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南的一名教师孙存良,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学校开除。
只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辞退背后,却隐藏着令人震惊的隐情。
因为22年后,孙存良无意间发现有人顶替他的身份在学校一直领取着工资,而且,对方办理退休手续时,更是理直气壮的说:借你身份证办退休。
那么,这场顶替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孙存良的人生又因此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孙存良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
那时的他不过二十出头,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凭借着一份高中文凭,成为了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而且,那时候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像孙存良这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基本上都被视为“人才”。
因此,村里的领导还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在即将开设的小学担任一名教师,孙村良自然也是答应了。

那时候的学校条件相当简陋,教室里没有什么现代化设施,甚至连教学用具都十分简陋。
但孙存良并不介意这些,他心中有着一份朴素的理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
同时,他勤奋、耐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当下课后,孩子们围着他问问题,他也总是耐心解答,从不显得烦躁。
即使是最基础的内容,他也总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复杂的知识讲解得透彻。

时间长了,孙存良渐渐地成为了村里人眼中的“好老师”,他也因此在村子里收获了尊重和崇敬。
然而,这一切的宁静在1992年被打破了,那一年,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严格的实施,许多地方的教师、干部都面临着这一新的规定。
而在孙存良的家庭里,他和妻子吴桂芳已经有了四个孩子,在那个年代,这个家庭已经违反了计划生育的政策。

有一天,学校的领导突然找到了孙存良,孙存良没来得及开口,校长便直接说道:“你看啊,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提倡少生优生,而你家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上面下了通知,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根据上级的指示,你的工作就到此为止了。”
孙存良听到这话时,一时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竟会因为一个政策问题,被突然开除,而且,这个消息来得毫无征兆,让他措手不及。

那一刻,孙存良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困惑,但他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在离职协议上签了字。
从此,孙存良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放下了教案,走进了田间地头,开始做农活。
虽然他从未真正做过农民,但很快,他就适应了那种辛苦的生活,他和妻子一起在田地里劳作,虽然疲惫,但至少能维持家中的生计。

时间在孙村良的辛勤劳作中,很快到了2000年,这一年,他的人生再次出现了波折。
彼时,他的四个孩子已经长大,孩子们有的在大学,有的已经开始工作,妻子吴桂芳的身体也时常不太好,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家庭的责任。
那天,孙存良像往常一样在田地里忙碌着,突然,他上小学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到田间,拿着一张公告纸递给他:“爸,学校门口贴的工资单上有你的名字!”

“你说什么?”孙存良走到儿子跟前,接过了那张纸,随后仔细的看着。
果然,在这张标有“学校职工工资单”的公告纸上,写着他的名字,对此,他疑惑不已,他已经离开学校多年,名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名字重名了?
接下来几天,孙存良心神不宁,他无法释怀这张工资单,甚至开始在村里四处打听,想了解一下学校的具体情况。
可无论他怎么询问,得到的答案总是含糊其辞,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学校一趟问清楚,因为他怀疑自己被冒名顶替了,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为了确认这一切,孙存良继续和人打听这件事,也开始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回失去的岗位,同时,他也去找了校长。
“校长,我早就不在这里工作了,怎么会有我的工资?”孙存良毫不客气地提出了疑问。
校长有些吞吞吐吐地说:“这个……这你也知道的,当年你离开学校的时候,手续确实没办好,但学校还是按照规定继续为你发了工资。”

孙存良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什么理由?他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学校却“随便”继续发了工资,甚至没有通知他任何一件事。
更让他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些年他从未收到过任何消息?
“可是,校长,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情?为什么我一无所知?”孙存良的声音愈发严厉。
但不管怎么问,校长都给不了他一个准确的答复,于是,他心烦意乱地又去找了村干部,毕竟当时是村干部找到他。

不料,对方也是含糊其辞,根本每个准确话,但之后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彻底知道了一切。
当时,因为工资改革,乡里要求所有教师去填一份表格重新统计信息,而孙村良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于是也填了表格。
但他填表格更多的是为了让那个顶替他的人主动站出来找他,果然,孙村良在教育局上班同学孙卫星不久后上门了。
同时,从他那里,孙村良知道顶替他的那个人正是孙卫星的亲戚南纪成。

南纪成原本并不具备与孙存良相同的教育背景,甚至没有经过正常的招聘程序,但却在一些关系网的帮助下,成功地顶替了孙存良的位置。
而这一切,居然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正式程序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发生的。
孙存良的心情既复杂又愤怒,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维权欲望,他开始准备一份详尽的材料提出申诉,要求恢复自己的名誉和职务。

可事情的进展并不如他所愿,尽管他提供了详实的证据,但回应依旧不尽如人意。
孙存良曾无数次地打电话,跑到相关单位去询问,但每次得到的答复总是“正在处理中”,最终却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解决。
与此同时,南纪成这边也一直在让孙村良放弃追究,孙卫星甚至拿钱收买他,可公道和钱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南纪成一直没有接受。
直到2010年,孙存良的申诉才开始获得一些回应,当地终于表态,将开始调查此事。

而顶替者南纪成知道后也着急了,又开始联系孙村良,并去家里闹事威胁他。
孙村良在这种无赖的做法下,为了保护家人,最后无奈和对方达成了妥协,南纪成每月给他350元,他放弃追究。
就这样,这件事算了有了个结果,但到了2017年又出事了。
2017年,彼时的孙村良已经60岁了,可依旧在为生活忙碌着,同时,心里也从未真的释怀过。

结果,这一年,南纪成又主动找上了他,且一开口就是要用他的身份证办理退休。
这一行为让孙村良忍不住再次举报了对方,还将事情曝光给了媒体,幸而这一次,在社会的关注下,事情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经调查后最终做出处理,南纪成被学校除名,所有由他冒用身份获得的待遇被撤销。
虽然孙存良的工作无法恢复,但他感到自己最终为自己讨回了一些公道。
在此过程中,他不仅恢复了自己的名誉,也为无数像他一样曾遭受不公的普通人发声。

2021年,孙村良还拿到了一次性补偿金60万元。
拿着这笔钱,他一度愣在了家门口,60万,曾经,他的理想和信念,都为了这场不公的战斗,付出了太多代价。
他从未为金钱而奋斗,却在无形中为这场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回头看,曾经的工作、孩子们的教育、自己为这片土地和这些孩子付出的心血,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尽管如此,孙存良终于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解脱,那笔补偿款让他不再为生计烦恼,至少他可以安心地过剩余的日子,不再为明天的饭碗担忧。
或许,这就是命运给他的补偿吧,或者这也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他的心里终于有了些许的安慰。

无论如何,他已经走过了这段漫长的维权之路,尽管没有完全恢复自己的教育工作,尽管那份深埋心底的失落依然存在。
但他知道,自己终于能放下曾经的痛苦,过上更加平静的生活,60万,虽无法填补所有的遗憾,但它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