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不是亡于内讧,也并非湘军太强

晨曦微露梦 2025-04-19 17:27:16

清朝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走了下坡路,国家力量一天不如一天。这时候,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这些强国一个个冒了出来,它们开始在全球抢地盘,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1840年那会儿,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了,一打就是两年。结果清军打输了,没办法,只能签了个让人丢脸的《南京条约》。

打了败仗的清朝政府,为了赔钱给外国,从上到下的贪官、地主豪强们,就一个劲儿地往老百姓口袋里掏,啥钱都抢。这样一来,老百姓和上面的矛盾就越闹越大了。

老百姓要是被逼得没活路了,实在受不了那种苦,肯定就会站出来反抗。

1851年1月11号那天,38岁的洪秀全,把上万人召集到金田村,正式宣布要打仗起义,目标就是推翻清朝,自个儿建个国家,叫太平天国。

太平军因为有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一路往北冲,打下好多城池,每打必赢,势如破竹。

1853年1月12号那天,太平军打下了重要城市武昌,湖北的头头儿常大淳,带着全家人一起选择了自杀。

1853年3月19号那天,太平军打下了南京城,干掉了清朝的两江总督陆建瀛。然后,他们就把南京当成了自己的都城,还给它改名叫天京了。

1852年,两淮那地方捻军造反了,人数呼呼地涨到了好几十万。他们跟清军干了一仗,灭了不少清军的地方部队,给清军统治来了个狠的打击。这样一来,形势对太平天国那边可好多了。

打了三年硬仗后,太平军拿下好多地方,还打垮了清军江南、江北的两个重要营地,这样天京的困境就解除了。那时候,太平天国真是达到了最风光的时候。

1856年8月份,东王杨秀清觉得自己功劳特别大,老是借着天父的名义下凡,随便就辱骂天王洪秀全还有其他王爷和大臣们。他还硬要洪秀全封他做“万岁”。

洪秀全实在受不了,就偷偷告诉韦昌辉和石达开,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人马,回京城去把杨秀清给解决掉。

1856年9月4号,北王韦昌辉带着三千精兵火速回到天京。那晚,他和早已等候在城外的燕王秦日纲碰头,随后一起动手,把东王府给洗劫了。杨秀清和他的几万手下,一个不留,全都被杀了。

韦昌辉干掉杨秀清后,心里头那个欲望就膨胀了,琢磨着想顶替洪秀全的位置。他又带着兵马去攻打天王府,可结果呢,因为没人支持他,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送了命。

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选择离开,这让太平天国遭受了重创,从兴盛走向了衰败,甚至面临着国家覆灭的危险。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英国和法国的军队打下了广州,紧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打响了。

1860年的时候,英国和法国的军队一起打进了北京城。咸丰皇上吓得赶紧跑到承德去了。这英法联军呢,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烧得那叫一个惨。这事儿一出,清朝政府的威望可就大大下跌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洪秀全没能利用好那个大好机会,反而因为一个糟糕的抉择,把太平天国给搞砸了。

《李秀成自己说的事儿》里写了:那些洋鬼子到过天京,找过天王聊天,说想跟天王一起分地盘,还说要帮忙。天王一听就拒绝了,他说:“我打的是整个中国,要的是全部地图。要是成功了再分地,那不得让人笑掉大牙。要是失败了,还引狼入室。那些鬼子就说:‘你天王人多又咋样,还比不上子就能搞定。’他们还吹嘘说:‘我们一万多人就能打进北京,后来还谈和了。现在还欠我们人情呢。你要是不跟我们合作,你们的天朝可撑不了多久,等我们回去再想办法对付你们。’”

外国势力声称想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不过他们有个条件,那就是胜利之后要和洪秀全把中国一分为二,各自占领一半。

洪秀全对列强伸来的友好之手,直接摆手不要,他觉得自己就是老大,把那些国家都看作是小跟班,根本不放眼里。

清朝政府那边可比这机灵多了,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太平天国才是大麻烦,所以列强提啥要求,他们都爽快地答应了。

洪秀全没答应列强的要求,这可把他们惹火了。于是,他们转头支持清廷,一起把太平军给打败了,太平天国就这么没了。

洪秀全那时候在政治上还不够老练,对当前的形势看得不够透彻。他搞不清真正的对手是清廷,而那些外国列强只是次要麻烦。太平天国那会儿的实力,根本没法同时跟这两股力量较劲。

为啥说列强的立场选择,是太平天国垮台的关键原因呢?咱们得明白,那时候列强们站哪边,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可大了去了。你想啊,太平天国闹得那么凶,列强们肯定得琢磨琢磨,到底是支持他们好呢,还是帮着清政府镇压好。结果,不少列强选了清政府那边,给他们送武器、送物资,这一下子,太平天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为啥列强会这么选呢?说白了,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觉得清政府虽然腐朽,但到底是个稳定的政权,跟清政府打交道,心里有底。而太平天国呢,虽然想改变现状,但变数太大,列强们心里没谱。这样一来二去,太平天国在战场上就越打越吃力。本来起义军士气挺高,但架不住清政府有了列强支持,武器先进,战斗力也上去了。再加上太平天国内部还出了不少问题,什么领导层争权夺利啊,军队纪律松散啊,最后就只能是兵败如山倒了。

首先,打太平天国的那帮清军主要有两队,一队是曾国藩带着的湘军,另一队则是李鸿章指挥的淮军。

淮军是在上海开始崭露头角的,靠着外国势力的支持,他们配上了新式的洋枪和大炮。短短两年时间,人数就从六千涨到了七万,一跃成为清军里装备最好的队伍。

后来,李秀成去打上海,但因为那些外国势力的插手,他最后没能打过淮军,打了败仗。

要是洪秀全当初能稍微妥协一下,先点头答应那些外国佬的条件,拉拢他们站到自己这边,那淮军和李鸿章肯定会被打垮。这样一来,江浙那一带也就能轻轻松松地收入囊中了。

到时候,哪怕没法把清朝给推翻了,但占据整个江南这块地方,那还是有可能的,太平天国也不会因此就垮掉。

外来的重压会让内部的问题变得更严重。要是有了大国的撑腰,打仗可能就会一路顺畅,那洪秀全后来也就不会胡乱封王了。

洪秀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没有向外国列强低头,这点确实让人佩服。但说实话,在那个时候,他的这个决定却是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害处可不小。

要打败那些强大的外国势力,咱们得先把清朝政府给推翻。之后,把全国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这样咱们才有机会成功。

就像1949年那时候,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到了香港门口,驻港英军心里头那个慌啊,压根就没想过要抵抗,满脑子都是怎么脚底抹油开溜。

0 阅读:207
评论列表
  • 2025-04-20 23:48

    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指导,脱离客观实际!

  • 2025-04-21 11:23

    洪秀全不够英明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