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刚到印度,莫迪就对中国出手,对钢铁加税12%,中方反制就绪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4-24 13:21:01

前言

万斯访印当天,印度宣布对华钢铁征12%关税,此举直指中国,释放对美示好信号。

印度为何此时对华出手?中方如何应对这种牺牲中国利益讨好美国行为?

对华出手即刻生效,印度关税大棒指向何方?

当地时间4月21日,万斯的专机刚刚降落在新德里机场,印度财政部就火速发布了一份官方命令,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这项措施当天即刻生效,有效期达200天,除非提前被撤销或修改。

印度此次加征关税的品类主要针对钢铁制品,这不是偶然。据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仅次于韩国。在印度钢铁产业界看来,中国钢铁犹如洪水猛兽,大量涌入印度市场,迫使一些本土钢厂不得不缩减运营规模,甚至考虑裁员。

这一系列举动背后,是印度投机心态的明显体现。特朗普政府刚刚掀起了新一轮全球关税战,印度迫不及待地向美国表忠心,试图借此在中美博弈中捞取好处。这种姿态,立刻引来了中方的强烈回应。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与美国达成所谓的关税交易。

印度在钢铁贸易领域对中国的这次出手,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考量是向美国示好,试图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略中讨得一席之地。然而,这种做法能否如印度所愿,还是将引火烧身,值得深思。

特殊使者带来特殊礼遇,美印关税谈判暗藏玄机

对美国而言,在全球关税战中拿下印度这个重量级棋子至关重要。一方面,这可以作为关税战的突破口,向其他国家展示合作的样板;另一方面,借此拉拢印度,在印太地区构建对华包围圈,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力。而印度恰好在万斯访问期间对中国钢铁出手,无疑是向美国献上的一份投名状,为的就是换取关税谈判中的更多让步。

左右逢源两头赚,印度的机会主义算盘

然而,印度玩的是一场高风险游戏。一方面,它需要讨好美国,获取市场准入和投资;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与中国的经济联系。2024年中印贸易额高达1277亿美元,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额达1135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这种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反映出印度对中国制造的严重依赖。

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最擅长的就是战略模糊。在乌克兰问题上,印度就没有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反而趁机低价购买俄罗斯能源。这种左右横跳的外交技巧,让印度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了相对灵活的空间。莫迪希望在美中之间左右摇摆,短期内捞取美国的甜头,同时又不放弃与中国的长期合作。

除了经济联系外,印度还需要与中国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上保持合作。两国作为亚洲的主要大国和邻居,有着太多无法回避的交集。近期,中印边境局势也有所缓和,中国的雅下水电工程甚至在帮助印度防洪救灾。如果印度真的为了讨好美国而与中国撕破脸,不仅在经济上承受不起,在地缘政治上也会失去回旋余地。

纸上谈兵难取代,印度制造步履蹒跚

最大的掣肘在于印度的体制性障碍。官僚效率低下、资本流动缓慢,莫迪推行的各项改革举步维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条完备,技术迭代速度快,供应链稳定如铁板一块。印度要真正挑战中国的制造业地位,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印度市场对中国商品有着巨大胃口。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原料在印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手机、电脑、通信设备等产品占中国对印出口的近一半,而印度的纺织业、医药业等支柱产业也离不开中国提供的化工原料。若印度真与中国交恶,这些产业将面临断供风险。

更讽刺的是,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恰恰需要中国的帮助。在制造业前期发展阶段,中国的设备、原料和技术是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因为讨好美国而与中国彻底闹僵,印度的制造业升级之路将更加崎岖不平。

面对印度的挑衅,中方已经亮出了反制牌。中国有足够的能力维护自身权益,包括贸易反制、出口管控和产业调查等多种手段。如果印度一意孤行,继续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向美国示好,中方将采取坚决对等的反制措施。这对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印度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之举。

结语

印度若一意孤行,将面临中方反制,损害自身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信息来源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