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揭露真相,曹操是对的

白晴聊历史 2025-04-03 02:45:2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华佗,神医妙手,连关羽都因他的医术得以续命,然而这样一位名医,却被曹操下令处死,成为千古遗憾。

世人多认为曹操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才错杀名医,但《后汉书》却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曹操并非无端杀人,甚至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那么,华佗到底做了什么,让曹操非杀不可?是医术引起猜忌,还是另有隐情?

一、鬼斧神工,妙手回春的神医

沛国谯人华佗,字元化,自幼学医,天资聪颖,所学易精。

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那时的外科手术,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没有麻醉,没有消毒,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忍受手术刀割肉之痛,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

可华佗却能运用自己高超精湛的医术,屡次创造医学奇迹。

他发明的"麻沸散",堪称古代麻醉剂的鼻祖。

据史料记载,华佗在为病人做手术时,会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不一会儿,病人便昏昏沉沉,痛觉大大降低,华佗便可从容地下刀,取出病患体内的脓血、积聚。

等病人苏醒过来,创口已然缝合,疾病早已祛除。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还有一次,关羽在襄阳之战中,被曹军的毒箭射中。

伤口溃烂,关羽整条胳膊都抬不起来。

多亏华佗医术高明,他先是刮去箭头上的毒药,又用刀子在关羽的手臂上划开一道口子,一边用药汁浸润,一边用银针撑开伤处,伤口处渗出的脓血混杂着药汁,滴滴答答地淌了一地。

关羽呢?只是皱了皱眉头,依旧淡定地和身旁的士兵下棋。

等到伤口处理完毕,关羽的胳膊已恢复了五成功力。

此后不到一月,关羽便痊愈了。

此番"刮骨疗毒"的医案,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华佗也就此名扬天下,声誉鹊起。

那些达官贵人、王侯将相得了什么疑难杂症,没有华佗搞不定的。

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华神医"。

高不可攀的曹操也成了他的座上宾

如日中天的曹操,自然也没能逃过头疼的毛病。

头风、偏头痛,折磨得曹操苦不堪言。

他知道华佗医术了得,便请来华佗诊治。

"把脉,望闻问切,华神医,寡人这头疼的毛病,你可有办法根治?"曹操半靠在榻上,红光满面地问道。"

回丞相,此症乃头风犯脑,久治不愈。

臣以为针灸疗法,或可奏效。

"华佗拱手回答。

"哦?针灸?此法寡人倒是听说过。

你且说说,怎生治疗?"

于是,华佗取出银针,将曹操的穴位一一点过,又在他头上几处扎下银针。

开始曹操只觉得微微刺痛,慢慢地,一股热流自针尖传来,曹操只觉得浑身舒泰,头疼果然减轻了许多。

"妙哉!真乃神技也!"曹操喜不自胜,当即决定请华佗留在身边,只要华佗不嫌弃,曹操身边这个御医的位置,就非华佗莫属了。

华佗受宠若惊,他岂敢忤逆曹操的意思?当即就应承下来。

曹操也很是体贴,不时赏赐华佗金银珠宝,锦衣玉食,将华佗待若上宾。

华佗在曹操处,也算是如鱼得水了。

华佗耻当医师,一心想当官

本该相安无事,逍遥自在的华佗,心里却愈发膈应。

他虽是医术超群,却并不以医者的身份为荣。

在华佗看来,医生不过是江湖游医,地位低微,不登大雅之堂。

即便是御医,那也只是个奴才,终究比不得朝堂之上、位极人臣的宰相。

华佗一直有个当官的梦,他想凭借自己的医术,在曹操那里谋个一官半职,飞黄腾达。

可曹操似乎并没有让他参与政事的意思,终日里只让他诊脉把脉,未免也太小看他华佗了。

"我堂堂华佗,岂能一辈子当个郎中?我若是有了实权,定然不比那些大臣们差。

只是曹操老儿,就是不给我露脸的机会。

哼,我倒要看看,你能拿我怎样!"华佗暗暗地磨牙。

于是,华佗想了一个损招。

他佯装要回老家照看生病的妻儿,执意要告假。

曹操疑心重,生怕华佗半路逃走,特意派了亲兵护送,又吩咐亲兵打探华佗的虚实。

不曾想,华佗真的是骗曹操的。

亲兵回禀,华佗妻儿安然无恙,根本没有生病。

曹操大怒,立刻下令将华佗关入大牢。

计将安出,偏要博个一官半职

华佗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这正中他的下怀,他就等着曹操来求自己呢。

到时候他定要狮子大开口,若曹操不肯满足,他就绝不回去给曹操看病。

可曹操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曹操非但没来求华佗,反而冷处理,只是派人时不时过来盘问。

华佗一开始还能镇定自若,装聋作哑,可时间一久,他也慌了神。

再这么耗下去可不行,曹操那暴脾气,搞不好会要了自己的命。

华佗又开始打起了如意算盘,他斟酌着辞令,又想了一个损招。

五、谁救曹操的命?死马当活马医啦!

"苦命的曹丞相啊, 医术高明又吃什么劲儿呢?那偏头风啊,痛得是剜心剜肺。

要不是本神医在,指不定就要归西啦。"

原来,华佗是存了激将曹操的心思。

他先是贬低曹操,说曹操若不是他在,早就一命呜呼了。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吹嘘自己的医术:

"丞相大人,小的这倒是有一计。

不如给您老人家来一出'开颅破脑'手术?保管偏头风,一扫而空!您老人家福泽深厚,这手术,也就小的能做得来。

若是换了旁人,哼哼,只怕是要去见阎王了。"

"开颅破脑"手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连曹操听了都心惊胆战。

谁知道华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万一他存了害人之心,趁机谋害朝廷命脉,那可如何是好?

曹操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

他已经看透了华佗的心思。

医术再高,这狼子野心也不能留。

留着华佗,就是给自己埋下祸根!

咎由自取!华佗终落个杀身之祸

曹操对华佗,实在失望透顶。

这等为人,留不得!

当即,曹操下令斩杀华佗。

朝中的大臣们,也是一片哗然。

有人为华佗求情,说他医术通神,不该杀。

曹操却冷笑:"华佗虽妙手回春,却心术不正,留之无益,杀之晚矣!"

狠话一出,群臣再不敢言。

华佗终究没能逃脱死刑的命运,临死之前,他恍然大悟,才明白曹操早已看穿了他的心思,他一手策划的苦肉计,终究是害了自己。

曹操要的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而非居心叵测之徒。

曹操虽杀了华佗,心里却也悔恨不已。

他的爱子曹冲,不幸早亡。

曹操在曹冲的灵前大哭:"吾悔杀华佗,令此儿枉死也!"

千秋冤案?曹操杀华佗还真没毛病

读了华佗这一生,许多人都要叹一句:"千秋冤案,奇才枉死!"

可细细一想,曹操杀华佗,还真没啥毛病。

华佗这个人吧,医术是没得说,可为人处世,实在有点儿不着调。

他不甘为医,却又没那个能力当官。

非要凭借一技之长去挟恩图报,实在是自视过高了。

在曹操跟前,耍小聪明,装神弄鬼,这不是作死么?曹操那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会容得下这些小伎俩?别说是华佗,就算是文臣武将,在曹操跟前玩心眼儿,下场也不会太好。

"勿谓言之不预也。"

曹操杀华佗,并非一时意气,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是在为自己的江山社稷除去隐患。

这个隐患,不是华佗的医术,而是他的人品。

从神坛到泥潭,华佗是如何作死的?

华佗从医几十载,白白送了性命,只因为不甘当医,却没那个能力跻身权力中心。

他虽有通天彻地的医术,却高估了自己的地位。

他以为自己是曹操的救命恩人,就可以予取予求。

曹操又岂是吃素的?早已看穿了华佗的心思,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成全了华佗的死局。

华佗一错再错,将自己作死的路,越走越窄。

他欺瞒曹操,被关入大牢。

他想挟恩图报,反而激怒了曹操。

他提出开颅手术,无异于自掘坟墓。

到头来,华佗空有一身医术,却救不了自己的性命。

正应了那句话:"咎由自取,不可活也。"

华佗之死,是权谋的牺牲品,也是自负的代价。

曹操杀华佗,并非滥杀无辜,而是废奴革命。

从神坛跌落泥潭,华佗究竟错在哪里?值得所有人深思。

曹操不杀华佗,华佗就要"杀"曹操,当时的他们其实并不分伯仲,只不过曹操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再也不给华佗使小聪明的机会罢了。

结语:

总有一些误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放大。

千秋之下,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才会发现,许多"冤案",其实并不冤。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华佗传》 《三国志·华佗传》 《魏书·华佗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