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苹果大小的金属球,揣在兜里就能带着走。司机跑长途最怕闹肚子,这时候把它往仪表盘上一搁,设置好扫描范围覆盖驾驶座。系统随时盯着肠道活动,一旦检测到便意到达临界点,
直接启动瞬移模式,根本不用找服务区,肚子里的东西就悄无声息转移到车载马桶里。整个过程就像把手伸进水里再拿出来一样安全,该握方向盘还接着握,连安全带都不用解。
医院里那些插满管子的重症病人,护士把小球放在床柜上,设定只扫描这个床位。当监测到病人直肠压力超标,自动开启温和的减质量模式。
大便会变成轻飘飘的状态,顺着垃圾桶的方向慢慢飞进去,护工早晨来收拾一次就行。这比每天五六次翻动病人灌肠安全多了,还能避免褥疮感染,icu的报警器都能少响几次。
战斗机飞行员腰上别着特制版小球,空战时要是突然内急,头盔里的语音提示会问:“检测到结肠活动异常,启动太空模式?”
点头确认的功夫,体内的东西已经传送空中掉下去了。这个模式耗能大但速度快,正好匹配分秒必争的战斗节奏,比老式尿袋可靠十倍。
瘫痪在床的人床头柜摆个小球,设成24小时监控模式。有天半夜肠道突然痉挛,小球蓝光一闪,把快堵到极限的大便质量降到接近零。这时候瘫痪者只要稍微侧下身,那些几乎没重量的排泄物就自己移出体外。这可比用手抠直肠轻松多了,关键是保住了尊严。
孕妇们现在出门逛街都带着它。子宫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小球别在腰带上持续扫描,膀胱刚到半满就启动节能模式。尿液被减掉96%的质量,变成轻如晨露的状态,顺着尿道自然渗出来,但被卫生巾吸收。
登山救援队的背包侧袋专门有个位置放这个球。遇上暴风雪困在山腰,队员窝在睡袋里设置目标转移点到帐篷外的收集袋。憋不住要方便时,启动极寒模式直接把排泄物传出去,身体根本不用暴露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里。
航天员现在上空间站必带银色特制版。国际空间站的厕所三天两头故障?把小球固定在生活舱,设置排泄物传送到回收系统。微重力环境下用减质量模式特别合适,大便飘出来时像蒲公英似的轻轻落在收集口,再也不会发生粪便飘满舱的灾难场面。
高考考场最近在每个座位下装了固定版。考生进场时扫码绑定个人设备,开考后自动进入监控状态。去年有个学生因为憋尿导致数学大题失误,今年他感觉膀胱发胀时,
小球已经默默把尿液转移到了走廊的移动回收车。监考老师只看见他抖了下腿,根本不知道这孩子已经无痛解决了问题,最后还考出了年级前十。
养老院给每张轮椅加装了专用卡槽。阿尔茨海默老人经常忘记上厕所,小球检测到危险值就直接工作。有次王奶奶在活动室突然失禁,其实排泄物早被转移到护理站,等护工发现时,老人衣服干干净净坐在那折纸,还以为自己今天特别清醒。
特种部队执行任务时人手一个迷彩版。防化兵穿着密封防护服潜伏三天,体内废物传送到五公里外的处理站。上次边境排爆行动,有个队员在炸弹旁边突然闹肚子,硬是靠这个设备纹丝不动趴了十八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