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大选进入关键阶段之际,李在明突然宣布辞去职务,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又将在接下来的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入主青瓦台?
近日,韩国“亲华派”代表人物李在明正式辞去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一职。对于李在明的辞职原因,共同民主党方面此前曾作出说明,其目的是避免党内事务分散精力,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总统竞选工作之中。当前,韩国选战局势扑朔迷离,胜负尚未明朗。自尹锡悦总统被罢免后,韩国方面迅速做出决定,将于 6 月 3 日举行新一轮总统大选。距离大选日已不足两个月,时间紧迫,在此背景下,李在明选择辞去党首职务,全力备战总统竞选。

看得出,李在明这次势在必得,他要对韩国总统宝座发起全力冲刺!回顾上一次总统选举,在上一届总统选举中,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以0.73%的微弱差距(得票率48.56%)击败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得票率47.83%),成功当选总统。这一差距仅约25万票,在韩国宪政史上属于极微弱的优势,反映出当时选情的胶着与选民意见的高度分化。
然而,此次选举的形势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前的民调数据显示,李在明的民意支持率约为34%,虽然看着不是很高,但这个数字已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位候选者。如果不发生重大变故的话,李在明几乎会以碾压的优势当选韩国总统。并且李在明也至少表现得拿出了12分的努力,在总统候选人还没确定的情况下,他就直接辞职备选,这明显是想领先在起跑线上。

尽管韩国国内小党派众多,但就当前政治格局而言,总统候选人的主要竞争力量仍集中于两大政党——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与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之间。据统计,共有八位潜在候选人参与角逐,其中包括共同民主党的三位代表人物(含李在明),以及国民力量党的五位实力派人物(含前司法部长韩东勋)。若无重大变故,韩国下一任总统极有可能从这八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形成“八选一”的激烈竞争态势。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有可能被提名为韩国总统候选人的,主要还是集中在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和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当中,一共有8位人选,其中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权宁世、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国会议员安哲秀、首尔市长吴世勋等人,均被视作韩国大选潜在候选人。不出意外的话,韩国新总统最有可能会在他们8人当中产生,8挑1。

国民力量党此次并非全无胜选可能。首先,该党及时与尹锡悦划清界限,有效降低了戒严事件对自身党派的不利影响。其次,作为执政党及韩国重要政治力量,国民力量党具备强大的号召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此前,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在大邱私宅会见了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领导层,这一举动本身即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在尹锡悦已被党内边缘化的背景下,此类会晤的核心议题已明显转向韩国大选布局。这表明,朴槿惠将以“幕后操盘手”身份,通过支持特定派系或发表关键言论影响政局,成为国民力量党阵营的重要政治力量。

虽然当下尚不能确切预知总统候选人的归属,以及韩国总统之位的最终得主,但可以明确的是以下两点。
其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韩国政坛的矛盾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政客之间相互揭露丑闻的情况将屡见不鲜,甚至不排除国民力量党会倾全党之力,针对李在明所涉及的案件向其发难。这与之前在野党与检方联合弹劾尹锡悦的情形如出一辙。而大选结束后,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将对未来五年韩国政局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倘若保守派的尹锡悦下台,左派上台执政,预计将会进一步加强对总统权力的制约,以避免再次出现总统滥用职权的情况。目前,国会中进步派占据多数席位,加之民众呼声高涨,此前文在寅未能完成的宪法修改工作,此次或许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韩国总统本身权力就相对有限,若再进一步削弱其权力,未来无论谁担任总统,在推动政策实施方面都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二,中日韩区域合作或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此前,中日韩三国成功举行了外长会议,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纷繁复杂,以及日韩两国内政均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日韩外长会再度举行,反映出三国对中日韩持续互动的重视、对中日韩合作稳定性的重视。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仍存在诸多阻碍,其中韩国因总统尹锡悦被拘留而面临的外交困境尤为突出。中国当时对于在尹锡悦局势未明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精力推动合作持谨慎态度,以免因韩方内部变动而使努力付诸东流。
当时外交谈判有积极意义但成效有限,而当前形势有积极变化。6月韩国政局稳定后,中日韩区域合作的一大障碍将消除。若李在明或共同民主党成员当选,韩国将更倾向于平衡外交政策,为中日韩合作带来新机遇。从历史经验看,中韩关系或迎改善期。即便正统保守派上台,尹锡悦时期无条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将调整。总之,韩国顺利举行大选对三国区域合作是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