衔。

0 阅读:30

君昊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