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生命的负担。”
你有没有想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在一粒盐里?
每次拿起盐罐,撒几粒白色的晶体在菜肴上,这不仅仅是在调味,更是在为你的健康买单。
可是,你知道自己每天摄入的盐,到底是加碘的好还是无碘的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谜团。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如果体内比较缺碘,可能会出现颈部肿胀、发育异常、疲劳、虚弱等症状。此时应该适量补充碘,可以在日常烹饪中使用。
1995年,中国用“全民食用碘盐”这一招,让“大脖子病”发病率从20.4%骤降至2.5%。数据显示,推行全民食盐加碘政策前,我国有7.2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超过3500万,每年因碘缺乏导致智力障碍的新生儿达10万之众。正是碘盐的全面普及,让我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首个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国家。
但最近十年,超市货架上无碘盐占比从不足1%攀升至15%,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无碘盐”搜索量同比激增230%。这场悄然兴起的“反碘运动”,究竟藏着哪些认知误区?

加碘盐VS无碘盐哪个更健康?
1、加碘盐
加碘盐,顾名思义,就是在普通盐中添加了碘酸钾。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孕妇缺碘,胎儿智商直接损失10-15分;成人长期缺碘,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增加7倍。更可怕的是,缺碘症状具有隐蔽性,当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损伤。青少年建议每周食用2次海产品。
而对于平时不怎么吃海产品,尤其是住在内陆地区的人来说,选择加碘盐是明智之选。

2、无碘盐
无碘盐,就是普通的食盐,没有添加碘酸钾。
“我们天天吃海鲜,哪会缺碘?”这是青岛王阿姨坚持买无碘盐的理由。但2018年全国调查显示,沿海居民尿碘中位数仅为86.3μg/L,低于国际标准(100-199μg/L)。原来,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并非日常主食,100克鲜海鱼仅含5-40微克碘,而成人每日需要150微克。

对于已经摄入足够碘,或者因为特殊原因需要限制碘摄入的人来说,无碘盐是更好的选择。比如甲亢患者、部分沿海地区居民、需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的特殊人群等。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晓明指出:“普通人群盲目选择无碘盐,相当于自毁健康长城。”
就连甲状腺结节患者,最新《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明确建议:除非确诊甲亢,否则仍应食用碘盐。因为多数结节与碘摄入无关,盲目限碘反而可能刺激结节生长。

在超市货架、电商直播间上,食盐的标签五花八门——“0添加”、“不加碘”、“低钠”、“抗结剂”等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某网红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喜马拉雅玫瑰盐”激情推销:“这种天然盐含84种矿物质,比碘盐健康100倍!”实际上检测显示,这种盐每公斤碘含量仅0.1毫克,不及碘盐的1/300。更讽刺的是,其标榜的“稀有矿物质”中,砷、铅等有害元素赫然在列。
面对商家的营销话术和健康焦虑,如何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盐?

科学选盐指南:一张表格看清全家需求
在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向我们展示了精准选盐的"三维定位法":
| 人群特征 | 推荐盐种 | 每日限盐量 | 特别注意 |
| 健康成年人 | 加碘盐 | ≤5g | 妊娠期增至230μg/天 |
| 甲亢治疗期 | 无碘盐 | ≤3g | 需配合尿碘检测 |
| 甲状腺结节 | 低碘盐 | ≤4g | 每3个月复查甲功 |
| 高血压患者 | 低钠碘盐 | ≤3g | 警惕钾摄入过量 |
| 肾功能不全 | 无碘低钠盐 | ≤2g | 禁用含钾代盐 |
某三甲医院营养科主任特别强调:"选购时要认准包装上'适合人群'标识,切忌盲目跟风网红盐。近期接诊的甲状腺危象患者中,过半有长期食用竹盐、玫瑰盐等'概念盐'经历。"
北京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严格执行科学用盐规范的家庭,高血压发病率降低41%,甲状腺疾病复发率下降68%。这印证了钟南山院士的忠告:"控制好盐罐子,就握住了健康命门。"

站在超市货架前,68岁的王大爷终于放下了那包昂贵的“竹盐”,拿起熟悉的加碘盐。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他感慨:“从前是没盐吃,现在是不会吃盐。”
那个藏在厨房角落的盐罐,不该是养生焦虑的源头,而应成为守护家人健康的最后防线。
记住医生那句振聋发聩的警告:"在健康面前,从来没有什么高端盐,只有适合你的科学盐。"
参考文献
[1] 孙殿军, 滕卫平, 杨月欣等.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R]. 北京: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18.
[2] 滕卫平.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报告[R]. 北京: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17.
[3] 疾病预防控制局.碘缺乏病防治常见问题及解答[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