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想过,让一个人睡觉是这么地困难!”
“我觉得给孩子断奶都比哄孩子入睡简单!”
尽管哄孩子睡觉很困难,家长还是会用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快速入睡。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时候,家长往往会用错了方法,比如用摇摇晃晃的方式哄孩子睡觉。
但这看似温柔的哄睡方式,实则可能是伤害孩子大脑发育的“隐形杀手”,家长要注意。

C妈的朋友圈有很多儿科医生,之前就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今天接了一个病人,七个月大的孩子就因为家长的错误哄睡方式,如今变成了脑瘫!唉,可惜了!”
看到这条朋友圈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很震惊的,就连哄睡,也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了吗?
后来上网查了之后才发现,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只是平时没有去仔细观察过,认为哄孩子入睡就是一件小事情,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

摇晃这样看似温柔的哄睡方式,实则对孩子危害很大
确实,家长可能会发现,每天抱着宝宝轻轻摇晃他,可能摇着摇着孩子就会入睡了,这样会省去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却忽视了,这样的哄睡方式,可能会给宝宝造成的伤害。
①损伤孩子的颈部
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或者是身体发育还不是很完全的宝宝来说,他们都还没有办法坐直或者是站立,这是因为他们的颈椎此时还没有发育完全,还没有办法支撑起他们脑袋的重量。
如果家长总是摇晃着哄宝宝入睡,很容易就会损伤到孩子的颈椎,比如颈部软组织挫伤等等。
总之这样摇晃宝宝,如果稍微用力过猛,是会导致孩子的颈部受伤的。

②造成孩子脑充血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摇晃入睡是最为敏感的,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他们的大脑正在处于急速发育的阶段,所以脑袋其实是很脆弱的,颅底几乎都处在比较平滑的状态,所以对于摇晃的反应也会更加明显和严重。
如果家长长期持续摇晃宝宝,那么全身的血液其实都会流向大脑,孩子的血管又比较细,比较脆弱,稍微不注意就会堵塞血管,造成血管破裂,从而导致孩子脑充血。

③引起“摇晃综合征”
美国儿科学会专家约翰・霍普金斯指出:婴幼儿脑部发育不完全,长时间剧烈摇晃会导致脑内出血、视网膜出血等不可逆脑损伤,引发“婴儿摇晃综合征”。
什么叫做孩子的“摇晃综合征”呢?其实就是指如果家长胡乱摇晃宝宝,不注意就会造成孩子的脑部损伤。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医生的朋友圈一样,那位家长就是因为胡乱摇晃宝宝入睡,才导致孩子的脑部损伤,最终成为了脑瘫,对孩子的一生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所以C妈希望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哄睡方式,千万不要图方便,以免伤害到宝宝的身体。
除了摇晃哄睡方式之外,以下几种错误的哄睡方式,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宝宝“受伤”,爸妈别乱用。

这几种错误的哄睡方式,可能会伤到孩子,别乱用
错误方式一:家长“搂睡”
崔玉涛在《崔玉涛育儿百科》中提到:“搂睡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活动空间,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还可能增加宝宝窒息风险。”
日常生活里,不少家长觉得搂睡能给孩子安全感,却不知孩子呼吸不畅、睡眠浅,长期如此还会影响身体发育。
不如让孩子睡在独立小床,既安全又能培养自主睡眠能力。

错误方式二: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有些家长图省事,就会直接把奶瓶直接塞在孩子嘴里,让孩子侧身躺在喝奶,喝着喝着就睡着了,非常方便。
殊不知,这样会把娃给坑了。
要知道,躺着喝奶,奶水容易进入气管,可能会呛到孩子,如果进入肺里,可能还会引发咳嗽,甚至窒息。
再者,一些家长也能发现,常让孩子含着奶瓶,可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现孩子口气不好,长期更会损害乳牙健康,影响恒牙生长。

错误方式三:开灯睡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怕黑,整夜开着小夜灯。但灯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打乱孩子的睡眠周期,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还可能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不利于健康成长。
小区的李姐,起初为了方便照顾起夜的孩子,整夜开着小夜灯,可后来孩子不仅频繁半夜惊醒,身高发育也落后同龄人。
医生诊断后,罪魁祸首竟是那盏长明的小夜灯,这让李姐后悔不已。
哄睡对于父母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也让家长十分头疼,不过,别担心,下面C妈分享正确的哄睡方法,既安全又有效,家长可以试一试~

孩子迟迟不肯入睡,该怎么哄睡更有效?
别硬按钟点哄睡!娃正玩得嗨,你非逼他睡,当然哭闹抗拒。留意揉眼睛、打哈欠这些小动作,那是娃在说“妈妈我困了”,趁这时候轻拍安抚,分分钟秒睡。别狂拍娃后背了!你以为在哄睡,实际在叫醒服务。试试温柔讲绘本,娃听着妈妈的声音慢慢眯眼,比机械拍背管用100倍。电视声+哄睡=无效陪娃!你以为的催眠白噪音,对娃就是深夜蹦迪现场。关掉电子设备,拉上窗帘,安静环境才是入睡加速器。结语
育儿之路总藏着意想不到的“陷阱”,哄睡虽然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但,切记别让“哄睡”变成伤害。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哄孩子睡觉,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少遭罪。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