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潜艇太彪悍,外壳被螺旋桨切成布条状,竟十多天没沉安全返港

小郑郑 2023-01-29 22:45: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U型潜艇和著名的“狼群”战术表现非常夺目,与此相比,英国潜艇则逊色得多。但是,有这么一艘英国潜艇,却也击敌无数,不愧是一员海中悍将。然而,再强悍也难防“黑手”。近日,关于这艘潜艇的一张异常“惨烈”的照片曝光,揭开了这艘潜艇与日军对战后,惊险的逃生之旅。

这艘潜艇名为“塔利-霍”号,是英国T级潜艇的第三艘,在1942年12月23日下水。艇长84.28米,排水量1560吨,航速15.5节。在远东战场,“塔利-霍”号曾击沉了日本多艘舰船,包括13艘小帆船、一艘贸易船、一艘水上运输船“木曾川丸”、两艘陆军货船“龙子”号和“大庆丸”6号、一艘辅助潜艇驱逐舰“Cha 2”号、一艘辅助布雷舰“Ma 4”号、一艘内燃机船,还损坏了一艘日本商船“日横丸”号。然而,如此强悍的“塔利-霍”号却差点被一艘日本布雷艇摧毁。

1944年2月14日,“塔利-霍”号在马六甲海峡西口附近,击沉了德军的UIT-23号潜艇。当晚,“塔利-霍”号奉命返回森美兰群岛,乘夜上浮到海面以便给电池充电。这时,瞭望员发现前面有两艘船迎面快速驶来。

“塔利-霍”号天真的以为这两艘船是友方,就立即改变航向,以避免与迅速逼近的舰船相撞。就在朝对方打信号灯的瞬间,这两艘船突然改变方向,直接朝“塔利-霍”号投来深水炸弹。这时,“塔利-霍”号这才发现来者不善。

离得最近的一艘敌舰射出了一枚炮弹,非常惊险的划过“塔利-霍”号的指挥塔。很快,该舰错过“塔利-霍”号,调整方向发动第二次攻击。更糟的是,由于敌舰靠得太近,而且在浅水区域,“塔利-霍”号无法下潜。如果这时下潜,则会给敌舰提供冲撞或纵深冲锋的机会,情形非常险恶。

在黑暗中,“塔利-霍”号转向了一条与敌舰平行的航线。就在敌舰与“塔利-霍”号擦身而过时,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大的撞击声和撕裂声。这时,“塔利-霍”号才确定,敌舰是日本排水量600吨的“鸿”级鱼雷艇。

当敌舰在混乱中消失后,“塔利-霍”号明显朝左侧下倾。艇长判定,“塔利-霍”号还有足够的电力,可以冒险潜水,于是关闭了指挥塔舱门。这时才发现“塔利-霍”号已呈12°角倾斜。

一潜入水中,士兵们就对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除了灯泡和量规表盘被打碎外,“塔利-霍”号似乎还能在海上航行。于是,“塔利-霍”号一直潜在海底躲避敌船。直到2月24日“塔利-霍”号回到潜望镜深度,发现交战的日本鱼雷艇还在右侧6.4公里处寻找目标。于是,“塔利-霍”号又继续潜水12小时,等待天黑才上浮到海面。

当再次浮出水面时,士兵们发现“塔利-霍”号的倾斜程度已增加到15度,左侧压载水舱的顶部竟然全开着,根本无法再用。士兵们只好将燃料、鱼雷等物资转移位置,将“塔利-霍”号的倾斜度降到了4度。

即便已伤痕累累,“塔利-霍”号还是向亭可马里基地返航,直到1944年2月29日抵达。一直到进入干船坞修前检查,才真正看清楚了“塔利-霍”号压载水舱的实际损坏情况。正如照片所示,“塔利-霍”号的左侧压载水舱外壳,像被什么切刀连刀切碎,形似一块块碎猪肉片。此外,还有非常明显、长大的洞。

事后基于在左侧压载水舱看到的一些螺旋桨叶片的磷青铜碎片,推测应该是在与日本鱼雷艇发生巨声碰撞时,被对方的螺旋桨旋搅碎的。战后调查分析,应该是在和日本鱼雷艇发生重撞时发生了连续破坏,“塔利-霍”号左侧的水翼刺穿了日本鱼雷船的船壳,而鱼雷艇的螺旋桨被削掉到几乎只剩下毂了。螺旋桨留在“塔利-霍”号的左侧压载水舱里,在水速作用下,就将压载水舱外壳切成了一片片,像布条一样,竟然这样都没沉。

能在压载水舱被撕碎如此惨烈的情况下,“塔利-霍”号还能下潜10余天,又航行3天后回到基地,也算是“艇坚强”了。所幸的是,“塔利-霍”号从二战中幸存下来。战后,经过改装后,还先后在澳大利亚、苏格兰、加拿大、美国舰队服役,并在1953年参加了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的舰队检阅仪式。

0 阅读:161
评论列表
  • 2023-01-29 23:55

    就是个玻璃瓶子没发动机也能漂到岸边

小郑郑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