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榜单的本质,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

暖阅一刻 2025-02-18 16:13:36

“电影的价值不在于征服多少观众,而在于触动多少灵魂。”

《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两周前周末去看了,如今票房神话仍在继续:全球票房突破120亿元,登顶年度冠军,成为首部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的非好莱坞动画电影。社交媒体刷屏的捷报、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似乎都在宣告中国电影工业的胜利。

很多网友说要为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刷新纪录助力,对电影以及创作人员来说,他们可能更愿意大家走进电影院是因为“好看,值得”。

因为,票房榜单的本质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

1977年《星球大战》的全球票房7.75亿美元,如果计入通货膨胀,其实际价值超过35亿美元,远超现在的许多高票房电影。

《哪吒》在北美首周720万美元的票房,看似创造了华语片纪录,却掩盖了票价差异的真相——2025年美国平均票价15美元,是中国票价的2.3倍,这意味着同等观影人次下,美元票房天然占据优势。

1997年《泰坦尼克号》用287天达成18亿美元票房,而如今《哪吒》仅用20天便突破13亿美元。这并非单纯的作品质量差异,而是全球银幕数十年间从12万块激增至45万块、中国院线日均新增5块银幕的结果。当我们在比较不同时代的票房数据时,本质上是在对比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的粮食产量。

票房至上的逻辑正在异化创作生态。某动画公司高管坦言:“自从《哪吒》成功后,投资方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带‘中国神话’标签,否则不予立项。这种资本跟风导致《山海经》《搜神记》等IP被过度开采,原创剧本沦为稀缺品。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应局限于票房榜单。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全球票房仅1.2亿美元,却引发全球女性教育议题大讨论。《哪吒》的价值,更应体现在让海外观众理解“重塑肉身”背后的东方轮回观,而票房排名位次。

电影不是竞技体育,文化较量更非数字游戏。1939年,当《乱世佳人》创下票房神话后,好莱坞却陷入了二十年类型片僵化的局面。

真正的胜利应当是百年后,当人们提起2020年代的中国动画,记得的不只是票房破纪录的喧嚣,更是那个脚踏风火轮逆天改命的少年,是怎么样用东方的叙事智慧,在人类精神星空中刻下永恒的光点。

0 阅读:5

暖阅一刻

简介:追热点,讲故事,用自己的想法观世事,愿能够给人点慰藉!