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婚房变“凶宅”!中介威胁要曝光全家隐私?无法无天?

明星私房菜秘籍 2025-04-09 21:10:43

北京36岁的王女士刚刚交了20万定金和14万中介费,父母为了给她凑首付,甚至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而当她找链某中介讨要说法时,得到的却是对方总监在电话里的冷笑和威胁:“敢曝光?你全家信息马上全网飞。”

700万婚房是凶宅

前年,北漂女程序员王雯通过链家看中了海淀区某小区一套价值708万元的房子。签约之前,她反复跟链家经纪人袁某、王某权强调,自己绝不要凶宅楼栋。袁某和王某权信誓旦旦地承诺:“楼栋绝对干净。”然而,付完定金后,同事偶然间告知她,该楼6月发生过住户上吊身亡的事件,而王某权等人还曾亲眼看到司法车到场勘验。

发现自己被骗后,王雯要求解约,没想到却被卖家起诉,要求赔偿50万违约金。更过分的是,链某中介的海淀大区韩姓总监竟然威胁王女士的母亲:“敢闹事就曝光你女儿工作单位、女婿信息,让你们在北京待不下去。”不堪压力的王女士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后来经医院诊断为急性应激状态。

近日,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认定:该作为专业中介,明知楼栋存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却刻意隐瞒,构成重大违约。不过考虑到王女士自身也没有彻底核查房源,最终判决该赔偿50万元,王女士自行承担20万定金损失。近日,链某中介公司已上诉,而王女士的婚期也因此被拖延了两年,至今仍在租房居住。这种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案例一:上海“凶宅合同”第一案

在2016年3月的上海,市民陈先生花500万买了静安区一套二手房。入住后,邻居闲聊时无意提到“前房主在卧室自杀”。陈先生一调查才发现,中介和卖家早就知道这事,却一直没告诉他,之前说“房子空置两年是因为出国”全是谎话。这可让陈先生一家苦不堪言,妻子夜夜做噩梦,孩子也不愿意回家。

卖家林某为了快点把房子卖掉,和中介串通起来隐瞒屋内自杀事件。陈先生发现后,起诉到法院,还提供了和中介的沟通录音,录音里中介说“这事不提就行,反正你也查不到”。到了2017年1月,上海二中院判决合同无效,林某退还购房款,另需要赔偿10万元精神损害费。法院认为:“凶宅信息属于影响合同订立的重大事项,隐瞒构成欺诈。”

这起案件案发时,《民法典》还没实施,小编认为法院依据《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做出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咱们“居住心理安全”的保护。不过话说回来,陈先生为了搜集关键证据,花了8个月时间。在中介普遍“避重就轻”的行业潜规则下,购房者获取信息太难了,并且维权成本实在太高。

案例二:北京“中介威胁”升级案

还有在2018年5月的北京,购房者李女士通过某中介购买通州的房子。签约后,她发现该楼半年前发生过坠楼事件。李女士要求解约,结果中介经理张某竟然带人上门堵锁眼、泼红漆,还威胁说“敢起诉就让你公司知道你买房欠钱”。

这一切都因为李女士一开始就明确要求要“无事故房源”,中介为了促成交易,骗她说“坠楼是隔壁楼的事”。李女士报警后,警方在张某手机里发现群聊记录,原来中介团队培训时就强调“凶宅能瞒就瞒,闹事就恐吓”。2019年3月,张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中介公司也被吊销营业执照,李女士最终获赔30万元。

这一事件也彻底撕开了中介行业的“黑色面纱”,从一开始的隐瞒信息,到后来动用威胁手段,已经从普通的民事违约,升级成了刑事犯罪。跟平常那种信息不对称不一样,当中介系统性地培训员工“如何逃避责任”,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来压制购房者维权时,就已经完全突破了商业道德的底线。就像北京房地产协会专家说的:“中介本来应该是交易的桥梁,现在却变成了制造陷阱的黑手,这样的企业就该付出沉重的代价。”

凶宅交易背后的“信任危机”

1. 隐瞒率高得吓人: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的报告显示,12%的二手房交易都存在“凶宅隐瞒”问题,其中60%的中介明明知道情况,却帮着卖家一起掩盖。这投诉量更是三年增长了230%。

2. 维权成本高得离谱:平均每起凶宅纠纷得耗时14个月,65%的购房者因为“证据不足”,没办法只能接受调解。最后只有22%的人能通过打官司获得赔偿,而且赔偿金额大多还不到损失的30%。

3. 法律边界模糊不清:现在也就北京、上海、广东明确规定“凶宅需主动告知”,其他地方大多还是让购房者自己去核查。《民法典》第1032条虽然保护隐私,但没说清楚“房屋历史事件”属不属于必须披露的信息,所以经常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

4. 心理创伤难以磨灭:北师大心理学团队跟踪调查发现,83%的凶宅受害者长期失眠、焦虑,35%的人的婚姻关系受到影响,22%的人因为维权压力太大选择辞职,间接损失平均能达到购房款的40%。

这些数据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咱们怀揣着“住有所居”的梦想,却遭遇“蓄意欺骗”时,被摧毁的可不只是一次交易,而是整个行业的信用根基。就像王女士在庭审时声泪俱下地说:“我们买的哪里是房子,分明是对生活的安全感啊。”

那么您觉得“凶宅隐瞒”该不该纳入中介行业诚信黑名单?遇到类似威胁,你会选择妥协还是抗争到底呢?欢迎点赞关注,咱们一起讨论讨论,怎样才能让购房之路更透明,毕竟每个家庭的“安居梦”,可经不起任何套路和欺骗。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阅读:6

明星私房菜秘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