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女大学生毕业回家养4000头牛,在两会的发言让大家看到希望

发事说娱 2025-03-13 16:49:01

惊!女大学生扔掉城市金饭碗,回乡养4000头牛,背后原因太惊人!

家人们,今天必须给大伙唠一个超炸裂的事儿!有个女大学生,放着城市里舒舒服服、薪资不错的工作不要,竟然一头扎回农村养起牛来,而且一口气就养了4000头!要是换做你,你能狠下心做这决定吗?到底是啥原因,让她胆子这么大,做出这大胆的事儿呢?先别急,听我细细跟你讲。

赵昭,出生在白河岸边,当地特产南阳黄牛。2006年,她大学毕业,学的平面设计专业。这专业在城市找工作不算难,她也确实在郑州一家广告公司谋到份不错的差事,收入也还能满足日常开销。按道理,她完全能在城市里过着安稳又惬意的小日子,然而,命运的大转弯毫无预兆地来了。

每次她往返于城市和农村,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城市里到处高楼林立,发展得那叫一个迅猛,处处都是热闹繁华的场景。可再瞅瞅自己的家乡,房子越来越破旧,道路也是坑坑洼洼,和城市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埋进她心底,她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乡做点啥,让家乡也能变得越来越好。

终于,在2008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做了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辞掉城市工作,回乡创业。你能想象吗?身边的人肯定都在劝她,放着好好的城市生活不要,回农村能有啥好前途?但赵昭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她铁了心要回去改变家乡的模样。

创业起步:40万开启养牛大业,难题一堆咋解决?

赵昭决定回乡养牛,可不是脑子一热瞎决定的。她心里琢磨,南阳黄牛那可是名声在外,可在郑州市场却不常见,这说明市场前景肯定差不了。而且,家乡人大多都会养牛,找工人不是啥难事。说干就干,她东挪西借,又是找亲戚朋友凑钱,又是去银行贷款,好不容易凑齐40万元,开办了南召县豫飞优质肉牛养殖场。

创业刚开始,困难就像连环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先说说资金,40万听起来不少,可真要办起养殖场,买牛、建牛舍、购置饲料,这点钱根本不够花。没办法,她只能接着到处找人借钱,能借的都借了,贷款也贷了不少,每天都在为钱发愁。

技术方面也是个大难题。虽说家乡人会养牛,可她自己完全是个新手,啥都不懂。为了学会养牛技术,她跑遍郑州好多书店,买了一堆养殖方面的书。白天就在养殖场跟着那些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看他们怎么养牛,一遇到问题就赶紧请教。晚上回到家,别人都在休息、玩耍,她却还在拼命啃那些养殖书籍。她还特别虚心,村里那些养牛的老手,也就是“牛把式”,她经常去请教,人家说啥她都听得认认真真,学得踏踏实实。

销售这块同样不好弄。那时候,牛养好了都是通过“牛经纪人”联系买家,这些“牛经纪人”会从中赚差价,到她手里的钱就少了一大截。赵昭可不甘心这样,她就想着自己提高养殖技术,把牛养得更壮实、品质更好。然后她就自己去找牛肉铺的店主谈合作,她跟店主说,你先把牛拉走,等牛产肉了,要是达到标准,你再付钱。你说这得多大的胆子啊,要是牛的品质不行,那可就亏惨了。但赵昭就是有这份自信,她相信自己养的牛肯定杠杠的。就这么一步一步,她的养殖场总算是慢慢走上正轨了。

规模发展与挫折:近千头牛的辉煌,却被一场危机砸懵

到了2012年,随着一些合作伙伴加入,“豫飞”改名为“南召县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人多力量大,大家齐心协力,养殖场发展得越来越快。到2015年,也就是赵昭创业的第七个年头,养殖场已经发展到将近千头牛的规模。这时候的赵昭,心里肯定特别骄傲,觉得自己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这些年的辛苦没白受。

可谁能料到,老天爷就好像故意刁难她似的,一场巨大的危机突然降临。牛群出现大规模疾病感染,一头头牛接连病倒,看着这些生病的牛,赵昭的心都快碎成渣了。而且,倒霉的事儿一件接一件,这时候牛价还持续走低,卖牛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一边是生病的牛需要大把的治疗费用,一边是卖牛的收入大幅减少,这让赵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那段时间,她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甚至都动了放弃的念头。她心里肯定在想,自己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啥?难道这一切都要打水漂了吗?

探索新模式与扩大规模:不服输的她,咋在逆境中翻身?

不过,赵昭可不是那种轻易就被打倒的人。她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过去。她和团队开始四处寻找解决办法,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生态循环发展链条。

比如说“养牛—牛粪—沼液—种植玉米—秸秆—粗饲料—养牛”这个模式,牛产生的牛粪能变成沼液,沼液又能用来种玉米,玉米收获后的秸秆还能当作粗饲料喂牛,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不仅解决了牛粪处理的难题,还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有“养牛—牛粪—草腐菌—发酵后基料—有机肥—种植庄稼—秸秆—养牛”这个模式,也是一个道理,把牛粪变成了宝贝,实现了把牛粪变成肥料的功能转变,还丰富了产业结构。

2015年,“犇犇养殖”再次改名为“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从那以后,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目前,她流转了225亩养殖基地,建起现代化的牛舍和各种配套设施,同时饲养肉牛4000头。她还流转了2000亩种植土地,实现了种养结合,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

取得成果:带动乡亲致富,自己也成人生大赢家

赵昭的努力可不只是为了自己,她还带着身边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发展黄牛养殖、饲料玉米种植、双孢菇种植等产业。这些农户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每年,她的公司都会向农户收购1000多万吨草料,像小麦秸秆这些,农民们把这些以前可能会被烧掉的秸秆卖出去,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脱贫攻坚的时候,她通过技术指导、产业帮扶,帮助200多名贫困户成功脱贫,让他们也过上了好日子。

而赵昭自己呢,也从一个养牛啥都不懂的新手,成长为大家都信赖的“牛倌”。她的努力和成就得到大家认可,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你说这得多厉害啊,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励志大片。

主要观点:农村是年轻人的广阔舞台

赵昭一直觉得,农村需要年轻人,农业也需要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农村和农业可不是没前途的地方,恰恰相反,是充满机会的广阔天地。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心里最实在的想法就是让农业成为有盼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别觉得回老家就没出息,回老家一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一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农村,只要你有想法、有干劲,就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小编有话说

家人们,看完赵昭的故事,我是真的特别感动,打心底里佩服她。她一个女孩子,能放弃城市里安稳的生活,回到农村创业,而且还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放弃,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觉得,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有好发展,其实不是这样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贝、等着人去挖掘的大宝库。只要我们有眼光、有勇气,肯努力,在农村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而且,赵昭不光自己成功了,还带着那么多乡亲一起致富,这才是最了不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好处。

希望赵昭的故事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你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发光发热。也希望我们的农村能越来越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去建设家乡,让农村成为人人都向往的好地方。

0 阅读:0

发事说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