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鹰
俄军不战而退,让乌军兵不血刃地得到了第聂伯河以西的赫尔松部分地区,乌总统泽连斯基激动万分,亲自跑到赫尔松市鼓舞军心,认为乌军进入赫尔松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更将其比作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总之就是给乌军鼓劲儿,认为乌方已经胜利在望,很快就能把俄军赶走了。
但俄国防部最新放出的一则消息,足以让泽连斯基笑容凝固。据环球网报道,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5日公开表示:俄军在攻占巴甫洛夫卡地区的过程中,一共消灭了1400名乌克兰士兵。
(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
趁着乌军的注意力还在赫尔松,俄军反手就在乌东打出了战果,局势反转得确实有点儿快。但这一消息却并不那么让人意外,为什么呢?
第一、毕竟俄军从第聂伯河西岸撤军,并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说得很清楚,撤军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珍惜俄军将士们的生命。
换句话说,如果继续坚守第聂伯河西岸,等着乌军找上门来发起一波波强攻,俄军肯定伤亡惨重。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守不住撤退,还是守到最后守一个“惨胜”,都属于是“不必要的伤亡”。撤军可以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战场上的俄罗斯士兵)
第二、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
苏罗维金绰号“末日将军”,在俄罗斯是毫无疑问的“鹰派”、“主战派”,这一个多月以来,派空天军导弹袭击乌境内基础设施的就是他。
这样一个人突然“软下来”了,不觉得不对劲儿吗?另外,苏罗维金撤军,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说苏罗维金做得对,俄军撤得好。
(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
卡德罗夫何许人也?一个普京的忠实“迷弟”,自称可以为普京去死,这次打仗,卡德罗夫把自己的成年未成年子女都送上了战场,一副全家上阵,要跟乌军拼了的架势。以前俄军前线失利,卡德罗夫把那些个不够强硬的将军骂得狗血淋头,气得要辞职。现在俄军不战而退,卡德罗夫反而站出来叫好,这难道不奇怪吗?
泽连斯基一开始也很谨慎,还特意告诫乌军“敌人不会给我们送礼物”。可随着乌特种部队一批批进驻,泽连斯基放心了,宣扬胜利的姿态也越来越高调。
(泽连斯基视察赫尔松)
当然,或许即便意识到也晚了。因为俄军的速度太快了,前脚刚从赫尔松撤退,不过两三天时间,针对顿巴斯方向的攻势就开始了。
在顿涅茨克方向,13日当天,俄军拿下了顿巴斯战略重镇马奥尔斯克,14日再度告捷,将巴甫洛夫卡收入囊中。与此同时,俄军在卢甘斯克方向的进攻也在继续,而乌军此前将大批兵力投入到了乌南部的赫尔松,立刻被俄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乌军此前在乌东也打下过不错的成绩,曾经趁着俄军没有防备,在哈尔科夫、红利曼和伊久姆等地接连取得胜利。现在反被俄军压制,乌军当然很不服气,掉头回来试图夺回俄军手中的控制点时,又被士气高昂的俄军“猛锤”一顿,只好灰溜溜地离开。这下顿巴斯的乌军指挥官是彻底不知道回去怎么交差了。
(顿巴斯战火纷飞)
个人认为,俄军之所以能在顿巴斯取得战绩,与赫尔松撤退有着密切联系。
毕竟俄军也需要抽调人手。此前投入到顿巴斯的兵力,有不少是前段时间普京下达“局部征兵令”征召来的新兵,他们仅仅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上了战场,很多人还没做好打仗的心理准备,他们的战斗经验和心理素质都不如赫尔松的老兵。
与此同时,由于赫尔松第聂伯河西岸地理位置特殊,乌军三天两头轰炸位于第聂伯河上的桥梁与大坝,尤其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已经修修补补好几次,几乎不能使用。如此一来,位于西岸俄军的补给变得困难了数倍。再不撤退,等到补给线全断,或者乌军炸断新卡霍夫卡大坝,引来一场洪灾,到时候俄军想撤也来不及了。
(完好时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
或许正因如此,苏罗维金想到了这招“以退为进”的办法。赫尔松的俄军经验丰富,撤离西岸之后,在河流的掩护下,防守变得简单许多,而且该地背靠克里米亚,后勤补给的问题也解决了。如此一来,右岸也就用不了太多人手,正好可以抽调回乌东一带。
赫尔松老兵调回乌东地区,与当地新兵汇合,轻而易举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进攻力量。驻守乌东的俄军被乌军压制了这么久,总算扬眉吐气,乘胜追击怎会不积极?而乌东地区的乌军习惯了俄军的踟蹰不前,突然来了一记猛攻,估计他们也被打懵了,回过神来想杀回去,却发现对方早有防备。
(俄军大部队挺进乌克兰)
以前俄军瞪大眼睛防着赫尔松的时候,被乌军在哈尔科夫的突然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此后西方媒体唱衰俄军的论调比至先前高涨了好几倍,几乎没停过。现在俄军属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换成乌军紧盯赫尔松,俄军出其不意,在顿巴斯重创乌军,杀敌不少。
现在乌军的处境开始不妙了。俄军从赫尔松第聂伯河西岸撤离后,丢了个“烫手山芋”给乌军,乌军要想守住西岸,就必须派大批人手驻扎,在后勤上也要花大力气。
(赫尔松地图)
如果乌军想要渡河追击俄军,那就会面临和当初俄军一模一样的处境,一边担心补给中断,一方面还要想办法弥补地理位置上的不利,社交媒体上有视频显示,乌军想要乘坐快艇渡河夺取滩头,结果还没上岸就被俄军火力重创,损失20多人,“渡河行动”自然也宣告失败。
乌军想要攻占第聂伯河以东,已经极为困难,另一边,还要面临乌东俄军的强大压力,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正在形成。如果乌军再不赶快想想办法,任由这样的局势持续下去的话,乌军的失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应该是真的,我看了好多人发这个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