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新一代电池又落后了”,中国在“跑”,韩国在“走”!

虫虫杂谈 2025-04-22 15:26:22

4月22日,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海纳电池公司推出一款新型商用车钠离子电池,25分钟即可充满电。另一方面,韩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实际产品应用的案例。

专家警告称,LG能源解决方案等韩国企业可能正在重蹈在磷酸铁锂(LFP)电池市场被中国夺走主导权的覆辙。在中国,有超过80家企业竞相开发下一代电池,但韩国未能摆脱以三元电池为中心的战略,无法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海纳近日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商用车专用钠离子电池解决方案。其包含4款:适用于短途运输的K150、K210,适用于长途运输的K280、K350。

该款新产品能量密度超过165Wh/kg。考虑到目前商业化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100至130Wh/kg水平,该产品缩小了与LFP电池的性能差距。

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在20到25分钟内充电至100%。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零下45摄氏度也能稳定放电,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也能保证可靠的性能。

海纳是已有商业化经验的企业,曾从去年1月起向江淮汽车的小型电动车"钇为 3"供应过早期版本的钠离子电池。此次从小型电动汽车扩展至商用物流车市场,扩大了产品阵容。

中国已经通过电动两轮车制造商雅迪和汽车制造商江淮获得了配备钠离子电池的两轮车和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经验。宁德时代计划今年推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中国有多达82家公司正在开发钠电池,发展生态系统。

目前,韩国电池企业大多专注于三元锂电池,对钠离子电池的投资尚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出现像中国那样搭载于最终产品的商业化案例。

对此,韩国一位电池行业相关人士表示,“钠电池能量密度低,对于需要长距离行驶的电动汽车来说是不利的,由于韩国没有量产体系,所以单价并不低,韩国企业还停留在材料开发的水平,不可避免地缺乏将其转化为实际电池的意愿。”

成均馆大学纳米科学技术院教授金英俊指出,“就像过去韩国企业只专注于三元电池而对LFP市场反应迟缓一样,钠离子电池也可能走上同样的道路。锂的价格和供需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现在是至少做好技术准备的时候了”。

2 阅读:780

虫虫杂谈

简介:创作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