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同地方跑马,你肯定是有不同的心理诉求。顶级赛事,那些专业性、仪式感必须拉满;中小赛事,主打地方特色、城市人文。来到三江跑马,那可真是跑一场马,读一座城,领略侗族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认知。
三江是侗族自治县,三江半马今年是第二届。这样一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赛事,没有高大上,只有小而美,而且带给你的,是无法复制的侗族风情。
赛前领物在多耶广场,也是赛事起终点广场。一旁就是三江鼓楼,鼓楼乃侗族人民精神维系之所,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高四十多米,有27层瓦檐。从外看,雄伟壮观;从内观,精巧奇妙。
多耶广场马路对面,便是中国月也侗寨,里面的侗乡鸟巢,会在晚上上演侗族首部风情实景演出《坐妹》。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一个小时,通过四个章节展示了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服饰文化、耶歌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侗族地区最美好、最淳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行歌坐妹。
三江唯一的5A景区——程阳八寨,值得去深度感知侗族的建筑、聚居文化。这些寨子中,还有居民,四下都是茶园。
赛前一天,三江已是高达30°C的高温。幸运的是,从晚上起,下起了雨,断断续续、一会大一会小,直到起跑前。起跑时,雨停了,温度适宜,只是湿度偏高。
三江半马拥有一条非遗赛道,跑过三座风雨桥,还有今古交融的月亮街,可让你充分领略侗文化。
此时节,恰逢紫荆花盛开,一路花香陪伴,跑完这场体验感很特别的半马,你的收获,不止于赛事,更多在心中。
三江是柳州下辖的一个县,距离上却离桂林更近。从桂林过来半个钟,从柳州则要两个半钟。
每年三月底的柳州马,其市花紫荆花盛开,赛道被装扮成了粉红色。三江的紫荆花花期较柳州要晚一些,四月中旬正是花期,跑三江半马,同样可看紫荆花。
去年三江半马是个绕圈赛道,跑得快的会套圈,今年进行了优化,保持了赛道原有的精华,往外延伸了一些,不再套圈。这条赛道,不算好跑,有风雨桥、有大桥,有隧道,有风情街,可谓将三江的精华一网打尽。
刚起跑后不久便是宜阳风雨桥,这是一座新桥。欢乐跑选手在桥头折返,我看到另外一侧,很多小朋友奋勇向前,其竞争势头,不亚于半马赛道上的争先恐后。
跑过古宜大桥后,进入月亮街。一边是现代的楼房,一边是吊脚楼,这是一条民族特色综合街,从这头跑到那头。
之后是最具代表性、历史最悠久的三江风雨桥。它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乃为世界第一风雨桥。我就住在三江风雨桥旁,夜晚灯光闪耀,映照在江中,如同一幅侗族画作。
最后一个是龙吉风雨桥,要跑两次。去时一次,折返回来一次。这是座长度仅次于三江风雨桥的第二长的风雨桥。龙吉风雨桥后,还有520米长的龙吉隧道。
返程经过寻江上的西尤大桥后,进入侗乡大道,也就接近终点了,路边的紫荆花较多。这一路风风雨雨,浓缩了侗族的历史文化。
小县城办马拉松不易,却大多热情很高,三江也不例外。
三江有高铁站,交通十分便捷,从广州南过来,每天有多个班次,最快的一班高铁,不到三小时。我过来时从广州南转了下车,一大早出发,11点便到了。
赛道两侧有不少观众参与,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氛围点、补给站。去程阳八寨时,也可免门票。
三江半马是第一场让我觉得欢乐跑氛围超过半马的,其实也可以理解,欢乐跑的规模要超过半马的。很多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也有很多的成人重在参与。
三江半马今年赛事规模10000人,其中半马4500、欢乐跑5500。赛事3月14日启动报名的,先到先得,4月7日截止。作为一场有特色的新赛事,我感觉启动有点晚了,若是能够在年初就能启动,赛事相应地再扩大一点规模,也不是不可行。三江的接待能力,是完全具备的。
这么一场万把人的半马赛事,放在三江这样的小县城,已是足够热闹。赛后的多耶广场,满眼都是人。
赛后美食,已是新中体赛事例牌。三江半马完赛后,米粉、糯米饭、油茶、绿豆汤,还看到大量的凉拌折耳根,很多选手要放在米粉或糯米饭中。
来跑这样的一场宝藏小而美赛事,你得放慢惯常的跑马节奏,多走走看看,顺带跑个马,成绩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赛事中、旅程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收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