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望和在剧里一直都是很正面的角色,脑子活络会来事。
谢望和身上,有着很强的人格魅力,是小团队的主心骨小时候的玩闹,高中时的创业,再到大学毕业之后的创业,大家伙都是围着他在转。
但就是这么一个仗义的人,来北京7年后,却变了,难怪最崇拜他的大华子,也不愿意跟他合作。

周海阔,家里都是文化人,他脑子也不错,高中时代就是电脑高手,玩转编程,光靠玩游戏,都能把号卖上一万块。
星池也是如此,爸爸是作家,他的脑子也聪明,对学习也是手到擒来。
就是如此聪明的两个人,却只上了普通中学,考试成绩都偏下,连本科线都够不到,偏偏两人都不着急,差点没考上大学。
因为谢望和说不读书也没事,现在这个年代,读书不如创业打工。

谢望和自己都没意识到,作为小团队的领头人,他说的话,对这群朋友,起着多大的影响作用。
他对于这两人的影响,不仅仅是在高中,更是延续到了大学。
学计算机的周海阔,都大四了,还要跟着学金融的谢望和去做地推,还跟着翻围墙,被保安追赶。
那个时候的周海阔,正处毕业之际,差点论文没写完,影响了毕业。

而且大家术业有专攻,未来的从业方向也不一样,就这么拉着朋友,为自己的事情忙得团团转,这点谢望和确实少了考虑。
进入社会的谢望和,做事变得更加功利性。
平日没事,就不会找星池叙旧吃饭,而是有事才会拿着东西屈尊来到地下室。
因为此时谢望和遇到了最为难的事情,他被调动到新地盘,没有属于自己的人脉,在公司寸步难行。
所以他想让星池负责搞业务,他能专心搞策略。
至于技术方面,他想到了周海阔,他怂恿海阔跟他干,创业公司多有前景啊。
就是因为这两人去了谢望和的公司,才暴露了谢望和自私的一面。

这两人是出于帮忙的好意,才去了谢望和的公司。
可一旦谢望和在上司那受了气,他全撒在了两位朋友身上。
谢望和因为父亲受伤,临时不在,一下没看住,导致业绩下滑。
领导要求即刻想办法,一个头两个大的谢望和出了办公室,面对跟他提出问题的朋友,一顿狂喷。
技术不行那就改啊,商家不够那就继续谈啊,什么都要我,那要你们来干嘛,我全自己干了。

这话一出,周海阔和星池心里,都很不痛快。
星池连钱都没要过,工资多少,提成怎么算,这最重要的事都没谈,就开始库库干活,结果反被劈头盖脸一顿骂。
再说周海阔,人本来在稳定的公司待着,钱多事少,人还是请假来给你打工的,钱没拿到,又挨一顿说。
而且这两人,说的情况难道不属实吗?
确实是新来的和尚难念经,他谢望和不就是刚来,就被穿小鞋,才要培养自己的人呢?

怎么下属阐述一下真实情况,都要被说呢?
最亲近的朋友,也是最得力的帮手,怎么在他谢望和这,就什么都不是呢?
不还是仗着自己跟他们关系好,可以随意宣泄情绪,后面再说两句软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谢望和多次找华子,她都坚决不来的原因。
当朋友讲究的是一个聊的好,本质是情感价值的交换。
而在职场上,讲的是公司给钱,员工卖力,主打一个资源价值交换。

一旦将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行混淆,不同角色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尤其是还有上下级关系时,更容易爆发矛盾。
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更是如此,当领导可以不顾情面,尽情耍威风,直接下指令。
可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一旦出现这种被使唤,需要服从指令场景,听了内心不爽,不听还不行。
华子就是看得很透彻,当朋友赚钱了,可以一起吃吃喝喝,沾点光。

但一旦参与到朋友的事业中,谈钱伤感情,不谈钱又难受,到时候钱没赚到,朋友也没了,那多不划算。
看看谢望和发脾气的样子,不就是暴露了自己最令人讨厌的样子,就算最后他们的关系和好了。
等下一次冲突来临的时候,还会继续重复当时争吵的场景,到时候就真连朋友都散了。
当朋友还是纯粹点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