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手机那是越来越便利了,出门结账手机“贴一贴”钱就能扣除,别提有多简单了。
可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却要谨防新型骗局,有时候小心“贴一下”钱就全没了,特别是这个功能要谨慎使用。
那这种新型骗局究竟是什么情况?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里的功能?
某软件碰一碰
新型骗局来临现在手机是越来越智能了,基本上是人手一部而且啥都能干,就拿我来说吧,出门坐个地铁刷个手机、上班考个勤刷个手机、就连小区门禁也是手机一贴就开了。
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想想过去的时候,那口袋里钥匙、公交卡、银行卡叮铃哐啷的,烦都烦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手机方便是方便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就像你手里握着一把刀,用得好能为生活带来便利,用不好弄不好伤到自己。
最近我听说了一个新型骗局:骗子专门盯上了咱们手机的NFC功能,就是俗称的“手机贴贴”,那这个骗局是咋回事呢?
NFC功能
据我了解,骗子会先打电话给受害者谎称航班取消、话费扣多了之类的,总之就是要退钱给你。
一听到退钱,受害者心里还挺高兴的觉得捡了个便宜,但骗子可不是好人,他们会让你下载一个软件,说是为了退款方便,你要是稀里糊涂照做那可就惨了。
就前两天,一个叫李先生的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接到个电话,对方自称是航空公司的,说他的航班取消了可以退钱。
李先生也没多想,就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谁知道一下子9.8万就没了。
诈骗短信
还有一个罗女士也是接到诈骗电话,说她开通了什么“抖音会员”要交好几千,吓得她赶紧按对方说的操作,结果手机被控制后卡里的钱也被转走了。
你说说,这些骗子也真是缺德到家了,拿着别人辛辛苦苦挣的钱一点负罪感都没有,关键是他们还利用咱们对新技术的不了解来实施诈骗。
像这个“手机贴贴”听着挺高大上,但它却成为骗子最好的诈骗工具,那么这个“手机贴贴”究竟是什么呢?原理又是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机贴一贴说到手机贴一贴,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NFC功能。
这三个字母可不是随便拼凑的,它们可有来头了,NFC的全称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近场通信”。
这个近场通信说白了就是一种无线电波技术,它的特点是近距离、低功耗、高频率。
你可以想象一下,两个装置靠得很近就像耳鬓厮磨一样,然后通过无线电波嘀嘀咕咕地交换数据。
NFC功能
这个距离有多近呢?一般是在10厘米以内,所以NFC这个功能还真是体现了“近者亲”的意思,就像两个好朋友凑在一起说悄悄话,旁边的人都听不到。
不过NFC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是大显身手,比如说:你坐公交的时候手机一贴,嘀一声钱就扣了、去超市买东西手机一挥,嘀一声钱也付了。
这一串串的“嘀嘀嘀”就是NFC在工作。
这个功能多方便啊?基本上一部手机走天下,啥都能搞定,有了NFC咱们就可以告别钥匙串、公交卡、银行卡这些传统的玩意儿了。
手机解锁家门
但是方便的背后也有风险,就像我之前说的,骗子们就盯上了NFC这个功能。
他们会诱骗受害者开通NFC支付功能,然后再让你下载一个看似正常的软件,殊不知,这个软件里面藏着远程控制的功能。
一旦你的手机中了他们的圈套,骗子就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悄悄地读取你的银行卡信息,然后把钱一转一转地弄到他们自己的账上,你说这些骗子是不是缺德到家了?
那咋办呢?难道为了防骗我们就不用NFC了?
那也不现实啊,大家都习惯了手机贴一贴的便利,让大家一下子都回到解放前那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嘛,所以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个NFC功能呢?
NFC功能
谨慎玩转高科技我们在日常使用NFC功能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应用程序和支付系统,现在市面上的APP那么多,鱼龙混杂的。
有的APP表面上看起来挺正规,但背地里可能就有猫腻,所以下载APP一定要到官方商店,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去下载那些来路不明的软件。
而且在使用NFC功能时也要注意一些安全细节,比如说,不要随随便便就通过NFC进行支付,尤其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
万一对方是骗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把你的卡信息盗刷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手机扫码付款
开通NFC支付功能的时候最好不要一次性给太多的授权,有些APP为了方便用户会要求开通各种权限,比如说访问通讯录、读取位置信息之类的。
这些权限有些是必要的,但有些可能就是APP在“越界”,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不要把隐私信息都暴露给了APP。
说到隐私,这也是使用高科技时需要注意的一点,现在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APP的安全漏洞,有的是因为用户自己不小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在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随便便就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更不要把身份证、银行卡号这些重要信息告诉别人。
事实上,除了“贴一贴”骗局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高科技骗局需要提防,它们的出现让我们防不胜防。
对此,我们该如何警惕呢?
手机
科技骗局防不胜防科技的发展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把我们的生活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是在科技的光环背后也藏着一些阴影,那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科技的漏洞,实施各种骗局,这些骗局可以说是防不胜防,让人防不胜防。
就拿短信诈骗来说,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会不定期地收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短信。
什么“您的快递已到,请点击链接确认”、“您的账户有异常,请点击链接核实”、还有什么“恭喜您中奖了,请点击链接领取”之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短信有的是购物网站发的,有的是不法分子发的,问题是我们有时候还真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不小心点了链接可能就会中病毒或者被骗走个人信息。
还有一种常见的骗局就是利用人们对“退款”的期待心理。
骗子会以“机票退改签”为由给你发一个链接,说是退款链接,如果你点了就可能被诱导到一个虚假的网站,然后被骗走钱财。
更可怕的是现在还出现了“AI换脸”骗局,骗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把你的脸“换”到一段视频上,然后冒充你的身份在即时通信或社交软件上行骗。
机票诈骗短信
这种骗局真的是太高明了,就连你的亲朋好友都可能分不清真假。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科技骗局,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来路不明的信息。
收到所谓的“退款”短信不要急着点击链接,先打电话核实一下、在社交软件上突然收到“好友”的借钱请求也要先核实一下是不是本人。
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生物信息,比如说指纹、人脸识别之类的,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新闻报道
当然,仅仅靠我们自己提高警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综合来看,科技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看我们怎么用,如果能用好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如果用不好它可能就会成为骗子们的工具。
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和提高警惕。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拥抱变化,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警惕,提防那些披着科技外衣的骗局。
地铁上的人玩手机
结语从“手机贴一贴”到“AI换脸”、从短信诈骗到虚假链接,骗子们似乎总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多一点警惕,多一点判断力,骗子们的伎俩就不攻自破。
玩手机
防止骗子两招就行了。第一,只要是陌生的电话一律一接,看到直接挂掉。第二,不贪小便宜。
环球应该发些有权威的防诈骗文章,你说的这些根本站不住脚。没有密码,怎么可能转走钱?(除非自己设定不需要密码)
最终还是国家对诈骗罪量刑太低了。应该从重丛快的重判一批诈骗分子!
还好我就开通了公交卡,有次地铁上突然和别人手机碰了一下,马上显示NFC支付界面了,不过没绑银行卡所以没支付出去。
[大笑]既然国家都知道这些电话号码都是诈骗,为什么让它存在?
航班信息是谁泄露给骗子的?他们能精准知道个人及航班全部信息,谁在扮演中间商的角色?掐断源头才是关键
是下载软件的结果,不是有NFC功能碰下就转走钱[捂脸哭]
我那天去楼下果蔬超市买完东西收银员说你用手机碰碰,碰上了可以免单,挺高兴的碰了碰,没有碰上,她说你手机没有那个功能。
郑钦文做的广告,碰一下支付。这下好了。
看完感觉跟NFC关系不大,关键是被骗者随意下载软件,被骗子远程操控了,这种情况下,即使不用NFC,一样可以盗刷卡里的钱
这功能感觉就是给这些人量身定制的
NFC功能绝对不能与金融业务绑在一起,最多开个门禁卡,连公交卡都不能开
不用密码就能转走?要是这样的话还设密码有什么意义。
各人还是用公交卡吧,何必用手机支付。
应该是支付宝在努力推这个便捷功能,友商想阻止吧!
电信诈骗,可以起诉电信吗[捂脸哭]
支付宝最近用NFC碰一碰支付,会有问题吗
华为也有这个功能
这好像都不是NFC的错误吧!不是自己在诱导下下了其他程序再靠近银行卡造成的
还是我们合肥市,110好,不要接陌生人电话。👌👌
吓得我赶紧打开NFC
问题来了,骗子怎么知道你买了机票?还知道你是那家航空,那个机场,几点飞机!
是谁把乘机者的信息泄露给骗子的?又是谁允许诈骗电话号码横行无忌畅通无阻?国家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查个清楚?
科技再高,也治不了人心
网民天天叫唤没有钱,什房贷,车货,孩子上学,月月光,可是骗子一骗就是几十万[捂脸哭]中国人到底是有钱?还是穷光蛋呀?[捂脸哭]
不都实名制吗?怎么还有诈骗?电信公司解释一下。
天天讲预防诈骗,怎么还是有人中招!!!
银行卡不是有消费限额吗?什么这时候体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