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与胤禵一母同胞的两兄弟,到底谁才是康熙心目中的属意之人?

晗宇说历史 2024-01-30 15:29:06

提起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这两兄弟,人们经常说老十四才是康熙真正属意的继承人,而老四却是篡位的那个。

众所周知,老四和老十四是同胞的亲兄弟,但他们却是对立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他们两兄弟谁才是康熙心目中属意的人呢?一切还得从兄弟二人的童年说起。

少年时代:胤禛锲而不舍,胤禵背向而行

胤禛和胤禵同胞的亲兄弟,但在胤禛出生时,生母乌鸦氏地位低微,胤禛出生给了皇贵妃佟佳氏抚养。

而老十四胤禵自幼是在乌雅氏身边长大,因为老六胤祚6岁时就早夭,这对乌雅氏无疑是很痛心的。所以乌雅氏对胤禵这个儿子无限溺爱和偏心。

这让胤禛心里有许些嫉妒,也间接导致他自幼喜怒无常。所以小时候的他,康熙还曾批评:喜怒不定。

但胤禛的运气很好,他被皇贵妃抚养长大。因为佟佳氏深受康熙喜爱,且长期没有子嗣,而老四出生恰逢其时,这才成全了这段亲情关系。

而且这份亲情给胤禛带说意义巨大,因为养母佟佳氏的地位很高,佟佳氏一族影响力很大。

老十四虽是在母亲身边长大,但他却在母亲的溺爱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因为在老十四的童年记忆中,多半是只有宠爱他的母亲,一个威严的父亲,却潜意识没有老四这个亲哥哥。所以兄弟二人注定是有隔阂的。

不过老十四倒是跟老八走得很近。为了融入老八阵营,很努力学习,所以老十四文武兼并,个人能力超强,老九胤禟曾这样评价过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内皆不如。

如果说老十四不优秀,小小年纪的他,怎么可能深得康熙如此宠爱呢?

而老四和其他兄弟们的成长轨道不同。他少年时期并非一帆风顺。12岁时,养母佟佳氏过世,他又回到生母乌雅氏身边,但乌雅氏很少关心他,他甚至感憾:生恩不如养恩大。

老四是一个相当刻苦的皇子,文化成绩一直很好,但他的短板在于骑射太差。因此老四的军旅生涯毫无建树。正因为如此,21岁的他只和老五老七这些弟弟一起被封为贝勒。而比大才大一岁的三哥却被封王。

其实,老四之所以能从夺嫡中脱颖而出,就是在他的锲而不舍。

认知到自己的短板,武不如其他兄弟,那就文来凑。所以老四在文学天赋抓住一切机会,就这样,老四凭借文采和实干的性格,一点点地提升着自己在父亲康熙心中的地位。

那么,老四从什么时候开始燃起了夺嫡的希望之火的呢?老十四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迈向夺嫡之路的?这一切还得从“废太子事件”开始说起。

青年时代:胤禛和胤禵在机缘巧合中崛起

胤禛崛起,主要是在“废太子风波”中看到了契机。当时,康熙圈禁胤礽后,派老大胤禔看管,但康熙不太放心老大,又让老四协助看管。

事实证明,康熙的判断是正确的,老大觉得胤礽被废后,他这个老大的机会就来了,上蹿下跳,还建议杀了胤礽,气得康熙大骂他“蠢猪”。

康熙眼看着儿子们为了夺嫡勾心斗角,作为威严半生、自诩教子有方的他,深受沉重打击,一病不起。

朝中形势一度极其混乱。佟国维担心康熙有个三长两短,力劝康熙尽早再次立储,这更是给康熙火上浇油。

在这个特殊情况,皇子们都选择隔岸观火,但是老四和老三挺身而出了,劝慰康熙先把病养,这是老四做出第一个明确的举动,让康熙对他刮目相看。

第二个明确举动是推举废太子复位。他完美把握了康熙的心思,因为他清楚,在当时局势,谁当新太子都轮不到他当,那与其出现一个新太子,还不如保留失宠过的废太子。

于是,他力挺复立太子胤礽。所以此事后,胤禛不但得到康熙的赞扬,还被封为亲王,一跃取得夺嫡路上优势。

再看老十四,他的崛起,主要是机缘巧合。先是“废太子事件”。都知道,胤礽之所以被废,是拜老大所赐。

一是老大举报胤礽半夜偷窥康熙帐篷,间接导致胤礽被废;二是老大的亢奋把自己给坑进去,由此失去了夺嫡机会;三是大阿哥把八阿哥胤禩拖下去水,最终导致二人同时失宠。

而老十四作为“八爷党”成员,又力保八哥,所以深得八爷党的支持。因为在康熙下令锁拿老八时,老十四跳出来为老八说话,顶撞康熙。

康熙大怒,拿起刀就砍向老十四,要不五阿哥胤祺劝阻,后果不堪设想。

但老十四也因祸得福,之后还被康熙封为固山贝子,是当时受封年纪最小的阿哥。

同样惹父亲生气,康熙为何褒奖老十四呢?因为老十四重情义,手足相亲;而老大心狠手辣,手足相残。

两相对比,放在一向重视亲情的康熙眼中,孰优孰劣肯定心知肚明。因此,康熙生气归生气,但对于这个重情义的儿子多几分欣赏与欣慰。

从此时起,老十四正式参与夺嫡。这时候,老十四就只差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了。

很快,这个机会来了。

康熙五十四年,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入侵西藏。而此时康熙年事已高,亲自亲征已不可能,于是他决定从儿子中择一出任大将军。那大将军王怎么落到老十四的身上?

其实,康熙当时的儿子中,大阿哥、二阿哥被圈禁,八阿哥、十三阿哥二人也失宠,其他的兄弟都不是带兵之人的良选,只有知兵好兵老十四最合适。

此时,太子之位虚悬,31岁的老十四出任抚远大将军,这被很多人当成老十四要被立为太子的重要信号,而老十四自己也对此有很大期待。

那么,康熙晚年心中的那个唯一的继承人究竟是老四,还是老十四呢?

中年时期:胤禛明显是康熙属意之人,胤禵明显是康熙心中优秀儿子

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之后。老八彻底失宠后,老四也开始动手了。

康熙五十八年,老四以年遐龄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为由,让年羹尧把10岁以上子侄全部送回京城,这相当将年家一拨人扣为人质。

年氏子弟入京这件事,康熙也未阻拦。在此之后,老四算是稳稳地攥住了年羹尧,同时也间接牵制了西北“大将军王”老十四。此时有利局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倒向了老四。

因为此时老四的竞争对手,就只剩下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了。三阿哥的竞争团体偏弱小,而老十四只要一直领兵在外,老四的胜算就非常大。

说实话,老十四领兵西征,也的确很有章法,抵达西宁前线,他赏罚分明,杀伐决断,整顿军纪,并统筹粮草运输,保障后勤。最终在康熙五十九年出兵,仅用5个月时间便收复了西藏,老十四就此名震西北。

康熙也是大喜,对老十四的丰功伟绩撰文赞颂。可这就能说明康熙心目中属意人选就是老十四了吗?非也。

康熙六十年,康熙下令召回老十四,因为此时伊犁也是清朝一个隐患,所以康熙这次召回老十四返京,是进一步商量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但并不说明老十四就是康熙心中的那个继承人。

理由有三:

第一,康熙对老十四的态度是不坚定。而父子关系也并非有那样亲密。

第二,在收复西藏后,康熙并没有给老十四实质性的爵位封赏。要知道,“大将军王”这个称号只是特例,并不属于当时常规的正统爵位。

因此,假如康熙有意传位给老十四的话,凭借他收复西藏的功劳,至少应该给他封个郡王吧?但很可惜,康熙连个贝勒都没给封,老十四只是个贝子。年纪小,爵位还低,这是老十四在夺嫡之争中绝对的硬伤。

第三,康熙对阿拉布坦是决定和平招抚的,可已决定和平招抚,康熙仍然要求老十四返回前线。

这一年老十四已经35岁了,康熙也年事已高,如果康熙真有意传位给老十四,怎么可能再将派他出军千里之外呢?

再来看康熙晚年对老四的态度。

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自知油尽灯枯,这时他心目中已确定了接班人。

就说康熙晚年和老四之间父子关系也甚是融洽。这期间,朝中的重任给老四负责责越来越多。比如各种祭祖、祭天的活动都是由老四出面的。

除了委以重任以外,康熙晚年也爱去老四家中吃饭。所以康熙晚年间,频繁与老四走动,对老四的发展趋势和夺嫡形势是极具优势的。

果然,老十四返回西部前线才大半年,康熙就病逝,随后老四继位。此刻远在前线的老十四皇帝迷梦彻底破碎。

此刻,手握重兵的老十四,显然也成了新皇雍正心中最大的威胁。于是,雍正下诏书让老十四交出大将军印信,火速返回京城奔丧。

也许有人会问,老十四直接起兵造反不就得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不是老十四的私人武装,谁愿意跟你蹚这种浑水呢?尤其是负责西路军务粮饷的川陕总督年羹尧,还是雍正的大舅哥。老十四若是此时造反,可以说是毫无胜算的。于是,老十四只能乖乖遵旨交出了印信,启程返回京城。

老十四返回京城后,他实在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于是“大闹灵堂”。

这便有了他晚年的悲剧……

晚年时期:老四圆梦,老十四迷梦破碎

老十四大闹灵堂,一点面子都不给亲哥雍正。恰好老八也在现场,待老八开口一劝,老十四扑通就跪下了。

皇帝的旨意抵不过老八一句话。什么是挑衅?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不过,不得不说,面对自己的亲弟弟时,雍正难得有了充足的耐心与忍让。

雍正元年,在乌雅氏去世后,雍正还宣布册封了老十四为郡王,按老十四自己心中的逻辑,肯定不服气啊,他本该是皇上,如今雍正只封了他一个郡王,这简直就是侮辱他。

但成王败寇,输了就要认。实在不认,那也要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待他日卷土重来。可老十四偏偏是个不肯低头的主儿。处处与雍正对着干。

雍正四年,在雍正全面打击“八爷党”的同时,老十四也被革除了爵位,被软禁。这一关,就是近10年。

直到58岁的雍正崩逝,乾隆继位,老十四才重见天日。尽管乾隆也给了老十四不少赏赐,甚至还把老十四的爵位又重新一路封到了郡王。

但老十四早已万念俱灰,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十分自闭,终日不与人来往,最后,在乾隆二十年,这位昔日的“大将军王”寿终正寝了,享年68岁。放在那时,也算得上高寿了。

写到最后

话说回来,老四和老十四这一辈子这对兄弟,都是个倔脾气,谁都不想先让步,老四气就气在,老十四和他这个亲哥不亲,反倒与政敌老八亲,雍正心说:你们不是亲吗?我让你们见不着面,看你们怎么亲?

而老十四晚年悲剧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母亲乌雅氏的溺爱,让他养成了直脾气。关键老十四早年间没吃过亏,那次当面冲撞康熙之后,他还趁机崛起,这就使得他更学不会低头了。但这种性格,带兵打仗或许是个好手,但当皇帝,就不太适合。因此,即便他真的像历史的传言中一样是康熙真正属意的继位人,但真要把老十四放在皇帝的位置,他大概率不会比雍正做得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