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讲述二战后意大利的女性主义电影,一部118分钟的黑白电影,凭什么在豆瓣上被近20万人打出9.4的高分?
豆瓣9.4分是什么概念,是《千与千寻》,是《星际穿越》,是《盗梦空间》,是《楚门的世界》,是《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些已经在世界影史留名的优秀电影,而这一部片名叫做《还有明天》的电影,凭这个分数,足以跻身Top10。

怀着好奇心,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由意大利的国民喜剧女星宝拉·柯特莱西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也是她转行当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剧情就不细说了,大概讲的就是二战后的意大利,女性地位依然低下,宝拉饰演一个普通中年妇女迪莉娅,每天在丈夫的家暴和生活琐碎中艰难生存,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一份神秘的来信,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议题无处不在:像是男女平等、家暴、职场歧视等等。
比如你能看到,女主被打就是家常便饭。甚至连子女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父亲一沉默,大姐就会带着两个弟弟自觉地躲进房间里,一切都好像很自然。
而让我感受最独特的是电影中用了歌舞的方式来呈现家暴,乍一看好像有些另类的唯美,但却是细思极恐。
我当时的理解,是导演想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把以爱的名义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具象化了,所有的痛苦是女主角一个人在承受。
而对外,包括电影里的外人的视角以及银幕前的我们,看到的都是经过美化后的场景,这不就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嘛!
很多女性哪怕遭受了家庭暴力,但为了面子,为了子女,为了维持家庭关系,表面还是装得若无其事,甚至在外人面前表现得非常恩爱,所有的冷暖只有自己才知道。
后来我又看到了导演宝拉的采访,她解释用歌舞来呈现家暴,是不希望唤醒受到过家暴的女观众在观影时的痛苦回忆。这样的解释,毫无疑问是更加温暖更加合理,果然还是女导演更懂得怎样保护女观众。
当某些电影还在把大尺度的家暴戏当做噱头,当做奇观的时候,意大利的这位女导演为同行们示范了家暴戏的正确拍法。

当然我还是要奉劝有些人可不要轻易模仿。
因为真诚的表达和美化暴力就只在一线之间,一个不小心,那就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了。
另外,我最喜欢的是导演在整个电影中用到了“叙述性诡计”的表现手法。也就是前面用了一大堆迷惑性的烟雾弹来误导你的理解,到结尾时再来一个让你恍然大悟感到震撼的反转。
其实很多国产悬疑片现在也经常用这种技巧,比如陈思诚就非常喜欢用。但手法却都是最基础的,也就是最后每个人讲一段自己视角的故事,来实现强行的反转。
而《还有明天》的反转手法,非常得丝滑也非常得出人意料,让我想到了去年的印度悬疑片《因果报应》。
这里就不得不提,《还有明天》之所以优秀,能让20万人打出9.4的高分,正是因为她的结局。
118分钟的电影,前100分钟我始终带着一个疑问,就这?
如果结局真的是女主角为爱私奔,那可太令我失望了,说不定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罢了。
但导演用她的叙事诡计,把一场疑似私奔的出逃,变成为了女性独立平等而奔走;把疑似情书的信封,变成了紧握手中的选票。
最后结局的反转,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格局的女性表达,也成就了这个电影9.4的超高评分。
最后说个不算题外的题外话,从我做这个影视评论账号开始,也发表了多个对女性主义题材电影评论的作品,比如去年高分的国产女性电影《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等,我都非常喜欢。
我始终认为,真正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她的受众不应该只是女性,也应该包含广大男性,能够触动男性,让男性有所反思,让男性更好地去理解女性,那才是真正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