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2.6亿!世界最大的“天眼”,为啥如今像个“废弃垃圾场”?

时局评鉴 2024-12-26 09:37:09

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充满无尽的好奇:宇宙到底有多大?远在天边的星系、行星,甚至是那些神秘的暗物质和黑洞,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答案或许并不在眼睛能够看到的范围内,而是隐藏在“电波”的世界里。为了揭开这些宇宙的秘密,我们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射电望远镜。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经是全球科学界的明星,它帮助人类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颗“星星”的光辉历史,以及它的衰退和被新的强者取代的故事。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故事开始于1963年,这座位于波多黎各的庞然大物,最初的镜面直径就有305米,后面经过扩建,达到了350米,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它是个“宝贵的探测器”,帮助我们观察到宇宙中那些普通望远镜无法捕捉到的“信号”。1974年,阿雷西博带来了一个重磅发现,射电脉冲双星系统PSR1913+16。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一成就为后来诺贝尔奖的颁发铺平了道路,当时的科学界为此激动。阿雷西博还发现了第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系统PSR1257+12,这个发现更是让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再度升华。毕竟,发现其他星系的行星系统,是我们向地外文明探索的重要一步。

好景不长,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在迎来辉煌之后,也开始面临衰退的命运。它首先遭遇了自然灾害的袭击。2017年,飓风玛丽亚的到来让阿雷西博“受伤”不轻。强风让钢缆断裂,接收盘也遭到严重损害。虽然科学家们紧急修复了它,但这种损伤显然难以恢复到原先的完美状态。到了2020年,阿雷西博的命运就彻底发生了转折。那一年,支撑平台的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主钢缆断裂,接收平台也不幸坠落,造成了无法修复的破坏。尽管它曾经在科学探索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时光和技术的推移,让这座老牌“巨星”最终无力回天。阿雷西博的设计初衷其实是为电离层研究提供支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雷西博的技术开始暴露出一些局限性。更何况,每年1200万美元的维护费用,就像“无底洞”,对于任何科研机构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随着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的崛起,阿雷西博的“光辉”逐渐褪色。FAST,全名为“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诞生,我们能够进行更加精准和广泛的宇宙观测,甚至是比阿雷西博更先进的科学研究。

与阿雷西博不同,FAST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它的灵敏度更高,覆盖面更广,几乎能够覆盖整个宇宙射电信号的范围,帮助我们解答更多宇宙中的未知谜题。

0 阅读:273

时局评鉴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