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赚钱。不是巴菲特,不是索罗斯,而是——数学家吉姆·西蒙斯。

他创建的对冲基金“大奖章”,30年平均年回报率66%。1988年投进去100美元,2018年拿出来是3.987亿美元。
他的公司叫“文艺复兴科技”,外号“华尔街的黑箱”。和所有传统基金不一样,这家公司几乎不雇金融从业者。不看财报,不开电话会议,不听高管演讲。他只信数据,只信代码,只信模型。
他招的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密码专家。很多人连股票都没买过,但他们擅长建模、写代码、清洗数据。他们不懂市场,但他们能预测市场。
西蒙斯的逻辑很简单:市场中有模式,有偏差,有噪声。而数学能发现模式,消除噪声,规避人性。
他曾是冷战时期的密码破译专家,效力于美国最神秘的情报机构。他和团队破解苏联密码的方式,如今被他拿来“破解”市场行为。他说:“这世界上没有随机,只是你没找到模式。”
1978年,他在长岛火车站对面开了间小办公室,取名“Monemetrics”,目标是让数学跑赢人脑。起初交易外汇、期货、国债,不碰股票。股票太多,变量太多,难以建模。
他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有的数据追溯到19世纪。他不在乎因果关系,只看统计相关。他甚至说:“我不关心为什么,只关心它是不是有用。”
上世纪80年代,团队交易主要靠人机结合。有人用模型选出潜力品种,有人靠直觉决定进出场。问题也随之而来:同事鲍姆在1984年重仓美国国债,结果被里根政府增发国债砸穿。他死扛不止损,直接血亏。
西蒙斯意识到:人类是最大风险。他请来老友、数学家詹姆斯·阿克斯,建立纯量化系统。两人推出了“大奖章基金”。但起步并不顺利,盈利困难,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直到1988年,代码破译老战友贝尔勒坎普买下阿克斯的股份,改革系统,开始高频交易。交易频率上来了,盈利也上来了。只要胜率高过50%,系统就能赚钱。
1990年,大奖章基金年化收益率58%。2000年,回报率达到惊人的98.5%,踩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节奏。
这时候西蒙斯做了一个关键决定:全力进攻股票市场。为此,他招来了IBM语音识别部门的彼得·布朗和罗伯特·默瑟。他们做自然语言处理的,分析语义、概率、词语接续关系。西蒙斯要他们拿这套逻辑去分析股市信号。
布朗和默瑟把市场看成一个巨大的语言系统。某个价格出现,下一步更可能是什么?用概率说话。他们构建了一整套全自动股票交易系统,代码行数达到50万行。这套系统问世后,大奖章的表现直接起飞,开始实现西蒙斯的极限梦想——每年80%以上的回报。
2003年,大奖章基金对外关闭,只对内部员工开放。基金规模上限10亿美元,后扩至100亿美元。只允许内部人投,外人一概拒之门外。
他们的成功核心至今无人知道。代码是公司最高机密。所有员工都签署终身保密协议,离职也不能透露半字。
其他基金开始模仿。摩根大通要求投资经理学习Python。华尔街大量招聘物理博士。但没人能复制大奖章。
这是一个自洽的系统。用短期交易捕捉市场微弱偏差,每次只赚一点,但极高的交易频率让这些“小鱼”堆成了“鲸”。
西蒙斯从不迷信直觉,他相信数学。他说:“你能预测天气,就能预测市场。”当然,前提是数据足够多,模型足够准。
可命运并不只讲数学。
1996年,儿子保罗被车撞死。西蒙斯崩溃,埋头工作以逃避伤痛。2003年,他又失去了另一个儿子尼古拉斯。儿子原计划回国开设公益诊所,死于巴厘岛的一次自由潜水事故。
这两个打击,让他将更多财富转向慈善。他成立了“西蒙斯基金会”,投资数学教育、孤独症研究、基础科学探索。他捐出5亿美元给石溪大学,打造全球一流的数学研究中心。
他还在智利建造天文台,观测宇宙诞生时的引力波。他说:“我希望看到宇宙的第一道光。”
2009年,他从文艺复兴科技退休,交棒给布朗和默瑟。公司继续创造神话。
他不是华尔街的赌徒。他是个一生都在解题的数学家。他的题目叫“市场”。而他,是唯一解出这道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