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看懂了卫青,也就看懂了很多人情世故和其背后的逻辑呢?

桃桃怡宝 2025-04-22 15:04:53

每当读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我总会联想到卫青。不过,也有人认为诗中的“飞将军”指的是李广,而非卫青。小时候,母亲教导我要学会说话,懂得人情世故;上学后,老师叮嘱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明白人情世故;工作后,师傅提醒我要机灵些;被边缘化后,领导对我说,他从未把我当外人看待,对我与别人不同。如今到了不惑之年,我只能点头称是,感谢领导这份“不把我当外人”的“恩情”。

了解了卫青的成长历程,你就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情世故。卫青出身卑微,是个私生子,从小就受到同父异母兄弟们的轻视,他们把他当成奴隶使唤,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养马。有一次,卫青遇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仔细端详了他的面相后对他说:“你的面相贵不可言,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卫青只是苦笑了一下,回应道:“你别骗我了,我知道你们这些算命的人,都是挑好听的说。你看看我,不过是个养马的奴隶,连吃饱饭都困难,哪有多余的钱给你!”说完,卫青就让算命先生走了。卫青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他从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情,对他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卫子夫是卫青的姐姐,原本在平阳公主府上做歌舞伎。平阳公主府里有很多像卫子夫这样的女子,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汉武帝挑选。因为汉武帝与陈阿娇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这直接关系到皇位的继承问题。之前,长公主刘嫖也曾经为汉景帝挑选美女,结果导致栗姬对刘嫖心生不满。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相遇,其实是平阳公主精心安排的。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却超出了平阳公主的预料。她府上歌舞伎众多,卫子夫只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当天就把卫子夫带回了皇宫。临走时,平阳公主拉着卫子夫的手说:“以后要是发达了,可别忘了是我带你入宫的。”卫子夫点头答应,但无论是她还是平阳公主,都无法预知卫子夫进宫后将会面对怎样的命运。

卫子夫入宫后,汉武帝很快就把她忘了。直到宫中要清理人员时,才有人提起她。当卫子夫再次见到汉武帝时,已经哭得不成样子,这让汉武帝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卫子夫对汉武帝说:“陛下如果真在乎我,为什么这么久都不见我?如果不在乎,就让我出宫吧,我们从此各走各的路。”汉武帝被这番话触动,再次宠幸了卫子夫。没过多久,卫子夫怀孕了,这让汉武帝欣喜若狂。在此之前,无论是陈阿娇还是其他妃子,都没能为汉武帝生下孩子,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有问题。卫子夫的怀孕,向所有人证明了汉武帝多年无子,并不是他的责任。

卫子夫的得宠引起了陈阿娇的强烈不满。作为陈阿娇的母亲,长公主刘嫖绝不会坐视女儿和自身的利益受损。正是她的推动,刘彻才从胶东王刘彘变成了汉武帝,如今想要轻易抛弃她们母女,可没那么简单!然而,刘嫖并未直接对卫子夫下手,因为卫子夫受到汉武帝的严密保护,窦太后也对她颇为器重。既然无法对付卫子夫,刘嫖决定转而对付她的弟弟卫青。她派人连夜绑架卫青,打算将其处决。但刘嫖低估了卫青的能力。卫青进宫后被汉武帝安排进入羽林卫,在那里他结识了公孙敖,并主动与之结交。卫青深知自己姐弟根基不稳,因此时常将卫子夫赠予的贵重物品转赠给公孙敖,以巩固关系。

卫青做事很有远见,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人际关系不是等需要了才去建立,而是平时就得打好基础。等到关键时刻再去求人,或许还有点用。但如果总是临时抱佛脚,别人既不敢收你的好处,也不敢帮你,因为对你根本不了解。所以,功夫得下在平时,卫青深知这一点。他不可能预知刘嫖会派人绑架他,但提前结交公孙敖这样的靠山,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还没等那些人动手,公孙敖就带着羽林卫把他们包围了。那些人叫嚣:“我们可是长公主的人,你们敢动我们?”公孙敖笑了:“你们这些歹徒,绑架羽林卫已经是死罪,还敢冒充长公主的人?兄弟们,这种贼人不用审,直接就地正法!”

卫青轻轻拽了下公孙敖的袖子,暗示他是否做得有点过火,但公孙敖毫无反应。处理完刘嫖的手下后,公孙敖带着众人向卫青跪下,说道:“卫将军,请接受我和弟兄们的敬意。我们是奉皇上之命来保护您的,没想到让敌人钻了空子,还请您原谅我们的疏忽!”

公孙敖虽然是卫青的兄长,但本质上是汉武帝派来监视和保护卫青的。仅靠卫青那点微薄的孝敬,根本不足以让公孙敖冒着得罪长公主刘嫖的风险去帮卫青。通过这件事,卫青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汉武帝的权谋手段。公孙敖首先效忠的是汉武帝,他救卫青的举动,本质上是为了自保,而非出于所谓的兄弟情谊。

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发动战争时,朝中老将大多主张和谈,只有李广一人支持出兵。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意识到必须启用新人来执行自己的战略计划。他决定分四路出击:李广负责一路,另外三路分别由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统领。卫青原本是替补,因为原本安排的韩安国坚持认为和亲政策才是上策,这让汉武帝非常不满。于是,汉武帝以韩安国脚伤未愈为借口,让卫青顶替他的位置,并要求卫青表态。卫青的回答简洁有力:“各位都是前辈,我本不该多言,但既然陛下让我说,我就一句话:陛下指哪,我打哪!”

卫青刚说完,韩安国立刻跪倒在地,向汉武帝请罪:“臣未能理解陛下的心思,罪该万死!”韩安国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资历和智慧,可以说服汉武帝放弃攻打匈奴的计划。但此时他才彻底明白,汉武帝已经下定决心对外用兵,文景时期推行的和亲政策再也行不通了。而韩安国站在汉武帝的对立面,注定会被冷落。卫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深知做事要顺应形势,而不是逆流而上,否则不仅耗费精力,还会一无所获。

事情还没完,汉武帝对韩安国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不能闲着。朕现在任命你为材官将军,负责卫青等四支军队的后勤工作。你之前提到过,这几支军队配合困难,补给跟不上,现在你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以你的能力,这对你来说应该不算难事吧?”韩安国心里想:“这活儿费力不讨好,功劳还轮不到我!”但嘴上还是说:“臣遵命!”

四支汉军分头进攻,唯独卫青取得重大胜利。公孙敖和李广的部队全军覆没,李广还被匈奴俘虏。公孙贺则空手而归。只有卫青成功突袭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龙城大捷,这是汉匈战争中的首次重大胜利。有人认为卫青是天才将领,也有人归功于韩安国的后勤保障。但实际上,真正主导这场胜利的是汉武帝。他采用三路疑兵、一路主力的策略,让名将李广牵制匈奴主力,同时派遣卫青的精锐部队长途奔袭,深入匈奴腹地,这才是取胜的关键。

在窦婴和田蚡之后,卫青无疑成为西汉时期最为显赫的外戚。他长期侍奉汉武帝,虽然身处权力漩涡,时刻面临风险,但他始终以谨慎行事著称,直到去世都未卷入任何政治纷争,堪称外戚中的典范。卫青能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安然无恙,正是得益于他步步为营的处世之道,这种智慧使他在汉武帝朝中屹立数十年而不倒。

卫青曾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但汉武帝并未采纳,这让卫青意识到皇帝对他既用又防,尤其是对他推荐的人选格外谨慎。还有一次,卫青为郭解求情,他对汉武帝说:“郭解只是个平民,不符合豪强的标准,肯定是官员弄错了,才把他列入迁往茂陵的名单,请陛下明察。”汉武帝听后笑道:“既然郭解能请动你这个大将军替他说情,那他肯定不是普通百姓。”值得注意的是,主父偃和郭解最终都因公孙弘的指控被杀,这背后反映了他们与卫青的复杂关系,以及汉武帝铲除外戚势力的决心。

在与匈奴的最终对决中,李广主动请缨担任先锋。汉武帝表面上同意了,私下却指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担任前锋,认为他年纪大了,能力已不如前。卫青明白汉武帝的意思,便安排自己的兄长公孙敖担任前锋,而让李广带领一支小分队,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前往指定地点与大部队汇合。由于迷路,李广未能按时到达,因此被追究责任。李广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最终选择自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来会到卫青的府邸大打出手。要说卫青对李广的死毫无责任,那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卫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是一个善于隐藏锋芒的聪明人。

卫青不仅是汉武帝的妹夫,还身居大司马大将军之职,但汉武帝更看重他作为权势显赫的外戚身份。卫家一门出了五位侯爵,这在西汉外戚中可谓登峰造极,连窦氏和田氏都望尘莫及。尤为难得的是,卫青一生谦逊谨慎,汉武帝始终找不到他的任何过失。当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心生疑虑时,汉武帝亲自前往探望病中的卫青,明确表示刘据是他认定的继承人,这一点不会改变。这番话表面上是让卫青转达给卫子夫和刘据,实则是在向卫青传达安抚之意。

每个人的过往都是独特的个人叙述。

1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