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浩然之气,铸天下之脊
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
高平文脉绵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长平之战的发生地。
宋代程颢主政高平期间,为了开启民智兴办书院,开高平文风之先河。高平一中肇基于文脉绵长的高平文庙。高平文庙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经过了元、明、清三个朝代近三十次重修。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校时才被拆除。据清乾隆年间《高平县志》记载,明正德四年(1509)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平县儒生中进士者46人,中举人者160名,乡贡、例贡518名。故史书上有:“潞泽青紫,半在高平”之说。
“校园文化策划设计之初,我们广泛收集资料,梳理学校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办学精神等,进一步提炼出学校的文化核心。最后,以“育浩然之气,铸天下之脊”为主题展开设计。详述如下:
一、文化核心原点构成
地域
炎帝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华夏精神
地势
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
学校文化基因
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学校精神传承
坚毅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校发展方向
创建三晋名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 养 人 才
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二、文化核心延展及载体呈现
1、华夏之脊
中华民族历千年磨难而生生不息,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撑起华夏文明的脊梁!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如绵延起伏的太行雄峙于世界的东方!
华夏之脊
雕塑整体卷曲昂扬向上,如矗立的竹简和书脊,似蜿蜒起伏的太行山脉,上面错落镌刻着精神元素符号,承载着文化的力量,大气、厚重、坚强不息。也体现了学校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和在高平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2、程学遗风
程学遗风
北宋理学大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期间,在高平设学庠,开高平教育之先河,自此高平人才辈出,有潞泽青紫 半在高平之说。以程颢形象与书写文脉流长的毛笔相结合,配合圆形四个不同时期书院名称及简介,构成了高平传统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3、人格塑造
人格塑造
回归教育原点就是要以人为本,重视对人的人格塑造。“严实细新”的育人理念归于传统道德文化可以用“仁”和“毅”来概括。以高平民俗风格的剪纸表现仁、毅典故,配合古朴、宁静的景观风格,静雅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和谦和恭让。
人格塑造
以三重门的形象传递,通过人对道德伦理的认知、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对自我心灵的认知,实现人格、能力、心理的多重构建,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4、砥砺风节
从记忆中的文庙到现代高平一中的诞生及发展,传承着勇毅诚朴的精神,传递着严实细新的工作作风。
砥砺风节
总体布局采用散点式布局手法,以曲折的道路和水景为线,将各个文化点相连。
入口方正开阔的广场象征着孔子坚持的大“仁”、大“爱”思想。将高平文庙平面图以石刻的形式铺装于地面,以观者以直观的感受。
高平文庙石刻
伴池、状元桥、敬一亭等传统文庙元素经过现代手法进行再造,使其构成主景观带。
状元桥与敬一亭
以文房四宝的砚造型设计跌水,奔腾的水花穿过层层落落的砚台造型,一如千年文脉的传承。
王阳明塑像与《高平儒学尊经阁记》
儒学大家王阳明为高平文庙撰写《高平儒学尊经阁记》,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和理念,时至今日还在教育和影响着我们。以山状条石再现《高平儒学尊经阁记》原文,老校区现存唯一的文庙建筑藏书楼剪影效果结合王阳明雕像,共同组成学校的精神图腾和文化传承。
5、品行传承
品行传承
高平历代大家乡贤人才辈出。以高平传统建筑风格配合自蔺相如、毕振姬到冯友兰等十五位先贤以浮雕形式展现出来,使每一个深入其中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前贤之成就,激发家乡自豪感。园区以亭廊环绕,廊架上悬挂乡贤大家文章、书法等作品,使观者在游园之余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
6、英气干云
英气干云
艺体馆两侧绿地以太湖石结合体育运动符号设计四组景观小品,展现艺体神韵,与艺体馆功能相呼应。
7、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设计的形式由红飘带而来,飘带演变成一条园路,整个地块由红飘带连贯整个园区,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休闲,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设计人性化。
青春之歌
以青春梦想为主题设计主题雕塑,体现了梦想、青春活力和努力拼搏,成为未来栋梁。
河南智诚天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的专业机构,集校园文化研究、培训、策划、设计、施工、维护为一体,是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校园文化研究建设的文化公司之一。迄今为止,已为全国数百家院校提供专业化的文化建设服务。成立十三年来,我们一直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的参与者、教改的同行者、学习空间的定义者。文化引领,理念先行,紧扣教育,美学呈现。智诚人以自己的专业智慧、职业热诚、教育情怀做学校最贴心的空间管理专家!
校园文化设计服务内容:
学校理念系统设计
学校VI系统设计
学校导视系统设计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活动空间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