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212团高副政委(二)

故居行人物谈 2024-11-21 17:18:51

高副政委

炮212团返回山西介休后,团部住在介休城东南面紧靠铁路的水泥厂;一营除二连住在宋古公社外,都住在农机校;团指挥连也住在农机校,汽车连住在农机校对面;二营、后勤修理所住在电杆厂。炮212团都住在介休城东,因那时师部在介休城西。

高副政委回忆:我们返回了部队原驻地,按照毛主席“野营训练好”的指示,部队全部拉到县城附近村庄。

我的日记,也说明了这些。1970年11月24日,毛主席在呈送的《关于部队野营拉练的报告》上批示:“这样训练好!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

我们部队回来稍一安顿,经过学习毛主席“11.24”批示,就又拉练到县城附近村里。我们一营营部到了宋古村,进行的年终总结。

中间是程团长讲解

也就是过年前,1971年1月25日,我们一营又返回了农机校,一是准备过年,二是准备下阶段的长途野营拉练。

2月10日,即正月十五,我们部队奉上级命令,从介休农机校出发,开始了长途野营拉练。下午5时,开进尚吉村。第二天早7点钟,部队又出发,下午5时,到达中阳县金罗镇。经过总结,预计13日出发,到汾阳县栗家庄公社开展训练。

哪知,13日一大早就下起大雪,而且越下越大,团司令部通知刘营长、闻教导员到团里开会。等他们回来,营里又开紧急会议,行军计划有变。因途中要翻越薛公岭。薛公岭是吕梁山的门户,路段长,落差大,是扼守晋陕通行的制高点,也是一道天然屏障。这一下大雪,给行军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上级领导决定,夜宿吴城镇,明天起早再翻越薛公岭。

会议进行着,就命张副营长,带领营部管理员、各连司务长,以及有线兵,乘车提前出发,到吴城镇号房子。会议一结束,各连就回去动员、准备,下午3点钟大部队出发。

吴城镇坐落在薛公岭脚下,历史悠久。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在驿沟口修筑城墙练兵,故名吴城。自古就是商贸云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拉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之说。

张副营长他们一到达吴城镇,乡亲们已接到上级指示,迎接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号房子,腾房子,生火,把最好的房子让给部队住。整整一夜,2月14日,一营营部就起早,拉着沙子上了薛公岭,沿途撒沙子,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

翻过薛公岭,真是两重天,向阳春来早,汾阳县这边一到杨家庄,已是春暖返青,一片绿色。车队集结后,11点钟开进了栗家庄公社。

车炮场

高副政委回忆:师里决定组织一次实弹射击,把我们新装备的火炮拉出来亮亮相。五个团各出一个连,在杏花酒厂西面山下一线展开,邀请地方领导以及驻地县领导前来观摩------我们火箭炮开始试射了,一发炮弹出膛,就像一道刺眼的电闪带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晴天霹雳,盖过了其他所有的炮声响,观众们潮水般向我们这个方向涌来------试射完毕,全连齐射,六门炮,每门炮装十九发,间隔20秒,在六分多钟的时间里就发射出114发炮弹,一道闪电接着一道闪电,一声霹雳连着一声霹雳------再过一会儿,就看见目标区域成了一片火海。

那次代表炮212团进行全连齐射的,就是我们一营三连。 我的日记也有记载:1971年2月24日,经过在栗家庄的训练准备,今日开始打靶了。这是我们团火箭炮第一次打靶,在汾阳杏花村一带,先是一连试射------二连炮阵地离公路很近,汾阳至文水的公路上停住了好多车,进行观看。

全连齐射

第二天,即2月25日,三连代表我们团进行实弹射击,先是试射,接着全连齐射。六门炮车,每门炮车十九个管,十九发炮弹,114发炮弹瞬间发射出去,远处山上的目标区顿时一片火海。观看的人更是人山人海,不断地喊叫:“打得好!打得好!”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大刀长矛到步枪手榴弹,今天又变成了火箭炮,进一步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强大。

实弹射击过后,也就是2月25日晚上,我们一营就离开了汾阳栗家庄公社,经汾阳县城、孝义,于26日拂晓返回了介休农机校,圆满地完成了这次长途野营拉练。

中排中间:右是蔡政委、左是刘主任、

高副政委回忆:这年夏天,上级决定蔡政委和刘主任到天津去支左。并附有一张照片,是蔡政委和刘主任与政治处同志们的合影,很是珍贵。绝大多数人我认识,前排蹲着的,右1是高慧生——高干事;右2是电影组的大么,我们一个公社入伍的丰南老乡;右3是报道员,山东临朐入伍的老谭,左1是电影组的小么,他与大么是一个村的,论辈分比大么还高,所以说,大么不大,小么不小。不知什么机缘,他们一个在一营一连,一个在二营四连,竟然都选调到团里电影组,真是巧了。

第二排,右1是摄影报道员小宋,山东临朐入伍,起初团里的照片都是由他拍摄。右2是杨副主任,组建时,原是后勤处协理员,他与后勤处冯处长都是解放兵。冯处长一喝多酒,就叨咕“我不就是你们机关枪嘟嘟过来的吗?”特别有意思。后来,杨副主任又提为杨副政委。我就是杨副政委,1973年,我们一营在灵石张家庄打石膏时,他在哪儿当工作组把我调到政治处组织股当见习干事的,一直对我不错。

右3是蔡政委,也是我们炮212团组建后的第一任政委。据高副政委回忆,蔡政委是1946年入伍的兵,入伍时才十六岁,是全连最小的兵,他随部队从东北老家一直打到广东汕头。蔡政委特别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没事的时候爱与干部战士唠嗑、话家常,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方面吧!我有过亲身体会。我是1973年10月底调到团政治处组织股的,蔡政委回老部队时,就与我们在院里唠嗑,非常随和,我们也无拘无束,唠了好长时间,以后就再也没见来过。

中间是我,在老团部院内

右4是刘主任,也是我们炮212团组建后的第一任主任。我当一营部通信员,天天跑团里收发室取信取报、到各股取文件,经常见到刘主任,但从没打过交道,他就支左去了。

右5认不好是谁。左1是负责干部工作的王干事,1960年入伍的河南西平兵,1974年到4连当指导员。

后排右1是柴干事,1969年3月入伍的河北唐县兵,原是一连炮班长,也是陈迪里的班长。右2是负责保卫工作的卫干事,后来我们俩在一个股。右3、右4认不好了。左1是我们组织股的王干事,山西忻州入伍的兵,后来调到师组织科,几年后,到别的团当了主任、政委,我们在一个股待了也有一年多。

高副政委回忆,蔡政委走后,接替他的是曹副政委。曹政委是南方人,1951年高中毕业,作为文化教员应征入伍。组建前,原是炮五师宣传科副科长,曾到我们丰南县支过左,很会写材料。我调到组织股后有过亲身体验,团里好多材料,都是他亲自组织,亲自动笔。他在会议室里一边踱步一边说,我们就记录,整理完,他再润笔,才开始打印。那时真跟曹政委学了好多写作知识。

九口 2024、11、20

0 阅读:1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