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文化与艺术的奇妙碰撞的文艺创作热烈上演!漳县原创舞蹈《“一井开天”·打盐舞》的排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对漳县千年盐文化的深情礼赞。

《“一井开天”》打盐舞
“小时候爷爷讲述的盐民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盐民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精神。如今,《打盐舞》重现经典场景,让我与先辈们的距离仿佛瞬间拉近,对家乡历史的敬意也愈发深厚。”长期研究漳盐文化的蔺双喜说。
近年来,漳县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秉持“以文铸魂、以艺传情”理念,以红色文化、井盐文化、汪氏文化等为依托,全力推动文艺创作。其中依据“漳县井盐汲制技艺”编排的舞蹈《打盐舞》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展现先辈智慧与汗水。
“以前啊,我们要看个戏,那得跑老远去城里,路上折腾不说,还得花不少钱买票。而且有时候忙起来,根本就没那闲工夫去。现在好了,政府把戏曲直接送到咱家门口啦。就说上次演的那出《铡美案》,看得我是热血沸腾啊!比在电视上看过瘾。”漳县四族镇李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
漳县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将“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融合,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高效服务体系。“戏曲进乡村”“广场文艺周周见”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全县13个乡镇全面铺开,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漳县小曲非遗传承人李晓艳作为文化馆志愿者,积极参与广场文艺“周周见”活动的节目演出。“看到观众这么喜欢,我感到无比开心,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精彩的演出。”李晓艳说。
此外,漳县广泛吸纳文艺家协会志愿者的力量,开展“书画进校园”“非遗传承课堂”等特色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也给予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温暖的关怀。精心组建了23支“双百千万”文化惠民小分队,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下一步,漳县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推动县‘四馆一中心’和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充分挖掘漳盐文化、红色文化、汪氏文化、民俗文化等,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八个一’工程,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动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漳县段建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文化滋养。”漳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