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儿子靠不住,农村现在流行养女防老」释放了什么信号?

颜阎军武 2025-04-12 03:03:48

过去我总以为农村财产给男,养老啃女,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糟粕毒害的。后来我读古文读多了发现,可去你的,古人不背这锅,中华上下几千年,古人从来没有像上个世纪的老人那么不讲究礼义廉耻过。

过去的女儿出嫁,体面娘家给嫁妆,体面婆家给聘礼。嫁妆不管婚姻状况如何,都归女性。

从这个纬度横向对比西方国家,哪怕是以绅士风度闻名的英国,英女直到18世纪,她们只要结婚,她的所有财产自动归丈夫所有,没任何法权。婚后不能离婚,不能告丈夫,不能工作、不能读书、所以英女在这种极其不公平的法律下才会成为女权鼻祖,要求男女平等。

注意,这个没法权不分贵贱,古代中国贵族、上层女性想离婚,可以离,可以做到拿回嫁妆。从古到今也有很多女告夫的案例,这都是有法权的体现。

(参考秦、唐、宋,都有休夫的权利。一个比较违背常识的冷知识:明、清虽然女性地位递减,但女性财产权方面,哪怕是最臭名昭著、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被别人追着打的清朝、女性都有嫁妆和继承权、有获得土地、商铺、遗产的资格。如果父母愿意给,法律并不禁止清朝女性在出嫁后依然继承土地,唐宋明父母去世后法律规定正妻女儿继承份额大于妾生的儿子。且出嫁女和未出嫁的根据情况不同享有父母遗产继承的资格,从1/2到1/4不等。如果父母生不出儿子,户绝,收养的儿子和女儿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一人一半。清朝女儿的嫁妆、商铺、田产等丈夫只有使用权,没有出售权,违者可告夫,这些都有史可考,清朝甚至记录了很多宗族为族里没钱置办嫁妆就嫁不出去的女性准备嫁妆,清朝皇帝也赐给很多因没嫁妆嫁不出去的女性一百两银子,更多可以)

你说穷女不容易兑现法权,做到休夫,男尊女卑封建社会这很正常,但不容易兑现法权和压根没法权是两个概念。

一个侵占妻子嫁妆犯法,一个合法。一个可自定义分配财产,一个不可。法律引导的风向也会影响男性决策的方向。法律保护财产权保护的是有产者,你觉得对古代穷女没意义是因为你没有拿发展的眼光去看,以为穷富从来不会变更,阶层从不会跨越。

同比英国,为什么英国贵族寡妇特别抢手,因为她是行走的钱袋子,跟她结婚可以合法获得她所有财产,这种法律下,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到达了顶峰。因为虚寥寥地给你一点尊重,那结婚了你的财产归他所有。为了防止英男拿去挥霍,你的嫁妆只能靠你爸跟丈夫签婚前协议去制约,婚后以pin-money形式给你。实际上这个制约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因为即便他那么做了,你没法权,又不能去告他。

(但宋代李清照面对丈夫挥霍自己财产,她有休夫的权利且成功了。有休夫的法权即便再难以兑现那也是有。宋代穷女告夫在封建社会属于倒反天罡,到了李清照时期,只要告夫就得入狱几年,想维权需要自己先接受制裁。李清照算上层、父亲做过官但不算皇亲国戚这种贵族,她可以找关系9天出来,达到维权目的。实际法律约束的是穷女倒反天罡,有关系的人哪怕你不是官二代,找关系维权可操作空间很大的。用一句话告诉你:这个法律制定的底层逻辑就是维稳、让男女不要轻易挑战封建社会定好的主流秩序。规定嫁妆归女是让男人别挑战封建社会男人要扛起一家重任、以啃女为耻的主流秩序,别忘了男尊女卑社会基本盘就建立在农耕社会男性有体力优势可掌握生产资料、生产力比女性高的基础上。你非要做软饭男,跟主流秩序对着干,那能给女儿丰厚嫁妆的父母,也有能力给你送个罪名让你达到被告的犯罪条件,别以为背刺给男性定好的主流秩序不用付出代价。法律限制女性同理,告夫之风在封建社会不可助长。但英女贵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结婚,婚前财产和婚后产生的一切财产都归丈夫所有,他挥霍时哪怕你有人脉,法律没给你开维权的口子,哪怕你是贵族也没用,也得遵循夫妻一体论的财产法。除非你幸运,成为几千年来那几个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或者因为男性继承人或者因为男继承人挑战神权最后上位成功的女王之一)

从结果看,英女的触底反弹很成功,她们从18世纪发力,那片土地从大部分女人连法权都没有,一跃变成了女权保护比较先进的国家,英女的奋斗功绩不应该被今天轻飘飘一句:发达国家就是礼待女性抹掉。

你在今天感慨英国对女性的保护大部分方面比我们国家好的同时,请你记住,你要分清你该赞美的对象。你该感谢的不是所谓的英伦绅士,这片土地并不是一直都这么优待女性的,英女今天拿到的所有优待并不是从古至今就有。

承认英国18世纪之前女权极其低下的史实,也是承认英女的努力。因为这些女权鼻祖在革命后,她们的胜利果实全球女性都有份。

我们现在的女权不如英国,并不代表着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希望你分清这点。

中国古代,因着女性暴力水平的低下,法律会偏向男性,但古代中女比英女强的地方就在于:没被剥夺法权,可以离婚,嫁妆归女性所有。

过去的女性嫁人后,跟娘家做了切割,不需要养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为什么古代骂女儿是赔钱货,是因为古人是真封建,把女儿当弱势群体,体面娘家只给女儿钱,不索取,所以在古代,没一定的实力真不敢养女儿。

古人的这种不对女儿索取体现在:分家产时有女儿(给嫁妆本身就是在提前分家产,哪怕分的没男的多,也是给分了)但养老完全不需要女儿,只靠儿子。

而上个世纪老人做的,完全和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比旧社会周扒皮都恶,却要把锅甩到中华文化上。

说起嫁妆,没有,甚至还要占女儿的彩礼给儿子娶妻,但说起养老,你嫁了也得养我。极其双标无耻。

老舍《骆驼祥子》里还有句最经典的话:姐姐是块肉,得给弟弟吃。这种不知廉耻的人在古代原本是打光棍娶不上媳妇的,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在毛爷爷的努力下,那么多原本没资格娶媳妇只能共妻的底层人在时代的红利下以最低成本娶上了媳妇。

现在农村人对女儿变好不是因为上个世纪的老人转变观念了,是因为接受了新时代教育的90后长大做父母

读过书的90后比上个世纪的那波老周扒皮知耻、明礼。能做出那么不要脸事来的人,变少了。

0 阅读:0

颜阎军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