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启动"神医广告"专项整治:演员扮专家带货产业链浮出水面,监管剑指五大领域

老头儿酸菜 2025-04-20 15:49:09

2025 年 4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一纸通知掀起广告监管风暴,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 "神医"" 神药 "虚假宣传乱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这场被誉为" 史上最严 "的广告市场秩序清理行动,不仅剑指传统媒体的夸大宣传,更将互联网平台上隐蔽性更强的" 演员医生 " 带货产业链纳入监管射程。

一、监管升级:五类重点领域划定 "广告红线"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广告市场秩序整治通知》明确五大主攻方向:

医药健康领域:严打 "神医坐诊"" 祖传秘方包治百病 " 等夸大宣传,尤其针对演员扮演医生、冒用专家身份的违法广告;

食品与金融领域:禁止普通食品宣称 "降压降糖" 疗效,叫停 "保本高收益"" 零风险理财 " 等金融广告误导;

教育培训领域:重点整治 "考公包过"" 月入十万 " 等职业技能培训虚假宣传;

互联网广告:严查短视频平台 "医学科普引流 + 私域卖药" 的新型套路,规范算法推荐中的广告合规性。

通知特别强调,对多次违法的企业实施 "顶格处罚",并探索建立广告主、广告公司、平台三方连带责任机制。据透露,监管部门已掌握 37 条 "神医广告" 产业链线索,涉及 21 个省份的 68 家传媒公司。

二、乱象揭秘:从 "神医宇宙" 到 "线上伪专家" 的进化史此次整治源于持续发酵的 "演员医生" 现象:

传统媒体时代:2023 年曝光的 "北方神医" 系列广告中,演员王某一人分饰 "男科圣手"" 妇科神医 "等 7 个角色,在不同卫视推销十余种药品,其" 违背祖宗献秘方 "的台词模板被网友戏称为" 医疗界的横店群演 ";

互联网变异:某短视频平台医疗号 "中医李主任" 拥有 80 万粉丝,其账号内容 90% 为养生科普,却在私信中推送 "抗癌中药套餐",经调查发现运营方竟为无资质的保健品公司,出镜 "专家" 实为话剧演员;

产业链黑幕:北京某广告公司负责人李经理向记者透露,"定制一位神医形象仅需 3 万元:包括老年妆造型、医学术语培训、虚假资质 PS,后期通过 AI 换脸技术实现 ' 一师多号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批量引流。"

三、技术监管:AI 识别系统破解 "变脸术"针对互联网广告的隐蔽性,监管部门启用三大技术手段:

智能监测平台:接入短视频、直播平台 API,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筛查 "跨账号重复出镜的专家",已识别出 127 个 "一人多角" 的可疑账号;

语义分析系统:自动抓取 "包治百病"" 无效退款 " 等违禁词,2025 年一季度已拦截违规广告 4.2 万条;

区块链存证:要求医疗广告主必须上传出镜者的医师资格证区块链哈希值,从源头杜绝 "演员扮专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整治首次将 MCN 机构纳入监管对象。杭州某 MCN 因旗下 3 个 "神医号" 累计带货超 2000 万元,被处以广告费用 5 倍罚款(120 万元),其法定代表人列入失信名单。

四、国际镜鉴:虚假医疗广告的全球治理对比美国 FDA 的 "广告实时监测系统"、欧盟的《医疗广告透明化法案》,中国此次整治体现三大本土特色:

穿透式监管:不仅查处显性广告,更打击 "科普软文→产品推荐" 的隐性导流链条;

信用惩戒:建立广告违法 "黑名单",违法企业 3 年内不得参与政府项目采购;

社会共治:开通 "神医线索" 专用举报通道,举报人最高可获罚没款 10% 的奖励(单案不超过 50 万元)。

五、企业合规:从 "擦边球" 到 "防火墙" 的转型面对史上最严监管,企业正加速合规布局:

白云山制药:建立 "广告演员资质库",所有出镜专家需同步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公示;

抖音电商:上线 "医疗广告前置审核" 功能,入驻商家需提交医师资格证、药品批文等 12 项材料;

华与华广告:开发 "医疗广告合规 AI 助手",自动检测脚本中的违禁表述,准确率达 98%。

结语:当 "神医" 遇上 "智能监管"

这场横跨线上线下的广告整治,本质是技术进步与监管创新的角力。从电视台的 "祖传秘方" 到直播间的 "AI 神医",虚假宣传的变种从未停歇,但监管的 "智能防火墙" 已全面启动。正如市场监管总局广告司司长黄新民所言:"我们不仅要打掉 ' 神医 ' 的化妆箱,更要拆除虚假宣传的 ' 算法温室 '—— 任何妄图利用信息差牟利的行为,终将在数字监管的聚光灯下无所遁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