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箭炮就成为了苏联军队武器装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具有突出的攻击能力和攻击效率,喀秋莎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随着各项技术升级进步,疯狂的苏联人又研发出了一款威力更大、火力更猛烈的新型多管火箭炮,也就是 Bm21冰雹多管火箭。
Bm21又称冰雹火箭炮,型号中的BM代表的是战车,是苏联与冷战时代设计及生产的,1962年在列宁格勒的苏联国家射击场进行了测试,此次测试共发射了约560发火箭弹,测试完成后,工程师们对一些缺点进行了改良,并于1963年正式投入使用。
1964年11月, Bm21出现在红场阅兵式上,改多管火箭系统最早服役于摩步师以及坦克师属炮兵团,二者均编有一个 Bm21式火箭炮营,该炮诞生以后也就取代了之前的卡秋莎火箭炮。苏联对着中粗线条、威力大的武器一直是情有独钟。,在师级作战单位中,一般一个营24门火箭炮,该火箭炮系统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发射速度快,火力猛。
理论上每个火箭炮系统可以在18秒内发射出40枚火箭弹,一个营的齐射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倾泻出960发火箭弹,当数百枚火箭弹从头顶呼啸而过时,那场面堪比人造流星雨一般,在火力上远远超出了美军榴弹团的火力。它的射程也不容小觑,可以在己方前沿二到六公里范围内压制14到28公里纵深目标。
Bm21多管火箭系统主要由一个发射装置和一个改装过的六乘六卡车底盘组成,行军状态,长7.3米,高2.85米,宽2.69米,涉水深一米,可以通过65厘米的垂直障碍物,爬坡度31度,越壕宽875毫米,最大行程405公里,战斗全重约11.5吨,最大时速75公里每小时,炮班人数共六人。发射装置共有40根发射管乘四乘十布局排列,弹药基数120发。
发射时可以进行俯仰和水平方向的瞄准,俯仰范围是从水平到正55度角,水平旋转范围是172度,发射管内径122.4毫米,每根发射管配备一个特殊的u型凹槽,使火箭弹在管内前进时可以获得转动力,发射装置可以选择单发模式或者40发齐射模式,既可以在驾驶室内控制发射,也可以在50米外通过电缆遥控操作,必要时甚至可以在行进中发射而不需要任何的射击准备。
战斗中表现远远超出了预期,即使在高湿度的环境下也能够高效工作,在多次战役中都有着稳定且出色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火箭炮在不同作战环境中都能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和战斗能力,它可以在零下40度到50度的环境中正常攻速,设计表现也很稳定。
Bm21所使用的122毫米火箭弹是专门为它研发的,火箭弹主要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弹尾和引信等组成。战斗部可以装填炸药,也可以装填烟雾剂、化学和细菌毒剂。普通战斗不由带有预制破片弹体、混合炸药、隔热盖等组成,火箭弹的火箭发动机是近代野战炮兵用的火箭弹的典型结构,因此它与一般固体火箭发动机相似,它主要由前后两级燃烧室、七个喷管、两根单孔管状药及电点火装置等组成。
前后燃烧室分别各庄一根单孔管状药,两端包袱横面燃烧,点火装置位于前后装药之间,中间点火,两个燃烧室同时工作,且采用多喷管式的结构,弹尾由本体和在其外表的四片弧形尾翼等组成,在射击前及勤务处理时,四片尾翼片成了合拢状态,发射后,当弹飞出发射管时,一片靠弹簧的弹力使其张开,使火箭弹得到稳定飞行。
具有尾翼稳定和旋转稳定系统,弹低有一个凸起,用来安装大或小的制动环,射击12到16公里处的目标时使用大制动,还当射击距离不到12公里时则使用小制动环。火箭弹也有长短两种不同型号,口径均为122毫米,长火箭弹重77公斤,最高速690米每秒,短火箭弹重45.8公斤,最高速450米每秒,最大射程约20公里,最小射程五公里。
由于性能好、威力大并且价格适中,再加上制造简单并且容易保养,该炮很快便在全世界流行了起来,苏联共出口了约两千余门 Bm21火箭炮,先后被包括乌克兰、越南、伊朗,在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仿制生产,与AK系列步枪、RPG系列火箭筒一样,成为了苏系武器的象征。
该火箭系统的首次实战是在珍宝岛战争中,当时苏军指挥急于挽回局势,在未经指示的情况下便动用师属榴弹炮营和火箭弹赢对珍宝岛发动猛烈攻势,但并没有挽回局势。
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 Bm21作为真主党唯一的重武器参与战斗。
1979年至1989年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大量使用 Bm21袭击阿富汗游击队的营地,特别是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武装冲突中,双方都使用 Bm21压制敌方火力,火箭弹在距离上的散布要比方向上的伞不小,在 Bm21的散布图来表示它的覆盖范围时,会看见一个椭圆形, 而Bm21也在很多军事行动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特性,装甲兵在某个峡谷中经常以纵队的是沿着路线行进,而 Bm21火箭炮的攻击方式对打击这种目标会有奇效。
除此之外, Bm21还经常被用于摧毁对手的前线机场,因为飞机是军队提供补给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重建机场和恢复航线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摧毁机场可以很好地延缓对手的攻势,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Bm21已经逐渐被BM30所取代,但仍有许多国家对 Bm21火箭炮进行了相关改进,现代化改进的首要标志就是对底盘进行更换。
1972年,捷洛斯克伐克将 Bm21的发射系统改装到了塔特拉卡车底盘上,并对卡车底盘进行了一切改良,还为其安装了一个额外的备份弹装填系统用来在发射后重新装填火箭弹,因此,该火箭炮可以在不重新补充弹药的情况下连续进行两次齐射,这样不仅节省了装弹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武器的机动性和攻击性。
白俄罗斯也曾对该火箭炮进行了类似的改装,使用了自主生产的MAZ重型军用卡车,也在卡车上安装了备份弹装填系统,而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相当一部分的军功,自然也将会对其进行部分改装,乌克兰把 Bm21的发射管装到了克拉斯卡车底盘上,并在基辅市中心游行中展示了最初的六门火箭炮,不过这款火箭炮并没有在乌克兰广泛应用,而乌克兰武装部队实际上使用的是采用布拉尔4320卡车底盘的老版本 Bm21。
总体看来, Bm21已经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多管火箭炮之一,自1963年服役以来,已经有了近60年的历史,全世界范围内产量已超过1.1万人,至今仍活跃在叙利亚、也门等多个热点地区,继续发挥它的余热,未来还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