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为全球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各环节加速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企业数量加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岗位需求的激增。为系统化地解决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面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境,中国氢能联盟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打造氢能职业人才培训项目,今年6月1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及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指导下正式揭牌,标志着该项目将加速完成氢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人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面对氢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行业紧缺的?人才的缺口有多大?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发展紧密协同?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氢能联盟邀请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肖晨江,通过深入采访,为我们答疑解惑。
人才供应滞后
无法满足产业链庞大的人才需求

根据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1年共注册691家氢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39.6%,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2022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虽有减少,但依然保持600家以上,2023年共注册670家氢能相关企业,同比增加11.5%。截至2024年10月29日,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总量已超过4000家。
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岗位的需求激增。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高端技术人才紧缺、专业能力不足、企业引才难以及教育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
肖晨江在采访中表示,当前氢能人才的供应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氢能人才供不应求,一方面人才培养需要一定周期,各大院校较少开设直接相关的专业,人才供应滞后,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另一方面行业的从业门槛并不低,同时还需复合型人才。当前氢能领域人才主要来自化学工程与工艺(含电化学、燃料电池专业等三级学科)和机械工程类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而实际上,目前除了传统的结构工程师、热系统工程师及电气工程师可以从整车或新能源行业转到氢能领域外,其他领域专业人才要适应氢能技术需求,基本都需要二次培养;此外企业自身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困难,氢能系统的运行、检测维护、检验分析、电池装配与维护、安全监管等工作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完成,产业增速与人才缺口之间的矛盾凸显。
中国氢能人才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缺口有多大?当前尚没有精准的模型或统计给出准确的数字,但企业数量的增加和招聘规模的扩大都是人才需求增长的实际证明。“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为全球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肖晨江表示。
面对困难、瓶颈
做「破局者」和「先行者」
氢能作为新型交叉学科,综合性较强,涉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一级学科。
氢能产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肖晨江在采访时回答道:“中国氢能产业的人才缺口较大,急需具备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氢能制储运、燃料电池系统、氢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此外,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氢能系统运维等。”
在谈到目前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瓶颈时,肖晨江表示,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开发出一套具有系统性、可复制性的解决方案,是应对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人才匮乏挑战行之有效的方法。他指出,目前氢能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瓶颈主要包括:高校教育体系缺乏相关专业的设置,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企业不愿意或难以沉淀培养人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程。“
以企业为例,很多企业不愿或难以沉淀培养人才。一方面,氢能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导致中小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投入意愿低;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受政策补贴及行业前景利好的驱动,很多企业蜂拥而至,企业之间高薪挖角频繁,人才的流动与培养呈现失序状态,导致企业无法沉淀培养人才。”

图丨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设计
而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在启动前就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将采取各项具体措施以克服这些瓶颈:
推动在常熟设立氢能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搭建氢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平台;
支持建立氢能职业教育人才测评体系,设计一套完善的教学测评体系;
支持建立面向碳中和的氢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开发氢能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氢能职业教育教学基地和实验室;
支持建立氢能燃料电池专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开发针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大纲;
支持建立氢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及在职员工培训体系,设计氢燃料电池基础原理教学系统。
建好氢能人才「蓄水池」
凝聚人才建设「源动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启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常熟高新区管委会和中国氢能联盟合作开展。集合诸多力量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将如何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来“浇灌”人才“成长”?这些机构又将在人才发展示范项目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将结合政府、学术机构、企业以及中国氢能联盟的资源优势,共同支持人才培养。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支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学术机构将提供技术支持、课程开发和培训场地;企业将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中国氢能联盟将汇聚行业力量,整合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合作,形成氢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建设合力。这些机构和组织将紧扣厚植人才沃土、以人才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共同目标,在项目中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肖晨江表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紧跟行业发展情况,构建了完整的氢能产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将为氢能产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项目还将推动氢能产业人才的职业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给人才以「浇灌」
「种子」终将蔚然
对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技能培训、产教结合等等,只是方法和手段,推动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项目一直以来的目标。

图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揭牌
肖晨江在采访时表示,UNDP氢能产业人才发展示范项目不仅为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开发出了一套具有系统性、可复制性的方案,还将以长期工作确保所培养人才和开发的培训体系的可持续性。“我们将长期推进氢能职业教育专委会的工作,持续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支持常熟市政府和相关企业继续运营氢能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提供持续的人才培训服务;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继续开设氢能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同时积极联合中国氢能联盟等行业协会组织继续开展氢能产业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趋势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要取得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就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才,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国氢能产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新一轮的向上发展,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发展速度将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会催生出更多数量、更多范围、更多层次的人才需求,迎来氢能产业人才需求的高峰期。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肖晨江谈道:“对未来氢能产业人才,我期望他们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氢能产业的发展,推动氢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氢能产业的社会影响,推动氢能产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多元推动氢能产业人才发展,希望氢能人才们不断奋进,积极投入到氢能事业的建设中来,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